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渐浓 作品

第261章、人心向背

  隨著陈騫等人督兵马赶到辽东属国,战云就开始在辽燧上方密布。
  双方都知道,战事将要正式打响了。
  被要求倍道进军赶来的魏军将率不必说,他们当然知道自己是被甄选为了先锋,而引两万辽东步骑驻守在辽水西畔的杨祚,则是知道魏军接受了他的搦战。
  是啊~
  就是搦战。
  被公孙渊嘱咐过的他,故意将兵马带出来,就是在无声在向魏军先锋发出邀战——敢不敢以同等的兵力,先堂堂正正的战一场?
  不然,有遮风挡雨可以安稳入睡的城内可以呆著,他干嘛还要将兵马带出来。
  而魏军先遣近来的行举,也是在无声的回应了他。
  一来,是魏军不再追杀辽东军的游骑斥候,只要他们不靠近前哨五里的范围内,就连驱赶的举动都无有,故意让斥候很清晰刺探到军情。
  另一,则是魏军每一部兵马赶到,都会鼓吹大作,故意传声提醒辽东斥候赶紧过来估摸新至兵马的数量。
  至多三日,缓过赶路疲敝的魏军先锋军,就应该开拔过来应战了吧?
  穿著普通骑卒服饰佯做斥候的杨祚,驻马在魏军前哨不远处的矮丘上,眺望著拥一桿绣著"王"字将棋的魏军缓缓入营,心中也在断言著。因为经过数日积聚,前哨内的魏军已然将近两万了。
  从行军时队列森严、鸦雀无声中,他知道这些魏军都是精锐。
  这也是废话。
  能被委以先遣之任的兵马,怎可能不是精锐。
  真正令他有些不安的是,似是魏军看起来要比自己所督的步骑还要精锐一些。
  但他很快就将一层不安放下了。
  还没有真正临阵过,鹿死谁手尚未知,没必要自墮威风。
  况且,他是辽东军中最坚定的主战派之一。
  自公孙模与张敞之后,他就是驻守在乐浪与带方郡的最高将率了,也是辽东攻伐高句丽与韩濊的实际负责人了。
  将近二十年的戎马生涯,令他对魏国半点好感都无。
  试问,魏国对辽东有什么恩义可言呢?
  在高句丽与韩濊入侵乐浪、掳掠百姓的时候,以承天命自居的魏国庇护过辽东士庶吗?
  在天灾饥荒的时候,魏国以粮秣活过一位辽东子民吗?
  什么都没有做过,凭什么让辽东易主呢!
  要知道,没有自公孙度以降的数代人努力,辽东或许早就成为高句丽的疆域了!
  杨祚並没有想将辽东四郡,从中原王朝的版图中划分出去的想法。
  但他觉得魏国在没有征服蜀吴二国之前,没有真正证明代汉是天命所归之前,就不应该来打扰辽东的安宁。
  他是土生土长的玄菟人。
  没有读过多少书,也不懂什么大义,他就知道自己桑梓乡亲的期盼是生活安宁、温饱得继,不被胡虏与外族所欺凌。
  这点,公孙家族数代人都做得很好。

 

