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少堤 作品
第五百一十三章 国之英雄,以及,“启光”
许清岩先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创新中心的情况和己方三人的分工,又问道:“聂老,您是我们的技术总顾问,我先带您参观一下我们创新中心?”
聂老院士澹澹地一摆手:“先不急,你们先给我介绍一下创新中心成立八九个月来的科研成果,我心里有数了,再去实地看看。”
“是。”
许清岩上任后,特意征询过两个副主任的意见,对分工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副主任白延荣擅长光学方向,所以分管了“芯片架构与精密光学”课题组,另一个副主任安茂峰是电子机械制造方向的专家,还有丰富的芯片封测经验,他选择接手了“微电子加工”课题组。
余下的“芯片设计软件”课题组,即edA课题组,以及“改变芯片制作的工艺与材料”课题组,都由许清岩兼着。
许清岩最擅长的是物理材料方向,这基本上是最合理的分工了。
这时聂老要听汇报,白延荣、安茂峰两个副主任只能硬着头皮打开ppt,讲解了分管的两个课题组现状。
还好两人接手课题组已有一周多了,基本上熟悉了情况,只是这两个课题组的成果实在寥寥,“微电子加工”课题组还好些,原本就是许清岩分管,在软钎焊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还能算合格,但“芯片架构与精密光学”是原方世骥分管的,除了ppt做得好看外,技术层面上基本上就是一片空白,把旧有的成果技术重新包装了一番拿出来当成新成果。
白延荣接手后已将这ppt删减了近半,但此时念着这压缩了一半水分的ppt,依然浑身不自在。
尤其是看到聂老那阴沉的脸色,白延荣更是后背都被冷汗湿透了。
许清岩叹了口气,示意白延荣停下来,他则对聂老愧然道:“聂老,白主任刚刚接手这个课题组一周左右,暂时没新成果,在接下来,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搞科研,争取早日做出成绩出来。”
聂老确实非常不满,安茂峰的ppt还算能勉强入眼,也有点成绩出来,但白延荣的ppt简直就是业界浮夸风的典型代表!
这时见许清岩低头认错,聂老板着脸道:“行吧,那两个方向的课题就不提了,你负责的两个课题组呢?”
许清岩低头道:“‘改变芯片制作的工艺与材料’的课题组只有一些进展,ppt我就不详念了,只挑这些进展来向您汇报。”
他打开ppt,大概讲解了下光刻胶材料方面取得的成展。这块原本是姚文城分管的,增感剂(光引发剂)、感光树脂(聚合剂)的研发都倒是有些成绩。
许清岩也坦言这是自己刚接手的方向,接下来会尽量在芯片材料方面发力。
最后他汇报的是edA课题,这是他最近大半年来的心血结晶,了解得比自己儿子还要多,当下也没用ppt,直接拉过一张白板,边写边作汇报,从edA的主框架、技术理念开始说起,一直到各个子模块的大概功能和目前的开发进度。
聂老的神色慢慢从严肃阴沉,变成了凝重。
他虽然更偏向于计算机硬件方向,但对于软件开发也绝不是门外汉,造诣不会比普通大学的计算机教授差多少,他能听得出整个edA的主框架、技术理念、设计思路非常的新鲜而且先进,而许清岩脱稿式的侃侃而谈,也显示出了其对edA课题组确实是了如指掌。
听到三分之一时,聂老心中的怒意与不满便消失了大半。
起码光从这许清岩的表现来看,完全可以给一个“认真负责、刻苦钻研”的评价。
等他见到许清岩打开投影,演示了已编绎好的edA内测版本时,呼吸都开始变得急促起来,双眼更是瞪得大大的,连身体挺直了都不自知。
这……这个内测版本的全新架构edA,居然已具备了90%左右的芯片设计全流程功能!
而且这可不是ppt演示,而是实打实的软件就在他眼前运行着!
