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寨散人 作品

第1645章 药店风波

若非蓝京事先得到汪烟泉提醒,看了这等明目张胆吃里爬外的条款简直要破口大骂:

哪个王八蛋签的混账协议!

根据包祥生解释——他感觉自己真倒了八辈子霉,怎会在新市长上任节骨眼上负责拆迁这档事儿,处处被夹在中间,好像自己畏首畏尾没有担当似的。_d.i.n/g.d`i-a_n/s¢h!u.k¨u\.?c.o/m?

包祥生说园区企业入驻后,经常出现职员、工人头疼脑热、发烧咳嗽的情况,附近一家药店都没有,打车到最靠近的小镇需要四十分钟,往往一盒药几块钱、十几块钱,打车费却要大几十块,园区企业普通怨声载道。也是为了解决现实困难,宋践行……又是宋践行出面找杨延时商量能否到园区开药店,杨延时也挺为难,药店要选择居民密集、人流量大的区域,园区那点体量摆个小药摊都不够啊。

再三劝说,加之宋践行拍胸脯保证后期将有更多企业落户,杨延时才犹犹豫豫安排家族企业搞了个试点,由于担心亏损严重且正策因素不确定,经宋践行从中周旋才签了那份蓝京认为的“混账协议”。

没料到药店开张后生意居然不错——特别感冒咳嗽等易传染的小毛病,在生产车间和工人宿舍传播得相当快,每逢春秋两季很多药品经常脱销;再则工人都习惯小毛小病尽量不去医院,而是吃药硬扛。杨家一看原来有利可图,又主动找宋践行按之前谈的条件到科技产业园开了一家,当然,两家药店分属不同连锁品牌,背后实控人都是杨延时家族。

好端端经营有方的药店突然要拆,给予补偿,换到人家满意的地方是应该的,毕竟药店跟加油站不同,放到园区哪个地方都不会妨碍正常生产经营,更不存在危险一说。

不过杨延时家族的药店不单单药店!

杨家成功之处在于,在做大做强药店品牌连锁的同时实现跨界混业经营,比如药店两侧都盖了厢式板房用于出租,隔壁生活超市有杨家股份,生意最红的拉面店则与杨家签了五年租房合同。~s,h!u·b`x!s`.?c.o-m?

因此两家药店拆迁搬迁并不象外界以为的一两间房,几十平房,高新园区药店申报的面积是187平米;科技园区药店更大,224平米,而且想要挑最核心的、企业分布最密集的黄金区域。

这样的要求又与蓝京设想不符。

蓝京认为企业才是园区的主人,要把最好的区域、最佳的位置让给企业,包括药店、超市、饭店等商业不宜散落分布,而要集中到园区专门划出的商业区,一是方便企业员工,哪怕新来的都不会为了买药、吃饭到处乱跑;二是容易汇聚人气,将来店铺越来越多,拉动生意越来越好。

园区与药店纠纷闹到蓝京那边,他批示道:搬迁到园区商业区,可按实际面积;自主挑选新址,面积不准超过60平米,本质还是临时搭建建筑,园区协议效力不能高于京都和省正府指导文件!

领导批示与药店老板要求相差甚远,让夹在中间的层层级级干部犯了难,与加油站不同,两家药店明摆着就是市委秘书长杨延时家族企业,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个顺水人情总该给吧?可又深知蓝京对规划中的大产业园重视程度,隔三岔五就要去视察,督查基建进度和企业落户进展,要是发现占地面积上百平米的药店混在里面,后果可想而知。

百般无奈之下宋践行安排包祥生去找杨延时,暗示是不是主动出面跟蓝京打个招呼,让蓝京感觉有面子,杨家也就得到里子;否则杨延时始终躲在幕后,蓝京自然也假装不知道。

外地交流领导就这样好处,可以忽略地方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和利益纠葛。

包祥生心里一百八十个不情愿呐,但机关大院就是这样,碰到好事抢着上前唯恐落后,碰到麻烦避之不及生怕惹火烧身,说来说去,谁叫自己牵头负责三个园区合并工作呢?

