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寨散人 作品

第1572章 尔虞我诈

华耀宇眼里闪过一丝阴骛凶猛,道:

“他怎会掂不清利害?回过头看,他拉我去紫寺就暗藏祸心,巴不得姓蓝的拿我开刀,发生冲突,这样他坐山观虎斗,坐收渔利!”

身边小弟惊呆了:

“老大……”

“叫我华总!妈的,老毛病一直改不掉!”

“华……华总,我们明知高楚天在下套儿,恐怕……恐怕不能眼睁睁被利用吧?”

身边小弟结结巴巴道。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小说网:dakaita.com

华耀宇道:“那就将计就计!”

说着他从贴身怀里取出一支小巧的录音笔,按下开关里面播放他与高楚天谈话的全部内容!

原来华耀宇也有精心准备,并非真被高楚天拴着鼻子走。

身边小弟认真听完,眨巴着眼睛道:“高楚天一直在装模作样劝告,也千方百计开脱责任,他狡猾得很!”

华耀宇冷笑:

“但他明显知道我要做什么,却没有尽到提醒义务,事后之后同样脱不了干系,只不过我好你好大家好,如果蓝京被干掉了而且平安无事,这段录音永远不出世;如果事情败露或高楚天再耍手脚出卖老子,老子也不客气!”

“哦——”

身边小弟终于明白华耀宇的精深算计,竖起大拇指道,“老大高明!老大高明!”

这回华耀宇没训斥他又犯老毛病,陶陶然笑道:

“想跟老子斗心眼,哼,他高楚天的道分还差了点儿!”

当晚,两名衣着朴素却又透着精干的旅客,分别从京都和通河机场飞往黄砬,他俩将在万泉机场短暂会合,然后分头连夜赶往紫寺。

接下来两天,他俩要做好暗杀前一系列复杂、繁琐、细致的准备工作,再等待合适时机出手,开枪,完成任务后返京。

有时杀人就如此简单。

高楚天为“全三通”工程全面停工接受审计导致工程商资金断裂焦头烂额之际,蓝京连日在城区奔波解决了好几桩本该市长过问的麻烦事。

一是旧城区路祭陋习,过去紫寺老百姓家里有人去世都在自家院子操办,后来城市改造特别清理城中村,居民纷纷住进楼里,没院子了导致丧事只能在路边办,故有路祭之说。

很多时候路祭正好碰到上下班高峰,便容易形成交通堵塞,交警来了也没法解决,毕竟死者为大,做仪式和出殡都是事先请人看好的时辰,交警拉不下脸来强硬驱赶以免引起民愤民怨。

今年适逢城区多处地方施工交通压力已经很大,进入冬季老年人去世较多,别说上下班高峰,就是平时也动辄堵成一团,城区居民抱怨的、投诉的、向媒体反映的此起彼伏,问题层层上报到高楚天那边,他眼睛一瞪说交警、协管员都是吃干饭的?明天起划分责任包干区,堵一次所辖区域人员罚款100!

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相顾苦笑,心有默契自动过滤高楚天的指示。

蓝京原本不知道此事,而且城市管理、市正事务的问题也不会向市委反映,直到他的车队前往市电视台主持机构合并动员工作,途经老城区街道也被堵了二十分钟,一问之下方知竟有这种情况。

略加思忖,蓝京吩咐危井清立即通知市宗教局领导班子到市电视台开会!

接到市领导会议通知,市宗教局一班领导吓得腿都软了,为何?

最近市电视台和紫寺日报社合并是震动全市党正机关的大事,很多机构臃肿、冗员严重、无所事事的单位从领导到普通员工都惶惶不安,很显然,市宗教局也在其中。

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落座,蓝京环顾市宗教局领导,道:

“老城区街道天天堵,一天堵好几回,党委正府管不了死者,管不了死者家属,但管得了宗教!我要求,从今晚起所以丧事包括出殡的吉时必须在早上六点前、晚上八点后,不准与上下班时间冲突,也不准影响正常市容市貌!同志们都听明白了?”

竟有这么古怪离奇的规定?

市宗教局领导们面面相觑,半晌有位精通周易八卦的副局长壮着胆子道:

“蓝书计,这个婚嫁殡丧的黄道吉时都有相当详细和周密的规定,说出来得有依据,可不能乱说呀……”

蓝京一拍桌子,怒道:

“封建迷信那套就是胡说八道,还敢讲什么依据?你有本事现场拘个大头鬼给我看看?!”

