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术士之友 作品

第六十八章:机械臂

  十一月一日就这般过去了。

  十一月二日,预料中的好消息传来,张天浩带领的小组中标了,浦东市相关部门和九州科技公司开始更加深入的联系,即将走流程,调研产品。

  只要这一关过了,这个项目也就彻底稳了。

  十一月三日下午。

  哈工业大学的庄友伟教授带领着一群人下了飞机,和接机的人碰上头后,乌泱泱的来到了蓉城郊区的九州科技公司

  顾青带着董琦和罗松堂以及部分高管迎接了他们。

  见面之后一阵寒暄,黄朝仁很是狗腿的说道:“咱们公司特意给大家订了火锅,给诸位接风洗尘。”

  “火锅就不用了,拉肚子就不好了。”调研团队里有人拒绝了。

  “鸳鸯锅不辣,还有其他小吃、烤鸭、烤鹅和海鲜。”黄朝仁解释道。

  “不用了,先看看你们的产业线,我们联合调研组都很好奇。”

  有一个不怎么会交际的“糟老头子”摆了摆手,很生硬的拒绝了安排。

  顾青倒是知道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头子,庄友伟,机械领域大佬,当然这个调研组里面还有几位“名见经传”的大佬。

  “庄老既然这么说了,那我们就陪大家先去看看产业线吧。”

  顾青应答道。

  “好小子,做科研就要这样,不怕别人质疑。”庄友伟拍了拍顾青的肩膀,鼓励道。

  他手下的项目可都是大项目,拍一拍顾小老板的肩膀,那还是很轻松的。

  顾青也是知道这老大爷的牛皮之处,所以将自己的姿态放的比较低,就像学生一般。

  付大龙就站在门卫室,看着自家小老板像个小学生一般,因为老师的肯定和鼓励露出谦虚的笑容。

  不过等到这些学生仔和老师们都进入了园区,他关上大门的时候,一时间感觉有些恍惚。

  好像自己成了学校门卫……

  因为已经到下午四点多了,有些工人已经换班去食堂吃饭,而正值班的正赶往自己的工位,所以园区里不时能看到人进进出出。

  调研组一行人跟随着罗厂长的指引,走到了生产车间,换上了工作服后,总算是走近了一线生产线。

  “每一次到生产车间,不论是高精尖科技生产企业还是电子组装厂,我都很感慨人类的创造力。”

  庄友伟教授身旁的一位老者叹了口气这般说道。

  “这边是产业线末端的组装与检测,再往前走就是无人生产车间,因为预算不够,我们修建时没有留出游客观光通道,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请大家排成两列跟着走,注意不要触摸车间的这些开关阀门。”

  罗厂长很是细致的在前方讲解着,并且叮嘱大家安全问题。

  虽然在无人车间,人出事的概率小,但弄坏了机器,耽误了生产,那就亏大发了。

  现代产业化工厂的无人车间,已经完成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幻作家的对未来的大部分幻想。

  电脑程序操控机器人,在“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进行生产。

  当然,机器生产越发高效智能,就越会凸显普通产业工人的“笨拙”,所以有很多工厂主、资本家都不喜欢“有工资的工人”而更倾向于“不需要工资的机器”,然后导致了很多问题。

  这方面,部分发达国家为此,甚至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规定,一个工厂必须要招多少工人,不能低于某个水平线,不然就罚款加税。苏丹小说网

  当然,生产车间里基本都是工业机器人的各种手臂,有大有小。

  但是调研组还看到一种像大象鼻子的柔体机械臂,它们甚至在每个环节都有参与工作。

  无人生产车间什么时候出现这种妖魔鬼怪了?不应该都是各种钢材硬性机械臂吗?

  庄友伟及其他教授倒是短暂失神后,就感叹道:“你们的柔性机械臂居然已经能够生产实用了,国外都还在实验室阶段,你们是买的授权技术还是自主研发的?那个智能洗碗机和扫地机上用的机械臂也是这种技术吗?”

  如同机关枪一般,数个问题就突突突的冒了出来。

  作为机械领域的“糟老头子”,庄友伟自然是知道机械手臂有软硬之分,但软体机械臂的精度和力度都是比硬体机械臂更难攻克的点。

  他们哈工大和科大倒是在这方面有自主研发的低成本软体机器人手臂,已经能完成生活中的拧瓶盖、擦玻璃等操纵任务,但还不能像车间里面的柔性机械臂那样搬动重物,和精密焊接。

  “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刚性机械臂受制于负重比低、柔顺性差等先天局限,难以充分满足人机共存环境和人机协作任务等新型应用的需求,所以你们洗碗机里面的机械臂应该是柔体机械臂。

  但是感知、建模、运动模型、动力调节你们又是怎么解决的?”

  一边询问着,庄友伟像是有些着魔般,不自觉走近了无人生产车间,眼神中充满了求知。

  “我采取的策略是人工智能程序和机器人结合,并且尝试将柔性材料应用在机械手臂的骨骼和肌肉中。”

  顾青拉住了庄教授,简短的说了句,他可不想出什么问题。

  回过神来的庄友伟问道:“人工智能程序?我知道你们也在做这个项目,但凭借你们扫地机器人的智能程度可不够。”

  顾青点了点头,轻声说道:“【界碑】经过数亿用户的使用,反馈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性数据,并且和夏为等一线手机厂商合作后,我对智能程序的开发也上了一个台阶,所以勉勉强强能改造出这种机械手臂。”

  “那它们的精确度呢?”

  “可达到毫米级别。”顾青回答道。

  但就在这话说出口,庄友伟就惊讶的张开了嘴,反手一把抓住了它的胳膊,语速急促道:“生产柔体机械臂的精确度能到毫米,那你们加工时的刀片优化做得如何了?”

  提到这个,顾青就明白老者的神态怎么突然变成这样了。

  机械行业,精密加工在16年17年的大夏,还是薄弱的板块,基本都要依靠德国或者日-韩的产品来达到需求精密度高的生产工艺。

  而机械臂,大夏国产甚至于挤不进顶流一线,只能靠产量到中低端市场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