  所以魏国遣兵来征討,就是不正义的、是他应该要坚决抵抗的。
  这也是公孙渊私下嘱咐主将卑衍,可趁著魏军到来之时寻机会试探性野战后,他便主动请缨引兵在辽水西侧驻扎的原故。
  解无端被魏国来侵扰之愤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则乃他麾下将士常年在外戍守与攻伐,无论战力还士气都堪称辽东军之最。
  也是最好的试金石。
  若是他本部都无法击败魏军,那辽东军就唯有倚仗地利优势来保全独立性了。
  卑衍的看法与他相左。
  以公孙渊姻亲的身份而被授予主将之责的卑衍,並不看好与魏军野战的结果。
  在卑衍看来,昔日强大如占据四洲之地的袁绍都无法阻挡魏国崛起、控弦之士有十数万的蹋顿都难逃被攻杀的命运,辽东又何必弄险呢?
  只需要扼守住辽燧不失、不令魏国渡过辽水,待到冬季积雪三尺的时节来临,魏军不就自动罢兵归去了嘛。
  野战胜了,固然能激励兵将士气,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拢共才四万余户、三十多万口的辽东,招纳了许多外族才拼凑出七万余步骑,经不起与魏国鏖战的消耗。
  且若是野战败了,那就愈发令辽东士庶对公孙渊称王不满了啊!
  辽东士庶拥护公孙家族,在於公孙家族抵御外族、捍卫汉家才是辽东的主人,他们能接受公孙家族割据称雄,但並不会支持公孙家族将辽东分裂出去。
  这是秦始皇並六国建立大一统王朝后,烙印在所有汉人骨子里的信仰。
  可不是公孙三代人能磨灭的。
  只不过,可惜了。
  卑衍无法劝阻公孙渊的心思。
  所以,在杨祚引兵外出驻扎的半个月、遣人来稟报魏军先锋已至后,他就让所有将率做好隨时接应杨祚的准备。
  "为将者,先虑败后虑胜。"
  他是这样给麾下将率解释的,却无法抹去心头上的忧虑。
  事实证明他的预判很准。
  仅是三日后,杨祚就败了,两万步骑也十去其四,这还是魏军仅仅追击了四五里的缘故。
  得悉消息的卑衍,第一时间找到了引败兵归来的杨祚,想著问问战事的经过,但甫一看见杨祚的时候,他便失去了询问的兴趣。
  原本壮志踌躇、信心满满的杨祚,此时眼神中儘是落寞与迷茫。
  远道而来的魏军仅动用了三千骑与一万步卒,在野外堂堂正正与他两万步骑鏖战;战术上也没有取巧,乃是让步卒以鱼丽阵在前、步步进逼而来,列骑为左右翼掠阵待机而动。
  兵力有优势且以逸待劳的杨祚,还是玩了点心机的。
  乃是让一万步卒以圆阵在前、步骑各三千混编列疏阵在后,让其他四千骑兵蛰伏在远处待命——本意,是打算以守备严密的圆阵挡住魏军、挫彼锐气,以虚张声势的疏阵迷惑魏军,好让蛰伏的四千骑兵寻到机会,潜行绕后袭击或做骤然杀出的奇兵。

 

  以正合、以奇胜嘛。
  然而战事甫一开始,事情就彻底脱离了他掌控。
  更顛覆了他对魏军的认知。
  赖以出奇的前部一万步卒,才刚刚与魏军短兵相接,就呈现了不支之像,两刻钟后更是开始了步步败退。
  他急忙改变调度,让迷惑魏军的后阵步卒与三千骑兵从右侧逼去,意图以侧击的战术减缓前军的压力、挽回颓势。
  但这六千步骑加入战斗,並没有改变战局。
  只见魏军的右侧约莫千余步卒减缓了突进的脚步、严密阵列以待,而在侧掠阵的两支骑兵也同时迎面支援而来。兵力劣势的魏军以一对二,愣是用三千步骑就挡住了六千辽东生力军,缠斗了半个时辰都无法分出胜负,也令他想挽回颓势的希望彻底破灭。
  因为就在这半个时辰内,列圆阵在前的步卒愈发难支了,战线又被魏军给逼退一里了;如若没有什么变故的话,至多只能支撑半个时辰不溃了。
  看在眼里的杨祚,也罢了出奇制胜之念。
  直接传令蛰伏在后的、作为杀手鐧的四千骑兵提前出现,望著魏军那支吊在步卒后方、仍没有加入战场的千骑杀去。
  这也是辽东军最后能改变战局的机会。
  若是能击败魏军这支骑兵,那么辽东四千骑犹能如奇兵一般,袭击魏军步卒之后,以前后夹击之势锁定胜局。
  但战果却是令杨祚心若死灰。
  因为他不知道魏军没有加入战斗的千骑,是镇护部的鹤翼营;每一位骑卒都是从洛阳中军选拔而出、伍长以上皆以虎豹骑充任,且有三百甲骑的鹤翼营。不夸张的说,在洛阳中军迎来改制虎豹骑的建號消失后,鹤翼营就是魏国战力最强的骑兵了。
  故而,哪怕杨祚将最后的杀手鐧亮出来了,对战局走向也没有丝毫改变。
  两军的第一次鏖战,仅持续了两个时辰,便以辽东军溃败告终。
  也将杨祚的心气彻底给打没了。
  以眾敌寡、以逸待劳的堂堂正正之战,不受任何天气、地利或临阵变故等外因影响,他还是战败了。
  足以说明,辽东军的战力弗能敌魏军。
  "杨将军依令出战,何罪之有?"
  待杨祚主动说及战事经过且请罪之后,卑衍没有指摘他先前的狂妄,而是很大度的宽慰著,"辽燧之内囤积大军一岁之食,我军犹可固守却敌。雨季将近、辽水将涨,凭险拒魏军不难;只需待到冬季来临,魏军难忍苦寒便主动罢兵了。且胜负乃兵家常事,想必燕王亦不会归罪将军的。正值我辽东艰难之际,但望将军莫莫要气馁,以免令军中儿郎士气不振。"
  "唯。"
  杨祚很是感激的拜谢,"多谢将军不罪。"
  但他心中的挫败感没有消散多少,尤其是看到卑衍眼中同样有著浓浓忧色的时候。
  或许,卑衍也知道,士气低迷是必不可免了吧。

