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少堤 作品

第八百零五章 芯片材料的难题

  “Q先生”的加密邮箱地址,知道的人并不多,近期会通过这个邮箱来联系他的人也就寥寥数人,除了师兄许清岩外,就是edA团队的总工程师罗键,大概每隔三个月,发一次edA的最新优化进展以及遇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秦克看到了就顺手指点一二。

  此外就是“芯片材料”的团队副总工程师蔡铭志。

  今天这封邮件的寄件人就是蔡铭志。

  因为许清岩主管全面,很难有时间有精力全程跟进某个课题组的技术工作,而“芯片材料”团队的总工程师何以升目前还在住院治疗,“芯片材料”的日常技术工作,便落到了副总工程师蔡铭志头上。

  蔡铭志是典型的副手性格,做事有点优柔寡断,执行能力却很强。

  当初对于“Q先生”推翻了之前团队花了无数精力与心血研究的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技术方向,他虽然心里也很纠结,但落实到工作中,依然很坚定地带领团队执行“Q先生”提出来的全新芯片材料研发新方向。

  秦克对这位蔡工还算是比较认可的。

  这次蔡工发来的不只是例行的工作汇报,还提出了一个与技术无关的难题,想问问Q先生能否解决。

  蔡工在邮件里写道:“您也知道,纳米材料的合成研究离不开高端实验设备,但目前我们团队的材料测控设备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电子能量损失谱、分子束外延生长、扫描隧道显微镜都无法达到您设想的实验方案要求,据我们所知,在如此高端的材料研究上,拥有满足我们实验条件的实验室,国内就只有南大的‘超冷原子量子实验室’,以及京城里的‘青柠量子计算实验室’。我和许主任都已多次向这两个实验室提出租借设备的请求,都被婉拒了。Q先生您能不能想想法子?”

  秦克看得哭笑不得,要不是知道蔡工并不晓得“Q先生”的真实身份,他都要怀疑这家伙是不是故意发邮件来“敲诈”自己了。

  南大的“超冷原子量子实验室”秦克不熟悉,但“青柠量子计算实验室”就是他和宁青筠开设的。

  至于“青柠量子计算实验室”会拒绝蔡铭志的租用设备请求简直再正常不过了,那套“30

  当然,在秦克眼里,碳基芯片并不是在非量子时代的最好选择,“碳晶复合纳米材料”制成的芯片才是最优解。同样是28nm的“碳晶复合纳米材料”芯片能轻松吊打2nm的硅基芯片,媲美只在传闻中1nm的硅基芯片。碳基芯片在“碳晶复合纳米材料”芯片面前,毫无性价比可言。

  不过秦克还是很好奇国内的芯片材料技术水平到哪个层次了,便问道:“那他们有说多久能研究出28nm的碳基芯片吗?”

  杨伯伯眉头紧锁:“报告倒是写得很漂亮,据他们所说,目前他们已基本掌握了研究的关键技术原理,有可能在三年内在实验室里研究出90nm工艺制备的碳基芯片,并在五年内突破28nm工艺制备的碳基芯片技术。他们在媒体上比较高调,与国外也有技术交流合作,反正我看着有点不太靠谱,他们的实际科研成果,只有几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的论文,以及一些看起来有点古里古怪的碳纳米管材料。但很多人被他们描绘的蓝图打动了,明年的经费极可能会向他们有较大的倾斜。”

  “清北集成电路与芯片联合研发创新中心”不像秦克的量子计算实验室,有财大气粗的青柠科技作为资金后盾,根本不愁研究经费的事。若是被大幅削减了科研经费,“清北集成电路与芯片联合研发创新中心”立刻就会捉襟见肘,“芯片材料”团队这样的“吞金兽”别说借到高端精密实验设备并进行频繁的实验了,能不能保持普通实验研究都成问题。

  秦克想了想,问道:“杨伯伯,我能否到您办公室坐坐,看看这些报告和那碳纳米管材料?”

  “你的意思是?”

  “您刚才的判断让我有点好奇了。”秦克眼里光芒闪动,凝声道:“我也想认真看看所谓的国内顶尖芯片材料水平到底是怎样的。如果这些报告与研究成果都是真的,我觉得可以重点扶持,就当是支持国内的芯片研究,许师兄那边的‘芯片材料’团队的科研经费,我的青柠科技可以提供一半。但如果这些报告和研究成果有问题,就没必要浪费宝贵的科研经费了,您说是不是?”

  www.yetianlian.info。m.yetianlia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