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总务大臣再度表示,他有新的要求提出。
在场的银行代表们几乎都屏住了呼吸。在来之前,他们都没有想到这场会议会包含着如此惊人的信息量,他们以为至多就是来听取一下日钢关于当前财务状况的说明。没想到,在今天的会议上,寺田的话语让他们明白,一场经济危机很有可能已经迫在眉睫。
“除了进行三个月的宽免期以外——”寺田开口道:“我们希望各位主要往来银行,能够对日钢进行新的追加贷款。”
寺田的话语落下。
在场各位银行代表们露出了更加瞠目结舌的表情。
不仅仅要牺牲三个月的利息。
现在,这位总务大臣还提出了追加贷款的要求。
这等于说是别人欠债不还,同时还要继续给他借钱!
哪有这样的道理!
“需要追加贷款的初步规模是3700亿円。”寺田补充道,“不排除后续会继续增加。”
3700亿円?!这几乎是给银行代表们来了重重一击。这分摊到各家银行,起码需要追加的贷款都在600亿円以上。
东京中央银行代表秋山,她的脸色大变,立刻开口道,“恕我直言,总务大臣。这样的要求,几乎是不可能通过银行内部的风控流程。本来能够宽免三个月的利息,就是不确定的事情。要向处于困难中的企业,再继续追加高达600亿円以上的贷款,这是一个任何有理智的商业银行都不会做出的决策!”
新生银行代表百濑也立刻说道:“按照总务大臣您方才的说法,日钢已经存在破产的可能性。我们银行还怎么可能进行再注资呢?请总务大臣理解,倘若进行追加贷款后,又再度发生了经营困难,一旦我们进行贷款的坏账计提,这可能直接击穿我们银行当年的利润。”
这位新生银行的代表没有说错。
各家银行对日钢的贷款规模非常大。
一旦进行坏账计提,很有可能当年的利润都会大幅削减。
这对于银行是不可承受之事。
更加糟糕的还在于——
一旦日钢的贷款计提为坏账,那么银行为了保留充足的准备金,他们必须对其他业务进行收缩。
简单而言,假设银行有一万円的本金。在不考虑乘数放大的情况下,我们假设银行借出了九千円。剩余的一千円,是监管机构要求的准备金。现在,九千円内出现了坏账一千円。这笔坏账就相当于直接抵消,没有放出去的一千円准备金。
这样一来,准备金相当于直接归零。
然而,银行必须留足充分的准备金。如果还是继续需要留出一千円准备金的话,这就意味着银行需要从现有的八千円的贷款业务中,抽贷抽回一千円。
所以,这是一个连锁反应。
一旦计提日钢的贷款为坏账,银行就被迫要同时对其他的企业进行抽贷,以满足监管机构对于准备金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这样一来——
信贷紧缩立刻就会在东洋出现。
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了会议室众人的面前。
如果不拯救日钢,那么可能拖累东洋企业海外评级,引发海外投资资金链断裂,进而导致不景气传输到国内,引起剧烈的经济震荡。
如果拯救日钢,但是最终却出现银行坏账的话,那就意味着将会带来一场规模恐怖的信贷收缩。
在场六家的银行代表都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追加贷款是必须要进行的事情。”寺田斩钉截铁地说道,“这没有妥协的余地!我知道你们银行的担忧所在。中央银行会在必要时刻,专门就日钢项目,为你们提供流动性支持,将会开启窗口,向银行进行短期票据的置换。”
中央银行也会支持吗?!
银行代表们听到之后,没有感觉到如释重负,相反他们嗅到了背后更加严重的危机。短期票据置换,即中央银行出手购买商业银行的票据,在一定期限过后,商业银行再对票据进行回购。
由于是中央银行出手购买票据,等于有部分货币释放到了商业银行,弥补了流动性的不足。
但是,银行代表并没有觉得松了一口气。因为到期之后,商业银行是还要把票据再买回来的!
“如果没有一个关于日钢的未来经营计划,银行进行追加贷款几乎是不可能通过的事情。”瑞穗银行代表水岛直接开口道,“而且高达三千多亿円的贷款,日钢究竟是要用在哪里?我们银行都不知道日钢竟然有一个这么大的窟窿要补!”
“日钢遇到的困难是暂时性的。”寺田再一次强调道,“目前钢材销售的困境主要是由于美立坚的关税措施。这是来自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并不是我们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出了问题。只要熬过这一段时光,日钢必定有着远大的前途光明。”
寺田这样一番说辞,显然未能打动在场的银行代表。
他们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具体计划,而不是对未来的模棱两可的展望。
说漂亮话,谁都会说。
但是,这种话根本对实际的困难起不到解决重要。
三菱东京ufj银行代表板桥再度接过话来,“总务大臣。追加贷款的提议我们知晓了,我们会回去和银行总部进行汇报。但是,进行这样庞大的追加贷款,如果日钢没有后续扭转经营的可行对策,我们银行是非常难办的。”
“我这边正在行动。”寺田说道,“我们正在寻求为日钢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在银行进行追加贷款的同时,新的战略投资者也将进行注资,从而保证企业资产负债的平衡,并进行不良资产的剥离,借用银行和战略投资者的资金,让日钢彻底地摆脱困境,焕然一新,重新腾飞在东洋的经济产业界!”
寺田提出了美好的规划。
但是,各位银行代表的心中,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计划——
日钢已经是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了。
谁还能够成为它的战略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