王子虚 作品

第209章 确实是活圣人

第209章 确实是活圣人

巡抚衙门消灭了闹事的乱民,马上就通过工会雇佣了一批力工,过来收拾大街上的尸体。

很多工人本来觉得,这是个挺简单的活儿,但是到了现场才觉得难受。

现场的尸体是一堆,真的是乱七八糟的一大堆,大部分尸体都不怎么完整。

子弹打中身体的,会在北面留下一个碗大的坑,内脏和碎肉会掉出来。

打中了四肢的,更是可能直接打断,让胳膊和小腿直接掉下来。

打扫战场的力工们,需要用手把很多残肢碎肉捡起来。

普通工人哪里见过这种场面,很多工人干着干着就吐出来了。

“这怎么回事,怎么会打成这样的”

“太恶心了,衙门的火枪也太厉害了吧,把这些人都打烂了。”

“我们当初……吴王——太子殿下当初为什么不打我们这种枪对着城墙上打,任何挡不住吧……”

“应该是因为当时圣上在城内在。”

力工们念念叨叨,一边吐一边把地上的尸体捡起来,堆在驴车的车厢里面拉走,拉到城外的乱葬岗埋掉。

沿途的街道两侧,有些人收到消息,从窗户里面往外看,看的也是胆战心惊。

有人努力的保持镇定,但是双手双脚却不受尅死的颤抖。

“全死了……一个都没有跑掉,尸体都打烂了……”

“吴国的武器枪械实在太恐怖了,这就是他们能够一鼓作气完成北伐的原因吧”

“这根本没法打啊,用人去冲衙门根本没有用,再加上几千几万人也没用……”

“所以说,你为什么认为,吴王与暴动的工人妥协,诏安他们,不是想趁父兄在城内,故意刷个孝悌无双的好名声。

“而是因为吴王软弱可欺,吴王故意鼓励你们也去暴动,好方便给你们发官职呢

“以至于你们以为,可以效仿当时的情况,把你们的护卫安插进那个工会去当官好方便给你们传递消息”

“你们凭什么认为,上次吴王诏安了暴动的工人,下一次就一定还会诏安”

“上次吴王能为自己搏个孝悌之名,这次吴王诏安你们的家奴能得到什么”

“上次他只要在城内开枪,你们就可以借机说他不顾父兄安危,你们就可以说他要趁乱弑父杀兄,现在他还有什么顾虑”

“现在你说这些还有什么用我们不也是根本没有办法了,才会死马当活马医吗你们说现在应该怎么办吧”

“怎么办没法办,等死吧。”

“圣上和现在的太子殿下,显然都认为,应天府发生了工人暴动,那应天府的所有人都有错。”

“所以现在直接搬出应天府,然后好整体的惩治我们,惩治应天府的所有人。”

“停掉所部朝廷订单,让我们全部破产,要让工人全部失业。”

“你们现在只有两条路,要么认命投降,直接卖掉资产搬走,要么真的造反搏一搏。”