看着许清岩熟练地演示着14n
许清岩忙道:“我们只是做好了自己的工作而已,像您这样的‘超算之父’才是真正的国之英雄,我们愧不敢当。”他又介绍了edA课题组的总工程师罗键,然后陪同着聂老到了edA课题组的办公区。
聂老边走边问,问得很细致,罗键与许清岩陪同左右,迅速回答着聂老的提问。
亲眼见识过edA课题团那热情高涨的科研氛围,聂老更加满意了,不过真正引起他注意的是,总工程师罗键口中极为推崇的“Q先生”。
聂老疑惑问道:“Q先生?这Q先生是谁?在这里吗?”
罗键语气难掩崇拜道:“Q先生是上头安排下来指导我们edA课题组的技术专家,我们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更不知道他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但Q先生是我们edA课题组的灵魂人物,整个edA主框架、设计思路、各模块的主要规则、工程库里的高级算法,几乎全是Q先生完成的,我们团队只是负责将Q先生的思路细化落实,最终通过青柠智能编程转化为代码而已。”
聂老这才听明白了,原来Q先生是上头那些只有代号的神秘专家团队中的一员。
作为工程院资深的院士,他自然很清楚上头确实有着这样一批实力惊人,却从不露面,也不会出现在新闻报告里的无名英雄,这些人的真实身份可能是某些隐藏着秘密研究所里的技术人员,也可能是公开的教授、院士,只是公开的专业领域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涉及到高精尖领域的科研成果会以代号专家的身份参与其中;当然也有些是“野路子”出身,却有着鬼才的超级天才。
这些人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暴露身份,而是以代号替代,神秘莫测。
聂老这样的老资历院士,都不知道任何一个代号专家的真实身份,估计整个夏国,掌握着这份代号专家真实身份名单的人,两个巴掌都能数得完。
不过……国内有这么厉害的edA专家吗?还是从国外挖来的?
“Q先生……”聂老喃喃地重复着这个名字,这个名字不会出现在国产edA的研发历史里,但在绝密的档桉里,一定会记录着他们为国家作出的卓绝功勋!
他们才是真正的“国产芯片之父”!
……
聂老回去后,很快就写了一份汇报报了上来。
不久后,这份汇报就放到了杨伯伯的办公桌上。
杨伯伯开完会回到办公室,听到秘书鲁信平提起过聂老的报告,便放下手头上的其他工作,优先翻阅起来。
在这份长达十几页的报告里,聂老不吝于对许清岩团队开发的国产edA的赞誉之情,称之为国产芯片研发中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还隐晦地表示,幕后的英雄人物应该得到国之英雄的待遇。
杨伯伯放下报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激动、有喜悦,也有说不出的自豪。因为当初信任那两个孩子,并果断地给予了秦克和宁青筠“Q”的代号以加入edA课题组的,是他。
虽然最开始时并没想到这两个孩子会取出如此惊人的成绩。
“从国产操作到国产edA,你们两个……还要给我,给国家多大的惊喜?”杨伯伯看向遥远的天空,轻声道:“早点回来吧,我的国之英雄们。”
他转身,目光落到聂老报告最后,国产edA软件建议名称“启光”那一行上。
“启……Q……呵。聂老倒是个有意思的老人家。”
杨伯伯拿起笔,在旁边写上“同意将该edA命名为‘启光’。”
……
因为延长了在米国的时间,秦克和宁青筠回到夏国时,已是8月22日了,秦小壳很快就要开学,入读樱园私立高中了,秦克只得亲自送了她回远州,带她去见过远州美术学院的倪万英院长,完成了拜师之礼,又将她带到了校长闻建钊的家里,吃了顿晚饭。
秦小壳的入学手续自然有人全程办妥,连学费都不用交,按闻建钊的说法,秦克啊,你婶婶将你当成侄子,小壳自然也是自家人,客气啥,你真要客气,就抽空再带宁青筠回来学校作一次演讲。
将妹妹秦小壳的事安排妥当,在小女孩依依不舍的泪光中,秦克坐上了返回京城的航班。
而清木大学也即将要开学了。
秦克和宁青筠尽可能地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edA课题里,因为7nm芯片的测试数据已到手了,两人的目标是,在九月初时,完成edA的测试版,然后在九月底前推出正式版。
当然,是能设计出7nm国产芯片的正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