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橙 作品

第三十八章 天地充满荣光!(4K二合一)

  直到此刻,罗伊才真切体会到一个问题。

  在这个艺术界“重灵感轻理论”的底子持续了几千年的大环境下,系统掌握了复调音乐和中古风格作品分析技法的自己,得到的启明效果,恐怕不亚于那些信仰在身的教士!

  还真是占了这场弥撒仪式的便宜了。

  有种在薅正神教会羊毛的感觉.

  但她还是想得不够远。

  当初进行讲解的范宁,已经将巴赫的作品风格吃得相当通透,而《b小调弥撒》这样的宗教巨著,毫无疑问是其中“教科书式”的代表作!

  如果拿“考试”比喻这部弥撒首演的现场解析的话,罗伊可以说是全场唯一一个直接遇到原题的,还是已经背熟“全套官方答案”的那种。

  再加上范宁走的还是一条与“宗教启明”有区别的,“艺术启明”的道路

  罗伊觉得自己灵感仍在持续扩张升华,完全没有衰竭停止的迹象。

  原来“一至九阶”真是做研究用的,真不是用来一步步爬的!

  她对范宁这番话的认同,要是让那些中位阶或高位阶都跃不过去的有知者知晓,恐怕得气得要迷失了。

  “果然.”

  静静肃立在一旁的雅宁各十九世,在垂听之余,也在留意着广场上众人的反应。

  这些人的表情反应和灵性状态很令他满意。

  尤其在刚刚《荣耀经》走向后半段后,十分令他满意。

  让这些家伙开开眼,长长耳力吧。

  看看什么叫古修士遗风?不是只会翻来覆去说教义就是古修士遗风的!

  这无一不是千锤百炼,无一不是精妙对位,无一不是神学隐喻!

  都是有出处的,都是有教义经典作为考据的!!!

  偏偏还神圣、宏大、动听、令人感动,一切情感的抒发宣泄都如神意般符合礼法,任何一条哪怕是次要声部的旋律拿出来,都是传世品质。

  事实上,从“可能性”来讲,如此一部弥撒作品的问世,属于“发掘尘封遗作”情形的概率,比由新生代作曲家新创作的概率大多了!

  前者,是小概率,而后者,是奇迹!

  会众的表情就是亲眼目睹“奇迹”发生的表情。

  叹服了,已经开始在叹服了。

  在通奏低音如步伐般的级进敲击,与第一第二小提琴的细密助奏下,弥撒仪式进入第三环节《信经》。

  “我信居屋唯一的上主!”

  《信经》被纳入五段式常规弥撒的时间最晚,起初是举行礼拜或入教仪式时诵读的简短誓词。

  对于“受洗”这种主题的节日来说,它显然是弥撒仪式中的核心部分,宣示了个人对信仰的皈依,具有十分权威的性质。

  “这宣誓的核心环节,拉瓦锡神父竟然是用的‘尼西亚信经’?”

  “大作曲家基本都是用‘使徒信经’,小教堂的师傅们则喜欢‘亚大纳西信经’,这才是比较公认的最大化拜请‘不坠之火’的策略吧?”

  “尼西亚信经,不太好写吧”

  不少教会高层和知名艺术家在用眼神交流,但那几位密谈过的大师却在安定地闭目养神。

  当前者望向礼台上站立的教宗时,对方的眼神也带着意味深长又高深莫测的笑容。

  他们更加疑惑不解了。

  神圣骄阳教会传承数千年,细分派系自然众多,信经的“版本”也千头万绪,最主要的古老信经有“使徒信经”、“亚大纳西信经”和“尼西亚信经”三大类。

  “使徒信经”直接来自沐光明者的布道,平铺直叙、详略得当、文本最具权威性,因此这个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弥撒作品,作曲大师们都是采用它来谱曲《信经》环节的。

  “亚大纳西信经”则有点接近于“普及读物”的意思,内容比较亲民,文化程度很低的信众也能听得懂,因此小教堂小村镇里的神父和管风琴师喜欢用它来即兴布道。

  至于“尼西亚信经”,文本最全、文辞优美、段落清晰、戏剧因素突出,可以说是“最艺术化”的版本,理论上来说,用它做弥撒会有不错的效果.

  实际上,由于它的篇幅太长,和《荣耀经》一样是通谱写作,作曲家需要用太多的崭新灵感素材承载歌词,在实践中很容易出现结构失衡的问题。

  但巴赫显然不会因为这个问题头疼,因为他对每个环节都做了分曲,体量再大,结构也不会崩掉,素材需求再多,艺术理论也足够支撑不乱!

  这些旧工业世界的艺术家可能无法想象,蓝星上的弥撒仪式,“尼西亚信经”才是主流!

  所以才会造成这样的讶异。

  不过有前两部祷文惊为天人的表现在前,他们讶异的成分里,倒更多是“拭目以待”。

  如果依旧能保持这样的水准,依旧能做到处处有据可循、有典可依的话,那也太.