应天府的商人们,原本还是有人考虑过“搏一搏”的策略的,其实这次冲击巡抚衙门就是典型的“搏一搏”。

但是见识了吴国主力师的武器威力,见识了吴王-太子殿下的果断之后,就没有人敢想了。

所以在当天下午,在应天府各种公开和不公开的交易市场上,大量的工厂和商行的东家们开始出售自己的股权。

一个公司的股票市值,并不等于这个公司的资产价值,而是市场对公司盈利能力的期待,或者说信心。

当市场信心降低的时候,公司的股价也会随之降低。

由于去年的工人暴动,由于没有新的足够的订单,应天府的市场信心已经在降低了。

咸宁四十三年开年之后,应天府的股票市场价格也在持续走低。

但至少还没有崩溃,市场还怀有最后一丝期待。

冲击巡抚衙门行动被镇压后,市场信心终于彻底的崩溃了。

当天下午,还有很多股东没有完全放弃信心,仍然期待能够按照正常的市场价格出售。

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有人已经只求卖,而不求价格了。

第二天,咸宁四十三年二月三日,各行各业的股票价格一跌到底。

但是没有人买,所有人都在抛。

市场都已经知道,皇帝和太子要惩罚应天府,自然没有人敢来接盘。

很多工厂和商行都是有债务的,还有大量的原料和产品没有卖出去,如果一直没有订单会持续亏钱。

与此同时,大量的工厂和商行正式停业。

原本假装停业,看市场方向的东家们,也放弃了任何期待,开始遣散工人。

工人们也绝望了,他们开始真的相信,是因为最低工钱的限制,让工厂倒闭,让他们也跟着失业的。

曾经参与暴动的那些工人们,现在也有很多人开始懊恼和后悔了。

整个应天府上下哀鸿遍野。

普通工人只想活着,希望衙门能和救灾的时候一样,开设粥棚。

但他们很快就发现朝廷根本没有这个意思。

二月四日,巡抚衙门和总督衙门合作,启用了应天府城内外原来的粥棚。

但不是施粥用的,而是招工用的。

一个朝廷直营的南方投资公司,招募河工开挖洪泽湖、淮河入海通道,开挖淮北灌溉水渠,修缮黄河大堤。

月薪三个吴王金票或者五个银元,管吃。

这说明朝廷根本就不准备救市,甚至也已经不准备直接救灾了。

只是提供往常不好招人的活儿,随时都可以干的活儿,以工代赈的养着失业工人。

这些消息传开之后,应天府股市的期待被彻底击穿,很多股票的价格已经跌到了聊胜于无的程度。

现在只需要几百甚至几十银元,就能直接买下一个大工厂,但是却没有人敢接盘,手上没有大订单,接盘等于死。

很多人意识到,工厂和商行倒闭,钱庄可能会收不回贷款,钱庄也可能会跟着倒闭。

以至于很多人同时去钱庄提取存款,形成了挤兑。

本来能够坚持的钱庄,反而因为没有足够的快速周转资金,反应不过来而加速倒闭。

钱庄、工厂、商行形成了踩踏式的倒闭潮。

应天府是江南地区的商业中心,也是整个大明的商业中心,应天府的股市崩盘会带动周边地区的市场。

应天府对朝廷订单的依赖最强,但周边的其他地区同样不弱,只是稍微好一点点而已。

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天,苏州府、松江府、扬州府的市场也迅速崩溃。

大量工厂、商行成批倒闭,数不清的工人同时失业。

越是依赖朝廷订单的大型工厂和商行,越是损失巨大,倒闭的越是彻底。反倒是原本处于底层小型工厂和商行,依赖本地市场的工厂和商行,现在还能勉强维持经营。

江南地区的工商业市场,本来就已经站在经济危机的门槛上。

大量的工人只有工作,几乎没有盈余工钱可以消费,大量的工厂依赖朝廷订单,强行维持着高速运转。

大量的原材料和产生品堆积在工厂的仓库里面,等着朝廷将它们带走用于建设。

现在朝廷的大订单突然断绝,经济危机就直接爆发了。

冲击南直隶巡抚衙门的事情,相当于经济危机的导火索把危机引爆了。

在这之后,各地陆续发生了一些规模不同的暴乱。

即将破产的商人,本能的做了最后的垂死挣扎,收买失业工人和地痞流氓,收买地方驻军的军官,发动各种形式的暴乱。

幻想着自己的对抗,能够换来朝廷的妥协。

但是他们等来的只有镇压。

吴国主力师和在北方训练的辅助师,在年后开始陆续南下,迅速剿灭各地的暴乱。

所有参与的军官和商人,被当即枭首示众,所有参与的士兵和工人,也被拉去当苦力河工,而且没有工钱。

正常失业的工人,只要愿意工作的,都可以去南方投资公司干活,在各地修建水库、水渠。

这是最为简单的劳动,不需要额外的特殊工具,用铁铲和手推车就能干。

如果算收入的话,相比以前不但不低,反而还增加了一截。

朝廷真的在执行五个银元的最低工钱。

这种以工代赈的出路,避免了工人自发的大规模聚集,避免了正常工人的大规模叛乱。

而商人的垂死挣扎,很难形成足够的规模。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现在认命还能继续活着,不老实的结果就是死。

“应天府的民变激怒了圣上和太子,也让他们意识到商人的力量增长过快,需要予以遏制了……”

大部分人分析来,分析去,都只能得到这样的结果。

危机的范围不断地扩大,很快就超过了南直隶的范围,扩散到了浙江、江西等地区。

杭州的商人似乎无法接受现实。

杭州府一大群商人反反复复的开会,觉得自己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

“咱们浙江其实也可以算是吴王……太子殿下的封地啊。”

“咱们浙江的商税,一直在支援澳洲建设啊,咱们生产的东西也一直供应澳洲……”

“关键是,应天府的刁民暴乱,与我们杭州百姓何干”

“直隶的事情也不应该影响到我们浙江啊!”

