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籽油温度已经上升到了160摄氏度,分批将土豆丝倒进锅中炸熟,差不多花了每次差不多进行80秒左右的油炸,将土豆丝炸至淡金色立即捞出,用厨房纸吸取表面残留的油。
沈墨对评分倒是不太在乎,此时就凑在才波朝阳的面前观察着他的菜品,看着出锅的土豆丝,沈墨觉得这个似乎不应该叫薯条。
才波朝阳将土豆切得比做酸辣土豆丝时还要细,所以沈墨觉得这个应该叫土豆松更合适一些。
将土豆全都炸好洗油,撒上盐和烟熏过的辣椒粉,所有的食材都准备完毕了。
拿过盘子,用慕斯圈将烩饭压成圆柱体,顶部用喷枪炙烤出轻微的焦层,顶上铺焦糖洋葱,米饭周围摆一圈油炸土豆松,淋上一些松露酱汁,随后将撕得细碎的莳萝叶撒在整到菜品之上。
“原本按照我的预定菜谱,这最后一步是用液氮极速冷冻莳萝叶,直接拍碎在菜品上方,视觉效果远胜于现在。”才波朝阳一边上菜,一边竟然主动给沈墨解释起了这道菜,“但我想,热腾腾的米饭是这道菜的核心,一切都是围绕这一点展开,用冰冷的莳萝叶可能会影响到风味。”
沈墨点头,自顾自端过了一盘饭,按照西餐直白的命名方式,这道菜应该叫德式香肠烩饭配焦糖洋葱及脆皮土豆松。
先夹起一些土豆松,这玩意一看就合沈墨的胃口,入口咔嚓一声,如同咬住了深秋的落叶。
土豆松的核心风味来自油炸后土豆丝本身的淀粉焦化反应,表面形成金黄酥脆的硬壳,内部保留少量松软质地。盐的加入强化了土豆的天然清甜,同时带来直接的咸鲜感,类似薯片但更轻盈。
这种烟熏红椒粉应该是来自西班牙,沈墨以前研究海鲜饭是曾经研究过各种辣椒粉,对这种粉还算有些印象,独特的烟熏气息,是木材燃烧的炭火气息渗透土豆丝,类似慢熏培干的木质香,与油炸的焦香形成呼应,辣度较低,但带有干燥辣椒的微辛和甜感,很好得平衡了油炸的油腻感。
这绝对是个下酒的绝佳小吃,甚至平时淡口拿来吃,代替辣条当作零食也绝对是个很好的选择。
土豆丝切得极细,油炸后呈现类似金丝的质地,咬合时发出清晰的碎裂声,盐粒和红椒粉颗粒在口腔中短暂停留,增强味觉层次,油炸过程中土豆吸收少量油脂,与烟熏红椒粉的辛香混合后,余味带有类似坚果的烘烤香气。
舀了一勺米饭送入口中,沈墨这才发现自己好像是忽略了某个步骤,明明之前在菜品顶上淋得那一点松露酱,应该不会为这道菜带来这么浓郁的黑松露香味,应该是在关火之后在米饭里拌入了黑松露酱和淡奶油,利用锅里的余温加热使风味充分渗透。
煎过的德式香肠,表面焦脆,溢出烟熏木头和黑胡椒的辛香,内部的粗绞肉粒弹牙多汁,带一丝发酵后的微酸。
米粒吸饱了高汤,外层软糯,中心略带硬芯,黑松露碎掺在饭里,散发出潮湿的菌菇气息,混着奶油的绵密感,整体来说口感介于意式烩饭和中式煲仔饭之间。
洋葱经黄油慢火煎至琥珀色,糖分深度焦化后释放出蜂蜜般的甜香,边缘微脆,中心保留洋葱的纤维柔韧,中和香肠的咸鲜与松露的浓烈。
不知不觉间,一盘米饭已经下肚,最后一口咽下时,喉咙残留着松露的土腥回甘和香肠的烟熏余韵,盘底剩下的几根土豆松沾了酱汁,咸味更重,忍不住想再夹一筷子。
德式的香肠,意式的烩饭,西班牙的调料,法兰西的高汤,共同组合成了盘中的这道菜,竟然意外融合得相当不错。
几位评委也是吃得陶醉,毕竟为了打分标准的统一性,前后两道菜都是由这几位评委进行品尝的,也是引得周围众人的羡慕不已。
回过神来之后,其中有几位评委已经毫不犹豫将手按向了满分的评价,他们毕竟只是现场抽取到的幸运观众,并没有那么专业的菜品品尝经验。
不过在看到自己刚才已经给出了满分评价的第一道菜,好几个人都停下了打分的手,这道菜在他们心里确实达到了满分的水平,但是和之前那道菜相比,真的能达到满分的水平吗?
“你看,我就说吧,那个叫沈墨的小伙子的菜在我看来就是满分,这打分没有丝毫压力啊!”之前还和别人争论的老大爷,此时却是毫不犹豫,给才波朝阳的菜品扣了一分,“老啦,就喜欢吃点汤汤水水的菜。”
“你这不是纯靠个人喜好在打分嘛,我们要理性客观。”旁边刚才就强调要适当给沈墨压分的年轻人还是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怎么,你年轻人就不喜欢那道汤菜了。”大爷斜眼瞥了他一眼,却恰好看到和沈墨的菜相比,这年轻人同样给才波朝阳扣了一分。
“我这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年轻人梗着脖子辩解道,同时看向了场中的两位厨师,却惊讶得发现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离开了现场。
主持人似乎是知道两个人是什么时候离开的,所以并不感到奇怪,依旧推进着流程,请了其中几位评委对两人的菜品进行了点评。
其实大家的点评都大同小异,就是两道菜都很好吃,但是说不清道不明,就是感觉沈墨的菜好像更胜一筹。
最后的结果也是类似,九位评委,沈墨的菜品拿到了85分,而才波朝阳只拿到了81分,差距虽然不大,但依旧是胜负已分。
“他们俩干什么去了啊?”站在场边的中村蓟自然是看到了两位厨师是什么时候离开场地的。
城一郎却是老神在在,丝毫不担心的样子:“除了你,沈墨也是朝阳的心结之一,让他们年轻人之间聊聊吧,放心,沈墨比你成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