 

  毕竟辽东最精锐的步骑都败北了。
  然而事態的发展,比他们想像中的还要严重:因为魏军竟然将俘虏给放了回来,就连被遗弃在战场上的伤兵,都被简单救治后都被送回来了!
  卑衍与杨祚都知道,这是魏军的攻心之计。
  想通过这些俘虏与伤兵来声扬魏军不可战胜、宣扬魏国庙堂先前声称只诛首恶之言非虚,以瓦解辽东兵将的斗志。也让公孙渊先前传扬魏军素来破城必屠、残暴不仁,激励将士戮力同心应战的言辞,不攻自破了。
  其实吧,这些俘虏与伤兵本来难逃一死的。
  不管是王頎弓遵等幽州边将,还是镇护部将率乐良与许仪等人,都以魏军远道而来粮秣转运艰难、没有余粮供俘虏以及没有多余兵力押送归辽西为由,建议夏侯惠将他们皆杀了,再收拾战场上的尸首筑京观,以威慑辽东兵将敢死之心。
  但並不好杀的夏侯惠则是採取了傅嘏的建议。
  下令救治伤者、亲自赐食给俘虏,对他们重申了洛阳庙堂只想討公孙渊不臣之罪、让他们不要为了公孙渊枉死等等言辞后,便将他们都放了回去。
  此举也是耗粮战术嘛!
  不将俘虏与伤兵放回去,辽东军的粮秣不就变相增多了嘛。
  而且,他已然遣人归去告知毌丘俭,让其直接引后军沿著医巫閭山而行,绕过辽泽偷渡辽水、进围襄平。
  已然没必要赶来辽燧了。
  首战告捷,令辽东军不敢踏足辽水之西。
  正好趁著卑衍杨祚安置俘虏伤兵、鼓舞士气,无暇兼顾其他的时候,让三部骑兵不时出现在辽燧的视线中、佯作为步卒安营扎寨戒备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能瞒天过海,让后军毌丘俭有充足的时间偷渡辽水了。
  自然,此举还是有些冒险的。
  司马陈騫就建议过,还是依著声东击西的原计划行事。
  让毌丘俭引后军来到辽燧前驻扎数日,佯装不想强攻辽燧、大张旗鼓移师南下意图从辽水入海口渡河,迷惑辽东军后再绕行辽泽更妥当一些。
  但夏侯惠略作犹豫还是否了。
  不是他刚愎自用,而是隨军的嚮导推测,今年的雨季恐会提前到来。
  往年的雨季,都是入秋七月之后,甚至是八九月份才到来。但今年从海面吹来的南风很强劲很潮湿,且如今才刚刚步入仲夏五月不久,阳光就炙热到令人难以忍受了,这两点都在昭示著今岁与往常不同。
  一旦雨季提前来临,想绕过辽泽渡河将事倍功半。
  夏侯惠不敢心存侥倖。
  哪怕是此举或许会增添变故。
  不过,在陈騫的劝说下,他还是做了些准备的。
  乃是让督领五千护岳营的夏侯霸,在辽燧西侧立下营寨,且让麾下兵卒夜里偷摸出营、白昼再大张旗鼓的归营,以此来迷惑辽东军,让他们以为魏军皆在这里;且会估摸著时间,引兵往下游移师迷惑敌军,掩护主力的行踪。