“咱们得去京师请愿,请圣上和太子救救我们浙江工商行业全体……”

经过几天的抱怨之后,浙江商会会长陈伟志作为代表,乘船北上去顺天府求见皇太子。

福建的闽国公郑海康,看着各方面的报纸和情报,忍不住自言自语的感慨:

“吴王殿下的削藩……这样对民间的大工厂和商行出手,其实也算是某种形式的削藩

“这要是完全办成了,吴王殿下的权威会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啊

“全天下的人力、资源、工厂、财富全都集于一身……”

闽国公觉得,如果所有的藩镇和商人联合起来,也许有机会与中央朝廷扳一扳手腕。

但是闽国公摸了摸儿子给自己的吴国枪械,最终还是安耐住了做任何操作的想法。

“也许有一点点机会,成功了能保住封地,还能得到一些商人的支持。

“但是失败了的话,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能抓住机会,让儿子在吴王殿下帐下当一员大将,而不是直接被削藩,我应该知足了。

“还是坐观潮起潮落吧……”

时间来到五月份的时候,经济危机的范围扩展到了广州府,危机的规模基本到达了极限。

广州府本来就是地方性质的产业较多,商品主要是供应南洋地区的民间市场。

南洋地区更是以农业为主,已经基本不受工商业危机影响了。

不过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这种规模的经济危机,已经可以算是非常庞大了。

如果没有外力干涉,大明核心区的工商业,会以半死不活的状态存在很久,形成类似大萧条的状态。

不幸而又幸运的是,这次的危机就是有人主动引爆的,所以也会有人主动托底。

咸宁四十三年六月初,南方投资公司终于出手抄底了。

从应天府开始,以真正的绝对地板价,收购本土主要的大型工厂和商行的股权。

所有被收购来的工厂、商行,都能立刻得到北方建设的订单,同时也会执行三金票或者五银元的最低工钱。

南方投资公司的出手,让市场看到了希望和信心,于是股票市场出现了一丝起色。

但是这种起色像是回光返照,很快就再次落下去了。

只有南方投资公司能收购倒闭的工厂,收购之后还能通过通过官方订单救活工厂。

民间商人如果想要插手,买下那些积累了大量欠款,堆积了大量原料和商品的工厂,会彻底亏光最后一丝资本。

随着南方投资公司控制的工厂和商行连续发工钱,工人手中有了一些积蓄,开始采购私人的生活物资。

民间小工厂和商行的状态才真正开始恢复,整个市场也才真正开始缓慢的回暖。

已经没多少家产的曾经的东家们,听着曾经的同行和合作伙伴的消息,终于明白了朝廷到底干了什么。

“太狠了,朝廷真的太狠了,这是朝廷坐庄全盘通吃,一点活路都不给民间啊。”

“我现在也终于明白,前人所说的与民争利是什么了。”

“以前那算什么,现在这才是真正的与民争利,只剩下一点点残渣留给民间……”

“吴王……现在这位太子真的是太厉害了,原来我们这些年的投资和经营,都是在为这位在世鲁班做嫁衣。”

“我们以前怎么会相信他——相信他是活圣人”

“确实是活圣人,在商业上也是……”

“自从这位太子回到本土以来,天下这两年确实风调雨顺了。”

“朝廷现在开始给所有工人至少五个银元的工钱,对于工人而言也确实是活圣人。”

今天上午状态基本恢复了,但是一吹凉风就肚子疼,就想要拉肚子,但是还想吃西瓜,冰箱还有一个十斤左右的西瓜没吃,可是怕肚子疼,空调也只敢开三十度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