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感觉有点微妙。
这濠州的几支队伍,真的有点扶不上墙的意思哈。
怎么,从徐州奔逃而来的、本来应当是向濠州求救、想要在濠州获得一个存活之地的徐州系人马,竟然直接就变成了濠州的主人?
再怎么讲,就算彭大和赵均用两个人不可能愿意一直居于人下,一直都想要让自己翻身做主,成为说话算数的人,那他们也不应该这么快就占据了主导权——按照常理来说,不怎么也应该经过一段时间,来上一番争斗,濠州也来上一两次内部或者外部的大事?
当年李密想要搞到瓦岗军的首领之位,那也是汲汲营营谋划许久,并且真的作为瓦岗军的一员领兵作战、获得了战功,加上还有“李氏天下”的那个说法作为隐性支持……
这么一段时间过后,李密才获得了瓦岗军的首领之位,而且这还要托翟让主动退让的做法,如果翟让坚持不相让,那李密和翟让之间就还有得争。
但是濠州……徐州系人马怎么就能这么顺利且快速地获得濠州的主导权?
刘邦思来想去,也想不出来彭大和赵均用能用什么办法做到这一点——如果没有濠州系人马自己的配合的话。
所以说,归根结底,就是濠州系人马自己自觉主动地把主导权拱手相让,交给了徐州系的这些人?
甚至,说不定,是濠州系人马自己主动将徐州系的这两个人奉为上座,让他们掌握主导权?
刘邦觉得,这应该是最合理的推测了。
毕竟,没有发生拼杀,没有发生什么内部或者外部的大事,也没有花费多少时间,那就只能是濠州系人马自己自觉主动的选择,他们自己交出了自己的主导权。
但是,为什么?为什么???
对于濠州系人马这么做的原因,刘邦百思不得其解。
这些人为什么就能够这么主动地把主导权交给徐州来的两个人手中?
要知道,权力就那么多,坑位也就那么几个,把徐州的两个人奉为上座、成为主导,那濠州系自己的人呢?虽然郭子兴貌似已经被排挤出去了,可那里还剩下四个人——这四个人,就这么甘愿自己手中的权力缩水,从自己可以自主决定,变成要看别人的眼色听别人的命令?
再者,就算这四个人自己的权力还算可以,可是他们麾下的人呢?
徐州系,彭大和赵均用两个人只要脑子不是直接坏掉了,那就一定知道培养扶植自己嫡系的重要性——换言之,他们也会帮自己从徐州带来的人占据坑位。
那坑位就更少了。
这濠州系内部的权力平衡到底是怎么做的?
再者,就算不谈这种权力斗争,那濠州的人到底是为什么会选择让这两人占据主导权?
因为这两人智谋出众,能文能武,一看就是天下之主的苗子?逗呢!
这两人能有个什么天下之主的苗子!
至于说智谋出众,能文能武——那也不至于,他们当然还是有几分胆识,但绝对到不了直接被人推举为主公的地步。
……所以,到底是为什么?
刘邦觉得,他可能确实在某些方面的知识还不够,不能理解某些人的所作所为。
【总而言之,脱脱领兵镇压了徐州的红巾军,随后联合各个地方的地主武装,对其他地区的红巾军也来了一波疯狂镇压——其中代表,就是在罗山一带组织地方武装,镇压北方红巾军起家的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
【也正是因为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的出色表现,使得元朝朝廷开始重视地方地主武装,并且为此在政策上进行了一定的倾斜,比如减轻赋税等。】
【在多方的联合绞杀下,起义军整体进入了低潮状态,虽然在不少地方的大规模起义军依旧在攻城掠地,但是整体上确实不如先前。】
“察罕帖木儿,李察罕,李将军……”朱元璋对察罕帖木儿印象极深,每每想到元朝,他都会想起来这么一个元末的风云人物。
元朝的国运彻底不存,在朱元璋看来,大约就是在察罕帖木儿身死,且脱脱被贬身死的时候。
本来就不剩多少的国运,彻底消亡。
也因此,虽然这两人都是敌人,但是他对这两人的评价却都颇高。
不过脱脱的后人是消失无踪了,而察罕帖木儿还有一个侄子兼养子,同样是个杰出人物。
【随后,脱脱班师回朝,开始把精力放在内政上——也就在这个时候,外部的危机稍有缓解,元朝就立刻又开始进入了内斗的进程中。】
【说句实话,这也是很多王朝末期的表现之一,一旦外部的敌人稍微衰弱,外部的危机稍微缓解一二,朝廷内部就会立刻迫不及待地再度开始内斗,一点也不考虑外部的敌人和内部的问题,也不考虑这对于整体的局势的巨大负面作用。】
【同时,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要么是毫无作为,根本没有制止内斗的意思——或者是根本意识不到需要制止,或者是非常乐见于朝廷内斗;要么就是有心无力,想要制止却做不到;还有的,甚至是自己主动下场,推波助澜,推动内斗……】
【总之,元朝开始了内斗。】
“这话太有道理了。”这种内斗的问题得到了百姓们的一致认同。
“家和万事兴”“兄弟要齐心协力”之类的说法,这可是他们这样的小民都知道并且也认为是正确的——虽然有时候受限于客观原因,确实有些人和自己的亲人相处不来,甚至反目成仇,但是大家也从不否认这种说法的正确性。
因为这话就是很有道理啊。
如果能够做到亲人相处和睦、齐心协力,那就是能够让整个家、家族都走向好的方向,即便不能说变成什么大族——这需要运气,得出一个乃至好几个做官的人,那也能够让家庭或者家族变成一个别人不敢轻易招惹的存在。
这样一来,就是能够走向更好。
想来朝廷也是一样的,要是所有人都在里面互相拖后腿,互相算计,那怎么可能有什么好?
每天的时间忙着彼此坑害都来不及,还有谁会在乎天下、在乎朝廷?而就算有什么好的政策,估计也根本不可能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