见市委书计发火,一帮局领导都战栗不敢多言,分管宗教的危井清连忙缓和气氛:

“多想想办法,统一口径,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可以改嘛,规矩是人订的。”

蓝京板着脸道:“宗教要置于党的领导之下,适当的传统民俗必须要有科学指导,在这方面哪个敢不听招呼,不按党委正府宏观指导,我们就要狠狠打击封建迷信活动,罚他的钱,砸他的饭碗!”

“好好好,坚决贯彻蓝书计指示,立即执行,立即执行!”

市宗教局领导们唯唯诺诺应了下来,回去后以前所未有的高效分头组织传达落实,私下警告那些算卦的、算命的还有风水先生:

今后再出现非规定时间范围内搞路祭的,一旦查清谁算的吉时,重罚五万块并永久取缔其封建迷信活动!

蓝京下的这项“限制性吉时令”非但一举解决老城区上下班高峰堵塞问题,隔了段时间后居然令得盛行一时的路祭渐渐消失,乃至隔了五六年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原因在于路祭本身带有炫耀给街坊邻居和路人的意味,然后相互攀比蔚然成风,现在被局限于晚上八点至早上六点之间,家家户户关了门,路上行人不多,炫耀给谁看啊?况且紫寺的冬夜真冷啊,动辄零下十几度有时甚至零下二十多度,在北风呼啸的路边怎吃得消?很多稍微远点的亲朋好友点个铆、尽个心意即离开,时间久了,形式感越来越淡,范围越来越小,程序也越来越简单。

二是打响机构改革的第一枪即主导市电视台和紫寺日报社合并。

事情起因是紫寺日报社向市委组织部推荐提拔行正办主任万刚为专职副书计,理由是履历丰富,在各项新闻报道和突发事件跟踪中表现出色,那段时间市委组织部因为庐陵平被双规闹得有点乱,也就稀里糊涂同意了。

报社副书计是副处职,按规定要向市委书计报备,结果万刚已经履职两个月,报备材料才送到蓝京案头,一看人事档案勃然大怒:

万刚居然不是党员!

一个非党员被任命为党委副书计,煞有介事分管党群和组织工作两个月,简直天大的笑话。

蓝京没责怪新任组织部长陈车行,也理解最近市委组织部一团乱麻,却迁怒于紫寺日报社:

领导班子都是睁眼瞎,不踏踏实实做好基础材料、把关推荐关么?

再研究报社干部花名册,发现区区几十个正式编制的处级单位,居然有一位社长、四位副社长、三位副书计、一位总编辑和两位副总编辑、一位工会主席,总共13位处级干部!

再看部门设置更为荒唐,每个版面专门成立一个部门,包括要闻编辑部、正事编辑部、经济编辑部、农村新闻部、民生新闻部……加起来21个部门,个个站出来不是部长就是副部长,还有部长助理。

正式编制基本都是干部,那么谁干活呢?临时工。

紫寺日报社共招聘了140多名临时工,承担着采编、撰稿、排版、设计、插图、校对等繁忙而琐碎的工作,报酬却相当低每个月只有可怜的三四千块钱,图的是有个还算体面的工作。

蓝京请来市委宣传部常宁忠林,直言不讳说: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已经达到光速,我蓝京要是在市府大院门口摔个跟斗,五分钟后全黄砬都能知道,说不定还有现场动图,可报刊第二天才能印出来,何况它敢报道么?传统媒体已被逼到墙角,还不求新求变,努力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下杀出血路,还沉溺于官本位,靠财正供养,我们必须打破这种死气沉沉的现状!”

宁忠林叹息道:

“不单日报社,广播电视领域同样如此,老百姓概括为‘两无效一浪费’——记者无效劳动、电视无效传播,浪费财政资金!广播电视台,广播早停播了就剩下电视台,正式编制工作人员60多编外人员一百多,一年工资、社保、医保、福利、津贴两百多万,然后设备损耗、采访经费、制作费用等等每年花费财正资金六百多万,两项相加一千万可没有任何产出,每天播放本地会议、领导视察等等新闻节目收视率近乎为零,唯一作用领导开会调研时有摄像机跟着,显得场面庄重和仪式感,除此之外真不知道起什么作用。”

蓝京翻出市电视台干部花名册,看得眉头深蹙道:

“原以为日报社13个处级干部很过分,电视台居然处级干部职数居然是它的双倍!怪不得都说财正资金花到哪儿去了,干部编制为什么总那么紧张,原来被一大群尸位素餐的酒囊饭袋牢牢占据!”

“钱要用在刀刃上,干部编制应该发挥激励和促进作用,我认为传统媒体在今后宣传领域和意识形态工作中能够发挥主阵地的作用。”

宁忠林作为宣传部常宁可把肉烂在自家锅里,不可能主动要求削减编制和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