 

  至於时刻在辽水沿岸晃荡的乐良、张虎与牵弘三部骑兵,那就简单得多了。
  以他们的速度,待毌丘俭抵达辽水上游后再遣人来招他们过去,也能在最后时刻跟上大军的步伐。毕竟后军还携带著霹雳车等輜重,且舟船也不多,想悉数抢渡过河至少也得一个昼夜的时间。
  对此,夏侯霸信誓旦旦声称必不辱命。
  毫无充当策应之师、错过临阵机会的遗憾与不满。
  在此番隨军征伐的职责划分里,他本部两千郡兵与三千士家的战力一般般,本来就是用於战后驻守的,哪怕隨著大军行动也难有临阵之机啊!而若是大军顺利渡过了辽水进逼襄平,辽燧的驻军必然也会赶回去,等於捡了占据辽燧逼降襄平以南各县、护渤海郡与青州海船转运粮秣畅通之功。
  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诸事议定,各部依令而行。
  十日后,於五月下旬时,夏侯惠所在前锋与毌丘俭后军临辽水上游,以拖行而来的小舟与嘱咐白部鲜卑莫护跋提前准备的马革船抢渡。
  不出意外的,顺利渡过大辽水、抢滩小辽水的时候,魏军的行踪还是被驻守在辽阳两千辽东郡兵察觉了。但待斥候归去稟报、守将仓促引兵出城来遏止的时候,镇岳营与先登营已然抢渡过去、严阵以待了。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赶紧归城扼守,且遣快马前去襄平预警。
  公孙渊得悉情报的时候,只觉得两眼一黑,若不是端坐在案几前,恐怕就扑倒在地了。
  因为就在数日前,他才接到将军杨祚的请罪书,以及卑衍信誓旦旦的声称,定能将魏军阻在辽水西侧的保证。
  哪料到,现今就迎来了辽阳的示警了呢?
  "贼虏莫护跋,我誓杀汝!"
  犹不敢置信的反覆看了几次书信后,公孙渊眼珠子愈来愈红,终於豁然起身一脚踢开案几,衝著医巫閭山方歇斯底里的嚎叫著。
  事至此,他如何不明白,自己被白部鲜卑给戏耍了。
  位在下方的相国王建与侍中卫演见状面面相覷,待大胆捡起书信看过后,才面色大怖,相继出声劝諫。
  "大王,今非动怒之时,当务之急是速招辽燧驻军归来却敌啊!"
  "相国之言是极!大王,襄平守备空虚,当速招大军归!"
  "大王,速."
  "不必多言,孤知轻重!"
  本就心烦意乱的公孙渊,当即打断他们的劝说,高声唤人前去辽燧传令,让卑衍杨祚速引兵归襄平。但当使者刚领命而去的时候,他似是想起了什么,又在命令里多加了句,让卑衍杨祚赶在魏军围困襄平前与之"殊死战"。
  这个命令,让王建与卫演浑身抖了下,焦灼的眼神急速闪烁了几下后,最终尽化作了脸庞上的黯然与落寞。
  以前番的战况推断,他们知道卑衍杨祚与魏军"殊死战"的胜算不大。

 

