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拉格朗日悲叹归悲叹,在拉瓦锡遭到处决后,法兰西科学院中这群既擅长科研又擅长政治的研究者们很快就灵活转换了阵营。
而在实验结果揭晓后,也不知道是波动说支持者为了揶揄泊松,还是法兰西科学院打算给泊松一个台阶下,总而言之,他们相当不识趣的把这个亮斑幽默的命名为了‘泊松亮斑’。
曾经担任过海军部长与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校长的蒙日去世时,当局甚至不允许学生们去参加他的葬礼,以致于他们只能在下葬的第二天组队前往墓园为老师吊丧。
其中,法兰西科学院的领袖、学院终身秘书拉瓦锡因为其保税人的身份,被认定为旧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推上了断头台。
因为据他所知,阿拉果早在1820年就因为受到奥斯特的启发开始转入电磁学方向。
虽然那篇论文发表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是依然没办法讨论明白光是一种粒子还是一种波。法拉第先生的来信当中也只是礼貌的询问我们波的相关性质,各位何必这么急着表明自己在微粒说与波动说之间的立场呢?”
眼见着在泊松大好的日子,同僚们还是止不住想要拿他的糗事开涮,负责法兰西科学院日常事务的学院终身秘书、也是皇家学会1825年科普利奖章获得者的阿拉果急忙上来打圆场道。
“这可能会导致这个方向陷入几年或者几十年的停滞,法拉第先生也会因为方向错误做上相当长时间的无用功。这不仅会玷污科学院的名誉,从研究角度上来说更是不可饶恕的!”
虽然这样的传统使得科学院在大革命时期惨遭国民议会打击,拉瓦锡、拉普拉斯、库仑等著名院士被下令驱逐出科学院。
亚瑟扭头看去,那是一位拄着手拐、鬓角发白、戴着眼镜、一身书卷气的法国绅士:“法拉第先生最近还好吗?我听说他最近工作的很废寝忘食,就像是我当年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那样。”
之前内阁想要给法拉第提供年金的事,如果不是亚瑟力劝,法拉第估计都不会答应。而且之前国王威廉四世想要在加冕典礼上给法拉第授勋,也被他果断拒绝了。
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工程师,奥古斯丁·让·菲涅耳趁着这次竞赛,他向竞赛组委会提交了一篇名为《关于偏振光线的相互作用》的论文。
而当年法兰西科学院之所以会提出这个征文标题,就是由于科学院当中的微粒说支持者希望借助社会力量,写出一些可以用微粒说来解释光干涉与衍射现象的论文,并以此来打击波动说理论。
不过阿拉果身上最让亚瑟感到好奇的还不是阿拉果的学术成就与喜欢提携后辈的脾气,而是这位先生不仅能够接替傅里叶成为学院终身秘书,更是兼任着巴黎天文台台长的职务。
这位先生当时给内阁派来的信使的答复,只是一个简单的微笑与谦卑的语气:“我很感谢国王陛下的恩宠,但是我以生为平民为荣,也并不想变成贵族。”
更让亚瑟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多点开花的学术大佬居然还是一名左右逢源的议员。
这几位先生在取得了应用技术的突破后,几乎无一例外的摆脱了原有的社会阶层,成为了专职从事机械加工生产的工厂主。
亚瑟听到对方说话的语气,立马意识到这位看起来与法拉第年长些的先生弄不好又是哪位教科书上的人物。
对方闻言,爽朗的一阵大笑道:“其实我倒不是不赞同他这样的工作方式,我只是在惋惜他为什么突然转去了电磁学呢?自从汉弗里·戴维爵士去世以后,我本以为他会继承导师的衣钵,同我一起在化学分析领域共同战斗。但我没想到他居然猛地一个转弯,把我给晃得到现在没能回过神来。”
这个庞大的学者顾问团涵盖了21名数学家、3名天文学家、17名民用工程师、13名博物学家和矿业工程师、13名地理学家、3名火药师等等。
“诸位先生们,关于微粒说与波动说我们已经争论了许多年了,最早是牛顿与胡克的争论,就因为这个问题,皇家学会被闹得鸡飞狗跳,这二位伟大的自然哲学研究者还结了仇。
并且,他本人也一直十分重视科学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甚至他出征埃及时,除了带了26000名士兵、2000门大炮和400艘船以外,还带上了175名学者和上百箱书籍与研究设备。
亚瑟正想着这些事呢,忽然,他耳边响起了一阵轻微的咳嗽声。
亚瑟闻言,微微思索了一下,他好像知道对方是谁了。
亚瑟笑着伸出手问道:“我在伦敦时常听到法拉第先生提起过您。你们俩的经历非常相似,都是年轻时以学徒身份跟随导师,然后慢慢有了自己的研究工作,法拉第先生是跟随戴维爵士,您则是跟随贝托雷先生。所以,相似的经历也导致了你们彼此之间非常的惺惺相惜。我说的没错吧?盖-吕萨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