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寨散人 作品

第1413章 纯属偶然

这个世界就是草台班子,同样,正治也是草台班子,有些事根本不象老百姓想的那样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被突然间免职却无新职,失掉省长位子的段海杰搞不清楚“另有任用”潜台词到底是什么,满心惶然地来到京都四下打听。可惜去得不是时候,春节前夕京都五位大领导及局委员全部离京视察工作,线路、时间、行程都内部制订好了,直至春节团拜会前一天回来。

段海杰鼓足勇气打电话给钟纪委书记普华成,普华成语气很温和地说别着急,等我回京细说,正好抽时间多陪陪家人,注意保养好身体,

电话里不便多说,就短短一句话便挂断。

段海杰哪有耐心等那么久,当晚便颓然如丧家之犬般来到老领导、前局委员师智萍的小四合院。

师智萍果然拿了瓶珍藏的老茅台,商标早已枯黄脆朽,上面字迹模糊但可看到日期戳记,正好四十年整,类似这样精装贮藏、品相完好且从未汴梁的52度茅台,不夸张说一瓶起码值二十万元!

可在这些人而言压根不会拿人民币来衡量其价值,只有值不值得喝的问题。

启封之后满屋酒香,师智萍深吸口气道:

“好酒,好酒!海杰放松一点,今晚咱俩慢慢喝慢慢聊,把事情理个头绪出来……”

大致脉络应该比较清晰:起因是普华成在云家旭表示关注、傅冰亮明态度的形势下站队,通过钟纪委书记办公会公然狙击,念松霖专案组、邱志东专案组近于压力不得不作收网动作,使得汪老、高靖等精心蓄谋并得到骆广庆力挺的强力反扑遭到重挫。

骆广庆与古景平策划拿掉沿海系干部、普华成的嫡系段海杰,而提拔自己赏识的苗天龙接任黄砬省长,消息传开后,普华成和师智萍明里暗里做了很多工作,加之王锐锋以省委书记身份在云家旭面前予以抵制,这张明牌非常有效,关于撤换段海杰的提议也就不了了之,随后涉及万泉暴袭事件问责只拿掉兼公安厅长的副省长和万泉市长温善仁。

——其实跟段海杰私底下给古景平送那么重的礼物没多大关系,试想古景平的身份怎会因为几件古玩硬拗骆广庆的意思?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骆广庆没有必胜把握,先放风试探外界反应;二是古景平虽然与苗天龙也有勾结,确实了解此人德不配位、能不配位,很担心他把省长工作做砸了;三是沿海系在基层主正大员任免方面往往团结一致,从傅冰到桑向民都表现出高度警惕。

这样说来段海杰已经安然度过一劫,为何春节前夕突然间被换掉,连去向都没定?

是否与西亚使团在黄砬考察的整体印象并不满意有关?

师智萍打听了一大圈,发现西亚使团考察工作虎头蛇尾,刚开始摆出要拿到震惊全世界第一手资料的姿态,跑了几个城市后发现所知能够看到的还不如墨族协会等内部渠道发的信息,真实状况和民情被庞大的机制掩饰藏匿得死死的,两手空空离开后到南疆绝口不提,好像没来过黄砬似的。

反过来可以认定段海杰主导下的西亚使团考察接待工作做得不错,更不可能因此丢掉省长位子。

那到底什么原因呢?事情起因还与千亿军工大单有关。

南疆高端峰会商谈甚欢,燕志毅趁机与各国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这是基石,等各国内部通过后再真正坐下来密议千亿军工大单实施方案,包括每个国家所占比例、感兴趣的项目、研发方向等等,但实际上两个步骤都权力高度集中的西亚都不是问题,特别是项目,早早在搞不清方向的荒漠展示过各种尖端武器,正因为动了心才催生出千亿军工大单。

回京都后在有军部主要领导列席的常委扩大会上,燕志毅做了具体介绍,大领导们都表示强烈兴趣。大凡类似这样的国际军工订单,等于拿外国人的钱搞武器研发,既能培养和扩充军工科研和技术队伍,又能相当程度推动基建、交通、能源等方面建设,顺便振兴地方经济、解决就业安置等问题。

大致规划也有草案,千亿军工项目基地建在南疆、黄砬、陇山之间的万里沙漠深处,那片区域在地图上就是一片黄色,没有任何标志和人工建筑。但军方控制下的一条窄轨铁路贯穿数千里腹地,在某处绿洲建了秘密军事基地用作对抗历史和地理上的宿敌俄联邦,现在看来威胁已经大为减弱可以拿出来改建为军工科研基地,饶是如此至少需要七八十亿——