  此时这首第13分曲,在大量留白长音符与圣咏般的旋律线交织下,合唱团以五声部织体呈示出混合利底亚调式——升高自然小调第七音——的虔诚旋律,营造出了古典教堂(文艺复兴)时期的经文歌风格。

  也让音乐氛围转入至诚真切的境地。

  而且此曲中对位手法的密集精妙程度,位居整部作品之首。

  “我信大能的圣父!”

  合唱声过渡至第14分曲,小号和鼓声又起,双簧管展开连续模仿。

  与前一曲鲜明的教堂风格相对照,这一曲体现了世俗风格,象征信仰在尘世间的实现。

  “世界万物,无形有形,意志表象,与祂同源同生!”

  弦乐和双簧管常常用来重复声乐部分,小号却十分独立,在合唱赋格的每一个呈示部尾声出现,将乐曲推向高潮。

  完整的“尼西亚信经”共有18句祷文,分为“启明创世”1-2句、“救赎”3-12句和“虔信圣灵”13-18句三个小环节。

  而从祷文内容来看,亦可归为“两类”:一类以“我信.”“我怎么样.”的表态起始,一类以“祂是.”“祂怎么样.”的歌颂起始。

  第15分曲,女高音和女低音的二重唱,两支双簧管的柔音助奏带来愉悦的情绪。

  “我信唯一的上主。”

  “我信唯一的上主,‘不坠之火’。”

  “祂始于界源,在万代之前,与世界同岁。”

  “祂是出自上主的上主,出自辉光的辉光,出自真神的真神。”

  随后,下行的音型被第16分曲“赋予形体”所接续。

  但调性由g大调转为b小调,四拍子也变成了三拍子,成为了介于喜悦欢欣的上一曲与和痛苦叹息的下一曲之间桥梁。

  “祂的衣襟内外都刻满了‘主,主’的字样,无血肉可接近,无生灵可直视。”

  “祂是辉光最真实的侧影,真知从居屋溢出,赋予形体,渗透质料,为其添光。”

  听众们逐渐领略到了“尼西亚信经”所带来的独特伟力。

  的确,相对于严肃拘谨的“使徒信经”,它的表达十分诗意,是宗教文学的杰出典范。

  而在这位拉瓦锡神父得天独厚的灵感下,它所被惯常认为的创作“弊端”全部无影无踪,神圣的感染力却被完全释放了出来。

  哪有什么“弊端”啊,以前只不过是造诣不够罢了。

  节奏进一步放缓,从3/4拍变成了3/2拍,调性从灰暗的b小调变成了更黑暗的、全曲唯一e小调。

  持续跳动的通奏低音以半音级作下行,仿佛是送葬人的沉重步履,共陈述13次,形成了典型的哀伤风格“帕萨卡利亚”变奏曲:

  “祂在诺阿时代行走时,为我们而坠入深渊,熄灭、冷却、受难而埋于黑夜.”

  第17分曲“日落仪式”。

  为了表达对这一教义中悲剧事件的剧烈感受,音乐极尽描绘之能事,以最丰富、最多样化的手法来建构这一乐曲。

  人声旋律以吟诵音和下行倚音构成,“哭泣”音调在各个声部间进行模仿、不绝如缕。

  《信经》是受洗的信众们诵读誓词的阶段,此时这一环节在“日落仪式”的音乐声中开始铺排。

  辅祭人员依照区域分工,有条不紊地将圣水赐予各组领头人,再分发进民众们携带的杯盏,进行擦拭与净化。

  范宁同样也在跟着听众一起吟诵祷文,不过他第一次在某个问题上递进式地想了几层。

  是的,他在再现巴赫的这首《b小调弥撒》时,的确同往常一样,微调了部分前世蓝星上“圣十字教”的歌词文本,以适应这个旧工业世界的教义。

  “但是为什么,弥撒的总体框架还是这么相似,几处核心的教义或事件,与前世的西方教会‘圣十字教’也有一些近似之处?比如‘三位一体’,比如‘赋予形体’较之于‘圣灵感孕’,‘日落仪式’较之于‘钉十字架’,还有接下来的‘第二拂晓’较之于‘三日复活’.”

  在他的遐思中,最后一个和弦于g大调终止,乐队以舞曲性质的3/4节拍,爆发出兴高采烈的d大调五声部合唱。

  “祂如密传所载,于预言下升起。”

  “于预言下升起,带来第二拂晓!”