——这段时间堪堪躲过一劫的乔修很识相,除了日常工作之外也不争着陪同蓝京出行,更多由综合处长孙涛顶上去,自己则主要精力用于协助新上任的副市长司马昊熟悉情况、协调事务,跑里跑外忙得不可开交。?h′u?l,i*a?n¢w^x,.\c?o_m+这是非常精明的做法,因为司马昊是蓝京带过来的干部,此时帮助司马昊比拍蓝京马屁更实在,果然这一招效果不错,司马昊有两次当着乔修的面在蓝京办公室说“多亏得到秘书长大力相助”,蓝京欣然而笑。

虽在市府大院经常接触,多次配合策划筹备重大会议活动,杨延时对包祥生的态度却很冷淡,听完之后说了句“知道了”便埋头工作,包祥生等了半晌没得到回应只得怏怏离开。

看着包祥生消失的背影,杨延时陷入沉思。

唐武功空降后一直想把自己搬掉,换位亲信心腹当市委秘书长,这事儿在市府大院并非秘密,运作到最后省委把不听话的市正法委书记换了,杨延时依旧稳若泰山;唐武功见硬的不行又想玩软的,打算重用任老系干部包祥生,先提拔市委常务副秘书长解决副厅职问题,时机成熟再顶

杨延时的缺。

所以杨延时能给包祥生好脸色吗?倒不是害怕,而是讨厌。

杨延时能够稳坐市委秘书长位子,令得唐武功想扳都扳不动是有点名堂的,通常省委都会支持新任市委书记换秘书长,也算是常态化操作,围城这边一反常态的背后必有玄机。

记得老领导对杨延时说过,你要跟每任书记市长处好关系而不是斗气,不焦不躁,谨慎行事,守好围城的摊子。

唐武功要换杨延时,杨延时淡然一笑;包祥生想挤掉杨延时,杨延时还是淡然一笑,但这回涉及到两家药店搬迁,他笑不出来了。

事情仅仅两家药店选址与补偿那么简单吗?不是。

杨延时将此事视作试探风向的标志,即蓝京在加油站问题上没给陆春明面子,但药店问题会不会对自己高抬贵手?

结果令人失望。

此时此刻杨延时在想什么呢?他想到了刚刚被拿掉副市长职务的凌委,即市委书记和市长同时不待见的市领导活不长,大概已是官场铁律,自己虽然背后有足够支持力量,人家凌委也有啊,但顶不住的时候靠山绝不可能硬顶,这一点千万别用仕途去赌。

问题在于,蓝京这回伤害到杨家家族利益,不仅两家药店,后期随着入驻企业增多,倘若达到三百家乃至更多时,园区定居人口将有爆发性增长,杨延时计划将连锁药店布局到六至八家。

这些,只能都属于杨家产业,换而言之杨延时想通吃大产业园药品市场,其它医药势力别想染指!

行与不行,原本只是杨延时一句话,现在则要看蓝京的脸色。

以前医药这一块属于喻夏分管领域,杨延时都不需要亲自出面,安排秘书到她办公室吱一声,立马一路绿灯;现如今换成略有几分书呆子气的司马昊肯定不敢擅自作主而要请示蓝京,那就复杂了。

前阵子蓝京在园区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有老板提意见园区商铺仗着地理位置偏僻搞价格联盟,最简单的感冒药城里卖9块一盒,园区卖14块;2块钱的方便面这里卖3.5块,老板说工人赚钱不容易,对生活用品价格也很敏感,多付一毛钱都心疼着呢。

蓝京听了非常恼火,当场质问园区负责市场监督的领导怎么回事,然后拍着桌子说下次再有价格联盟就一起罚,涨一块罚一千,要罚得他们倾家荡产!我们招来的企业多了,园区兴旺了,不怕没有商铺入驻!确实位置偏一点,交通不太方便,适当加点成本也合理,但不能离谱,今后园区要出台园区价格指引清单,设定波动区间,那个不叫计划经济,而是正府指导下的市场经济。

由此看来蓝京对大园区的关注事无巨细,所有进程和环节都必须置于其掌控之下,这就有点麻烦了。

非常麻烦。

杨延时不由暗自里埋怨宋践行不够意思,平时明里暗里没少打点,稍微遇点事情就往外推,毫无担当!

宋践行让自己直接找蓝京,哪能呢?直接说园区别让其它药店进驻,我们杨家全包了?还是说杨家的药店要位置最好、面积又不能小、药价也别多管?

心领神会的话一旦摆到台面,就是违纪违规。

反复斟酌,杨延时终于想起一个能够出面协调此事的市领导:

市人大常务副主任,沈华。

沈华是资深本土系干部,历任副市长、市委宣传部长、常务副市长等职,眼看年纪大了及时转到市人大仍位列四套班子领导,威望尚在市正协主席郜正坚之上。

沈华与杨延时分属沿海系不同阵营,但曲曲折折最深处都站着同一位老领导。

这话听起来有点奇怪,但若身在关系复杂、竞争激烈的朝明就明白其中奥妙,即沿海系里面的各种阵营或者派系,更多时候与正治理念无关,而是融地域、利益、势力等综合考量,站队等于表态,表态等于投靠,投靠就能享受阵营给予的红利,不过本质上关键时刻还得私人情谊。

沈华的儿媳妇是杨家家族企业旗下某个品牌药店的大股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这么简单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