  也知道孤军深入的魏军,才是急於速战速决的一方,己方不应该如魏军所愿主动决战的。
  但他们更知道公孙渊的做法很对。
  公孙渊才刚称王没几日、战事才开启不足月,魏军就兵临襄平城了,强烈的反差会令城内人心浮动。
  更重要的是,辽东囤积的军粮早就运去辽燧了!
  仓促回师救援的卑衍与杨祚,是无法携带多少粮秣归来的,若是直接入城固守,也会因为粮尽而不攻自破。
  如此,还不如殊死力拼。
  即使打不贏魏军,也要令魏军折损到无法合围襄平,让周边县城村邑有机会转运粮秣进城;且己方兵卒拼死多了,城内的粮秣压力也就变相减小了
  哎!
  但愿雨季儘早到吧。
  还有,江东援兵也快些抵达。
  告退出来的王建与卫演,在分离的时候目光甫一接触,便不约而同错开,因为他们都看见了彼此眼中的恐慌与苦涩。
  无独有偶。
  卑衍与杨祚也在面面相覷。
  他们也得到辽阳县快马传递的军情了。
  知襄平城没有多少兵力的他们,担忧后方有失,只留两千兵力驻守辽燧便仓促赶回来。途中接到公孙渊命令时,让他们眼中泛起了苦涩以及绝望。
  "王命不可违。"
  最后,还是卑衍率先收起了沮丧,面目决绝且狰狞而道,"尔今,唯有殊死一战而已。"
  "唯。"
  沉默片刻的杨祚,也吐出了一口浊气,"殊死一战,以报王恩!"
  只不过,有时候决心是无法改变实力差距的。
  仲夏五月末。
  每日午后都有降雨,或大或小。
  引兵仓促赶回来的卑衍杨祚,与渡过辽水的魏军相遇襄平城外十五里的首山。
  无需搦战,双方都很有默契的休整半日后便引兵鏖战。
  第一战,料定敌军更焦灼的夏侯惠,採取了守势。
  乃是以輜车横前、长矛三重,盾櫓充隙、挟以强弩,间杂从蜀国缴获且被马钧改造过的元戎弩,设霹雳车在阵中,别遣骑兵在半山腰威慑,坐等辽东军来战。
  卑衍杨祚也如他所愿。
  仍是杨祚前督步卒逼来,卑衍引后军策应,纵骑左右侵扰。
  是时,魏军阵内矢石並发,遮天蔽日,令辽东军皆胆寒,哪怕督领前部的杨祚身先士卒,在亲卫部曲的护卫下逼近逼近了车阵短兵相接,但苦战了半个时辰仍无有破阵的希望,无奈退了回去。
  三日后,第二战。
  是夏侯惠主动进攻的。
  这让刚刚总结前番战事、重金募得千余敢死先登以破魏国车阵的卑衍杨祚,有些措手不及。
  但也不疑有他,径直引兵来决死。
  只是这次他们败得更快。
  原来,夏侯惠前番採取守势,是想起了王頎先前的諫言,为了寻出战力不高的高句丽属兵、韩濊僕从军。故而在这次鏖战中,他让许仪部在前稳住战线,别令王頎与弓遵两部直扑高句丽属兵与韩濊僕从军而去。
  王頎与弓遵不负所望,一举将彼击溃。
  所谓兵败如山倒。
  隨著高句丽属兵与韩濊僕从军大溃,在己方阵内狼奔豕突了起来,正欲死战的卑衍杨祚徒呼奈何,唯有再次收兵。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屡战屡败的辽东兵将,士气低迷,就连卑衍杨祚都明知无力回天了,但职责所在,他们还是鼓舞兵将与魏军开展了第三次鏖战,
  这次,夏侯惠将鹤翼营藏在阵中,待双方步卒甫一短兵交接,便以三百甲骑为矢锋,直接踏破了辽东阵列。而锐气早丧的辽东军,在当者披靡的甲骑面前,丝毫没有抵抗之意,直接扔了兵杖返身亡命。
  战事从开始到结束,犹如走了个过场。
  也彻底击溃了卑衍与杨祚的斗志,带著残部灰溜溜的遁入襄平城内。
  其实,他们的死伤也没多少。
  拜魏军三战都没有追击、释放俘虏所赐,除去一些自奔亡命者之外,他们带回襄平的兵马犹有四万余。
  其中,还是拋弃了五千余伤兵的缘故。
  但也正是这五千余被拋弃的伤兵,彻底令辽东士庶人心向背、襄平沦为孤城。
  因为雨季来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