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抹记忆 作品
第1400章 解救战俘
“参谋长同志,”索科夫等萨梅科说完后,微微摇着头说:“我们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派人把他们救出来。但至于让他们加入我们一方,和德国人作战,我看还是算了吧。”
“为什么?”萨梅科不解地问:“就算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弱,但让他们辅助我们作战,应该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吧?”
“我听说德军中有一种说法,如果和意大利军队一起作战,他们就必须抽调一半的兵力去保护他们,免得他们被敌人歼灭了。”索科夫笑着说道:“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反攻阶段,我们的反击部队首先突破了意大利军队的防线,才导致德国人的整体防线崩溃,并为全歼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创造了条件。
还有,不久前结束的库尔斯克会战。其实德国人已经占据了上风,假如曼斯坦因把他的预备队投入战斗,那么我军在普罗霍洛夫卡地域的防御,就会被德军突破。但由于英美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打得意大利军队溃不成军,小胡子见势不妙,连忙调走了曼斯坦因的预备队,让我军获得了重新调整部署的良机。”
听索科夫这么一说,萨梅科觉得倒是非常有道理。他点点头,随口问道:“司令员同志,那你觉得德国人会怎么对付这些被关押的意大利军人呢?”
意大利和英美达成协议后,宣布退出轴心国,并对德国宣战。德军的最高统帅也及时制定了方案:解除意大利军队的武装,接管意大利的所有政权机构和通信设施。该方案规定:击败意大利摩托化军,将在意大利本土、法国南部的意军(第4集团军)和东南欧的意军(驻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和希腊的埃斯特集团军群,下辖第2、第9、第11集团军)解除武装、俘虏或解散,尔后占领罗马,并向意大利增调10个德国师。
“还能怎么做,无非就是解除他们的武装,然后关进战俘营或集中营,让他们自生自灭。”索科夫说道:“我们侦察兵发现这批被关押的意大利军人,恐怕只是苏德战场上极少一部分。”
“司令员同志,您觉得我们应该把此事向上级报告吗?”
索科夫抬手看了看表,发现还不到六点钟,而此时科涅夫应该还没有起床。于是他便对萨梅科说:“参谋长同志,如今时间还早,等上午八点以后,我会向科涅夫司令员报告此事。”
八点一到,索科夫就直接给科涅夫打去了电话,将杰尔加奇城外森林里发现了一个战俘营,里面关押着不少于五千被缴械的意大利军队。
谁知科涅夫听完后,却很不耐烦地说:“索科夫同志,我们的部队正在紧锣密鼓地调动,准备对哈尔科夫地域的敌人展开进攻,你却给我说什么一群意大利军队被德国人缴械,并关押在杰尔加奇城外的森林里。www.
你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守住已经占领的区域,并在我们的进攻开始后,全力保护我们的侧翼,以及为我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明白吗?”
见科涅夫对此事没有丝毫的兴趣,索科夫的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他满脸苦涩地回答时候:“明白了,方面军司令员同志。”
坐在一旁的卢涅夫,看到索科夫一脸沮丧地放下电话,还好奇地问:“司令员同志,我看你的情绪好像不太好。科涅夫将军说什么了?”
索科夫苦笑着回答说:“军事委员同志,科涅夫将军觉得我有点多管闲事,说如今的主要任务是进攻哈尔科夫,消灭盘踞在那里的敌人。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方面军主力发起进攻后,掩护他们的侧翼,并在合适的时候,配合他们的行动。”
听到索科夫为这事挨了科涅夫的批评,萨梅科坐不住了,他红着脸向索科夫道歉:“对不起,司令员同志,我就不应该给您出这样的主意,害得您被方面军司令员批评了。这都是我的错,请您原谅!”
“参谋长同志,这事没有你的责任,你不必自责。”索科夫冲萨梅科摆摆手,大度地说道:“我们既然发现这样的情况,向上级报告,本来就是我们分内的事情。假如隐瞒不报,等上级领导通过他们专有的渠道,了解到此事后,我们还是要挨批评。”
“司令员同志,”卢涅夫等萨梅科说完后,开口说道:“我觉得此事关系重大,如果不上报的话,恐怕不妥当。”
萨梅科不等卢涅夫说完,便抢着说道:“军事委员同志,司令员刚刚为这事,还被科涅夫将军批评了,我们向谁上报啊?”
“这事交给我吧。”卢涅夫毛遂自荐地说:“我可以把此事上报给贝利亚同志,再由他转告给最高统帅本人。”
听卢涅夫说打算直接把此事捅到贝利亚那里,顿时把索科夫吓了一跳,如果自己同意对方这样做的话,等于是给科涅夫下眼药,那自己以后还想不想在草原方面军里混了,便连忙制止了卢涅夫:“不行,军事委员同志,这事不能由我们直接捅到最高统帅部,而是应该向合适的人汇报。”
卢涅夫好奇地问:“谁是合适的人呢?”
“朱可夫元帅,”索科夫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以朱可夫元帅的身份地位,得到我们的这个情报之后,他能迅速地分析出德国人这么做的原因和目的。就这么说定了,我立即给朱可夫元帅打电话,把这件事汇报给他。”
索科夫的推测没有错,朱可夫在电话里得知德军将超过五千人的意大利军队缴械,并将他们求见在杰尔加奇城外森林里的战俘营时,还特意追问道:“米沙,这个消息可靠吗?”