  第18分曲“第二拂晓”,乐句之间以平衡有力的走向穿插交织,节奏强劲而富有韧性,呈现出一派“复活”的欢庆气氛,随后男低音咏叹调登场,《信经》的句子也从“救赎”部分过渡到第19分曲“虔信圣灵”部分——

  “我虔信圣灵。”

  “我虔信唯一,祂是主及赋予生命者。”

  “祂曾藉先知发言,与圣父圣子,同受钦崇,同享光荣。”

  旋律以协和的平行三六度和轻柔摇曳的三连音,再度呈现出一曲田园风格的赞歌,以此过渡到五声部合唱的二重赋格:

  “我承认赦罪的圣洗,只有唯一。”

  “我期待逝者的复活,及来世的生命。”

  先是与《信经》开篇处于对称位置,有着古代风格的第20分曲“我承认唯一洗礼”,再是第21分曲“我期盼逝者的复活”,此刻vivace的活力速度再现,小号与鼓的频频出现号角般的华彩主题。

  “我愿沐于光明。”

  “我愿沐于光明。”

  欢呼的音型在结尾此起彼伏,让《信经》环节在一片光明和信心的氛围中结束。

  同样关键的“圣体圣事”环节开始了。

  信众的代表们开始在奉献处祝谢,领取饼和酒。

  此刻半空中“辉光巨轮”的六翼再度伸展,并燃起熊熊大火,而礼台正后方的诗班席,合唱团员们迅速朝两边拆分集合!

  声部再度多出一层!

  与原先侧方、侧后方延展出的四个区域一道,形成了六个合唱声部,先是在鼓与号角的嘹亮响声中高呼祝谢词:

  “圣哉!圣哉!圣哉!见证之主!!”

  第四环节,《圣哉经》,第22分曲“圣哉”!

  在前世,这一经文的出处来自拉丁文圣咏名,这一世的历史也相当古老,早在诺阿王朝时期就进入圣餐礼仪,但以“特定弥撒”的可变环节出现,直至新历,才彻底被明确为“常规弥撒”的固定组成部分。

  当然,如今作“圣体圣事”的时机,依然是在《圣哉经》奏唱之时。

  几位主教代表为饼酒及盛具祝福,接着以较有韵律的优美语调吟唱序祷,以序祷的末句不停地欢呼,引出整部弥撒中史无前例的六声部大合唱!——

  “万有的上主”

  “.万有的上主.”

  “.万有的上主,您让天地充满荣光!!!”

  这同样是一段赋格,主题有着丰富的修辞描绘手法,在每一段落中都以自由模仿结束。

  而在指挥大师加利尼茨的调度下,小号在其中的表现更是异常耀眼,以极高的频次吹奏着三度的赞美调子,或在强拍上制造着金石般的鸣声,就像一朵朵在天空中爆开的璀璨烟花!

  “这是?”

  “上主赐予的灵液?是这样的形态吗?.”

  广场坐席、主干大道、前街后巷、天台楼阁.以“辉光巨轮”为中心,方圆超过五公里的城市区域内,那些或肃立的或端坐的或跪伏的会众们,有小部分人高举着手中的杯盏。

  那是他们从家里拿出的最昂贵器皿,提前反复清洁祭拜多次,用于在“领洗节”的弥撒仪式上接受圣水的。

  圣水在《信经》阶段就已分组分批地赐予并洗用,而信众们知道,在这个大型年度仪式中,他们不仅是能受享不同程度的“避寒、驱邪、强身、亨通”等赐福

  有少部分心地更虔诚、共鸣更强烈的信众,“不坠之火”还会予以更多的关注,在他们的杯盏里赐予少量“灵液”——一种灿亮的、热烈的、神圣的奇特光质液体,在弥撒仪式结束后它们会很快蒸腾散逸,但神职人员会趁着结束前统一集中收购。

  实际上就是“烛”相耀质灵液(非百分纯),教会定的每毫升价格为10镑!

  对于教会而言,目的是回收一部分耗损的非凡资源,而更多的意义,是一种周济民众的方式,可以说力度相当大了。

  在往年,有那种信仰虔敬者的杯盏中一次出现了十几二十毫升的“灵液”的例子,可以说是“不坠之火”赐予了他接下来一整年衣食无忧!

  但这次,很多信众眼神中有点茫然。

  他们的杯盏里出现的.是一些沾在壁上的指甲盖大小的半透明金色片状晶体。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没见过。”“没见过。”

  “我这也有,不知道是什么.”

  尽管是极少部分,但在庞大的基数下,杯盏里出现这种晶体的人,还是越来越多,逐渐遍布了大街小巷。

  直到一位在外沿街道上承担巡查任务的辅祭执事惊呼起来:

  “耀质精华?”

  一个立方单位价值约2000镑的耀质精华?这位执事彻底傻眼了,感觉耳旁的合唱团“圣哉!”欢呼声和嘹亮的小号声已经变得不真实起来。

  不对,应该说今年这个“天地充满荣光”的《圣哉经》也过于实打实的“真实”了吧??

  有了第一声神职人员的惊呼,就有了第二声、第三声——

  “什么情况?怎么会出现这种东西?”

  “我这里也有!”

  “为什么今年出现的全是耀质精华!?”

  歌单已经上新了第四卷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德意志安魂曲》《b小调弥撒》三部作品,大家可以去听听,我再整理一下作品相关的中文对应列表。

  顺便吐槽一下网抑云的专辑做得真烂,b小调弥撒的曲目顺序错误百出,竟然还有几个是收费的vip专辑,要是带着这个误导去听真的害人不浅()(歌单里面的顺序是对的)。

  (本章完)

  www.yetianlian.info。m.yetianlia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