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摊位出租
见高娇娇有点沮丧,林老汉忙安慰道,
“刚开张为了揽客,不赚钱也是常有的事,等生意做起来就好了。¢q\i!u*s-h¢u?b·a′n¢g,.¢c_o¨m`”
高长天也忙宽慰,
“做薄荷茶用到的那些药材,大都是咱们自己采摘的,就藿香花了一点钱,没多少。”
刘一手也赶紧表示,
“今天来看病的好些人都是陈年旧疾,一天两天肯定治不好。
我想着头一回来没敢开太贵的药,等有了效果,他们自然愿意花钱再来看。”
高大壮等人也纷纷说道,
“咱们马上就要把荒地开出来了,等种上药材,不光自己医馆能用,还能卖钱。”
高娇娇被众人弄的有些不好意思,她又不是真的是个什么都没干过的新手,不会连这点心理承受能力都没有。
不过是心里急,一时有点小小的沮丧罢了,哪儿值得大家这么又是劝又是哄的。
但被人这么关心呵护着,别说,还挺暖。
随着医馆的开张,其他作坊也加快了筹建。
罗子和罗子媳妇甚至已经采买好了货物,做好了货架,就等着房子盖好晾干,就准备开业了。
常铁柱的铁匠坊虽然没开张,但已经开始接活了。
他在自家院里搭了个简易的打铁炉子,用高长天他们从土匪窝里弄来的残破铁器,为人修补农具。
给自己村里人修补农具他只收成本,不收工钱,给外村的人干活,他会加收总成本两成的工钱。$/?第-??一?看·书[÷网,+¢ \`a更¢%,新?最?:快-%
即便如此,他的收费也比城里的铁匠铺子便宜的多,加上离得近,手艺又好,周围村里很多人都拿着农具找他修补。
村里人见他忙的脚不沾地,还不收大家工钱,过意不去。
过来取农具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带些东西。
要么是家里蒸的馒头窝头,要么是从菜园里拔的小葱苋菜,或者几个鸡蛋什么的,聊表心意。
弄的常铁柱老娘反倒有些不好意思,本想着报答一下大家,没想到还收了这么多东西。
每天光村里人送的都吃不完,更别提还能赚到钱,真是感谢老天爷让他们遇到了好人啊。
转眼就到了十五,第二次赶集日。
高娇娇一大清早就带着杜映梅和高二宝等人去了空地,看到已经有人开始摆摊了,忙走了过去。
按照她的规划,集市中间划出了一条路,路两侧划分出大大小小的摊位。
最热闹的位置当然是离桥头近的地方,有人过来一眼就能看到,她划出了几个大摊位。
专门留给村里已经开业和即将开业的作坊主,然后就是离大摊位不远的稍小一些的摊位,留给了还在观望中,但是很有意向开办作坊的一些人。
再往外就是一些小摊位了,留给散户,大都是卖自家产的东西,货少,也要不了多大的地方。
除了留给本村的摊位,高娇娇还在桥对岸划了一些摊位出来,留给外来户。
她觉得即便世道不好,但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只要他们能把人聚集起来,就会有商贩闻讯赶来。xa°如(a文_网|`* ?无e错?:内?容+
外来的商贩她可是要收取摊位费的,不能让他们白白占了村里的地方。
对此,高长天他们觉得高娇娇有点想多了。
就他们这离县城那么老远的山村,能弄出来个小集市就不错了,哪儿还能引来别的地方的商贩啊。
有钱人可不来他们这儿!
高娇娇不这么觉得,敢想才敢干,要是连想都不敢,那还怎么干?
太阳升起,摊位一个个摆了出来,集市热闹了起来。
大大小小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货物,不仅有绣工精巧的发带香囊帕子,还有一看就很厚实的千层底布鞋,结实耐用的背篓箩筐,刚从菜地里拔出来还带着露水的苋菜........