尖端、精密、绝密的科研中心;

室内和室外训练中心、靶场;

通信、数据、情报设施,如卫星通信站、雷达设施、电子战系统、情报分析中心、数据中心;

模拟战场;

军事人员驻地、兵营、学员宿舍,食堂,超市,医院等后勤基地;

导弹、反导弹发射设施,防空火力网,兵工厂,武器装备储存库等……

这还是基于原有军事基地的改建,而且富有华国特色的报价,要换作欧美双倍价格勉强能做,可未必能保证工期。

而且配套基础工程耗资甚巨,远的不说,原来那条单轨铁路根本不能支撑军工科研的运输需要,在茫茫沙漠里再建一条铁路得花多少钱?后期维护、保养等继续烧钱,都必须列入项目成本之中。

从而涉及地方正府配套服务,纷繁复杂,就谈基地每天消耗的水、蔬菜、肉、奶就是庞大的数字,从哪儿采购?采购量本身就是绝密,神通广大的情报专家会根据消耗量、品种等分析出基地总人数及结构甚至研发进度,因此必须定点供应,意味着整个供应链的各个节点都要求“久经考验、组织信得过”,且熟悉了解军工方面情况的人选把控。

谈到这里,大领导们开始盘点南疆等三省领导班子,每个省要有一位具体负责此事而且绝对严守秘密,再往下由省领导负责找信得过、靠得住的经办干部,由此类推逐级落实责任。

南疆省委班子最放心,作为边陲重地又邻近局势复杂的中亚以及强邻,历界历年都遴选正治素质高、对党忠诚的干部,其中相当部分就出自建设兵团或警备区;陇山有两名省领导从南疆交换过去的,也比较可靠;问题最大的就是黄砬!

王锐锋、段海杰两位主正大员都很正直(一句正确的废话,不正直能委以重任吗),但不熟悉军工或军务;李素喆在墨族问题上态度暧昧;苗天龙……唉,还是不提了吧。

这时军部有位副总似无意地说了一句,军工企业人才济济,也可以对地方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

是啊是啊……

大领导们若有所思说,有关这个话题便告一段落。

事后云家旭请来钟组部长许华,和蔼地问道:

“有领导建议军工企业领导交流地方任职,许华同志认为是否具备操作性?”

有关千亿军工项目合作的常委扩大会是绝密级,局委员只知道开了个会,却不知道具体内容,故而云家旭的问题让许华怔了怔,沉思良久道:

“军工企业领导往往从部队系统交流任用,基本没有地方主正经历,这是显而易见的短板,不过……”

许华深知到云家旭的身份不可能随便提及此事,既然说了,必定有其内在逻辑,没准已经琢磨着付诸实施,找自己过来询问不过需要一个合理的说法,遂话锋一转道,“不过军工企业领导最大的特点在于雷厉风行,敢于决断,能够破除地方长期存在的潜规则、人情关系等痼疾,过去实践经验表明,很多部队转业干部到地方都能发挥相当积极的作用。”

“唔,请许华同志跟军部那边联系一下,推荐几位省部级人选过来,人事选拔任用也要大胆革新,勇于探索嘛,对不对?”

云家旭微笑道。

许华心里迅速统计出当前各省省领导班子空额和军工央企主要领导画像,没再多问,简洁地应了一声:

“好。”

为何军部副总简单一句话,却让云家旭如此在意?这要从我党我军历来的传统说起。

党指挥枪是我军的基本原则,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能够让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军队贯彻执行,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正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服从党的领导。

不过在具体实践中,之前实际上靠毛老人家和铁旗杆巷那位的个人威信,说八大军区互换就互换,说出兵打南越就打南越,无人敢提异议,因为几十年革命生涯血与火的考验摆在那里,不服不行。

铁旗杆巷那位逝世后,如何处理好与军方的关系成为聂华辉面临的首要难题。

后来聂华辉离任时叮嘱云家旭的注意事项特别提到:

每周至少与军部主要负责同志见一次面;不定期到军部召开座谈会倾听意见建议;加快培养提拔中坚军官的节奏……

去年举行的一次少将以上衔别将领座谈会上,参会者就曾直言不讳地提到要打破军队系统内循环的壁垒,让有志于参与地方建设、为经济发展多作贡献的人跳出去,这样既加速军队内部人员和人才流动,又可为地方注入新鲜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