“是的,元帅同志,这个消息完全可靠。”索科夫知道朱可夫的心里在担心什么,如果自己提供的情报有误,可能会导致最高统帅部做出错误的判断,连忙解释说:“我的侦察处长在接到这份情报后,觉得简直不可思议,特意给侦察兵回电核实此事。虽然对方给了他肯定的回答,但他还是吃不准,便和情报处长一起来见我……”
朱可夫耐心地听完索科夫的讲述后,不置可否地问道:“你觉得德国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元帅同志,根据我的判断。”反正如今意大利和英美盟军谈判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索科夫干脆将这些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当成自己的分析讲给朱可夫听:“应该是意大利军队挡不住英美军队的进攻,打算向盟军投降了。德国人就是得到这个消息,担心苏德战场上的意大利军队,随着意大利的投降,会和我们站在一起,因此便先下手为强,提前将他们防区内的意大利军队缴械并关押。”
“米沙,你的话听起来倒是有几分道理。”朱可夫慢吞吞地说:“但你有什么证据,可以支持你的这种分析吗?”
“有的,元帅同志。”好在索科夫在打电话向科涅夫报告前,又接到了敌后侦察兵发来的电报,获得了更多的情报。虽然科涅夫根本没有心思听自己的报告,但向朱可夫汇报也是一样的:“我们的侦察兵发现,有一批意大利军人到达战俘营后,就被德军缴械。其中有几名士兵不肯缴械,就被看管战俘营的德国兵直接开枪打死。
元帅同志,您想想,德国和意大利本来就是盟友,不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他们曾并肩作战,就算在不久前结束的库尔斯克会战期间,德国也因为担心意大利军队挡不住英美盟军,甚至将曼斯坦因手里仅有的一个装甲军预备队调走,导致原本占据上风的曼斯坦因因为兵力不足,而被我军击败。”
“没错,据我所获得情报,柏林最高统帅部之所以将曼斯坦因手里的预备队调走,就是担心意大利军队在西西里岛挡不住英美盟军的进攻。”朱可夫赞同地说:“如今听了你的分析,意大利会在短时间内向英美军队投降,倒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那我们该怎么办?”索科夫从朱可夫的语气中,听出他对这批意大利战俘非常有兴趣,便试探地问:“是按兵不动,还是派兵去营救他们?”
“德军在杰尔加奇有多少部队?”朱可夫没有立即回答索科夫的问题,而是反问道:“森林里看管战俘营的德军,又有多少人?”
这些数据索科夫早就烂熟在心,既然朱可夫问起,他便口齿清晰地回答时候:“敌人驻扎在杰尔加奇城内的部队,是第168步兵师的一个团,外加一个坦克营和两个炮兵团。而看守战俘营的德军,则是党卫军的两个连。”
朱可夫听到这里,忍不住小声地嘀咕了一句:“怪不得!”
索科夫听到朱可夫低声说的这句话,忍不住好奇地问:“元帅同志,您说什么怪不得?”
“米沙,你不是向我报告,说有一些意大利军队不愿意被缴械,结果被德军枪杀了么?”朱可夫说道:“我刚刚还在纳闷,德军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残忍,连自己的盟友都是说杀就杀。既然看守这些战俘的是党卫军,那么事情就解释得通了。”
闲聊几句后,朱可夫想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便问索科夫:“米沙,如此重要的情报,你向科涅夫报告过没有?”
“报告了!”
“报告了?”朱可夫有些纳闷地问:“那他听后是怎么说的?”
如果朱可夫没有问,索科夫是觉得不会主动提到科涅夫对自己的态度。但既然对方问了,他就要如实地回答说:“我向他报告此事时,他有点不高兴。”
“有点不高兴?”朱可夫不解地问:“为什么?”
“他说方面军部队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完成集结,对盘踞在哈尔科夫地域的德军展开进攻。而我们集团军的任务,就是掩护进攻部队的侧翼,并在合适的时候,配和友军达成战略目的。”
“胡闹,简直是胡闹。”朱可夫听完后,有些不悦地说:“没错,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解放哈尔科夫,消灭盘踞在这一地域的敌人。但也不能因为忙着进攻,就对如此重大的消息不闻不问吧?要知道,如果我们把意大利军队从德国的战俘营里解救出来,没准还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听朱可夫这么说,索科夫的心里立即明白,对方是打算让自己派部队去营救被关押的意大利俘虏。看守战俘营的党卫军只有两个连,就算按照满编时一连200人的规模,总兵力也不错四百人,只相当于自己的一个营。要想消灭他们,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但出于谨慎,索科夫还是试探地问:“元帅同志,假如我没有理解错误的话,您是打算让我派部队去营救这批意大利战俘?”
“没错。”朱可夫点点头,对着话筒肯定地说:“如今你的步兵第188师,基本占据了卡扎奇亚罗盘镇,那里距离战俘营可只有十几公里。如果由他们出兵去营救,是最方便的。”
索科夫盯着面前的地图,心里暗自盘算,让第188师抽调一个团的兵力,从森林里穿过,悄悄地接近战俘营,出其不意地发起强攻,一定可以从党卫军的手里,将关押在战俘营里的意大利军人全部营救出来。
“是,元帅同志。”索科夫心中打定了主意之后,对朱可夫说:“等我军彻底占领了卡扎奇亚罗盘镇之后,我就会派出一支部队,从森林里穿过,去进攻关押意大利战俘的战俘营,消灭里面的所有看守。”
“嗯。”朱可夫对索科夫的答复感到很满意,但他还是特意叮嘱了一句:“你们的动作一定要快,否则等德国人反应过来,把这些意大利战俘转移了,到时你们就会白忙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