还有卖各种吃食的摊位,热气腾腾的菜团和窝头,香气扑鼻的火烧,看着就让人流口水的炸油糕炸油饼。
别说周围过来赶集的人,就连高长天他们看到这么多摆的满满当当的摊位,也忍不住惊叹连连。
“咱们哪儿来的这么多东西卖啊?这么多摊位,都摆的满满当当!”
高长天震惊的以为自己看花眼了,忍不住向朱钰确认。
朱钰笑着摇了摇扇子,指着卖菜的摊位道,
“大哥你仔细看,摊位上其实就摆了两三样菜,只是摆的多罢了。”
高长天仔细看了看,还真是,好多摊位摆的很多很整齐,但其实就是两三种东西,都摆了好多而已。
“这丫头,鬼主意真多。”
高长天笑着一路走过去,看到过来赶集的人或多或少都买了东西,不由很是高兴。
更让高长天他们惊喜的是,还真有几个小商贩主动过来询问能不能在这里摆摊。
高娇娇立刻带人去了她已经划好了线的地方,拿出早就写好的租赁协议。
摆摊当然可以,但需要查验身份缴纳租金,租金的缴纳方式有两种,按天和包月。
按天很简单,一天三文,交钱就能摆摊一整天,但不能选位置,按照来的先后顺序轮到哪个摊位就只能摆在那儿。
包月也很简单,一月三十文,除了初一十五,其他时间也可以来摆摊,还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摊位。
想好了当场就可以签字立下文书,只要查验户籍无误,交了钱,就能摆摊了。
小商贩们被高娇娇这一套操作弄的有点紧张,他们大都是在县城附近摆摊的小商贩。
大都是做些便宜的吃食生意,只有几个是卖布料旧衣的。
除了在县城附近摆摊,他们也去各处赶集,听说这里新开了个集市就过来问问情况。
哪知这里跟别处大不相同,居然搞的比衙门的摊位都正式,还要查户籍签文书,吓的好几个商贩都忍不住想打退堂鼓。
高娇娇知道她这个做法会让有些胆小的人生出退意,但这是必须的。
赚钱重要,安全更重要,查验户籍是不能省,她可不想让宵小之徒混进来,一颗老鼠屎坏了她这一锅好汤。
为了说服这些商贩,高娇娇着重强调了他们集市的优势,
“你们应该也听说过我们村,我们两个村合并后有八百多人,不说家家都有钱,但富裕的人家不在少数。
除了我们村,诸如桥下村等比较富裕的村,来我们这儿赶集的也很多,上次光卖肉我们一天就卖了五百来斤。
你们现在也看到了,我们这个集市有多热闹,等那边那一排商铺都开起来,这里就会成为一条街。
你们要不赶紧把地盘占住,等这里真正红火起来了,再想用这么低的价格租摊位,那是绝对不可能了。
我啊,也就是见你们来得早,有眼光有魄力,才给了你们这么低一个价格。
一个月三十文,平均一天一文钱,就能得到一个长期属于你,不会被别人占去的摊位。
还能得到我们村巡逻队的全方位保护,不用担心会被偷被抢被无赖霸占,你们啊,真是捡到大便宜了.......”
这番话听得小商贩们动了心,也让众人见识了高娇娇三寸不烂之舌的威力。
当场就有两个商贩交了订金,说等下次拿着户帖过来正式签文书,他们要长租。
高娇娇见这两人正是做布料旧衣生意的,不由暗暗点头,看来在外头人看来他们村确实有钱。
人家这是打算做他们村的生意呢,不过他们村也确实需要这样的商贩,以后大家买布买衣服就方便多了。
等到中午集市散场,高娇娇和王账房、林老头大概盘点了下,卖出去不少东西。
尤其是铁匠坊和绣坊,还收到了订单,按这个势头,等铺子开张,根本不愁没生意。
高娇娇把外来商贩准备租摊位卖布料和旧衣的事告诉了林巧儿,问问她有没有打算做成衣生意。
别的不说,石楼村成衣生意还是有市场的,村里光棍汉多,还不缺钱。
比起自己费劲买布求人帮忙做衣服,他们肯定更愿意直接去成衣铺子里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