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杉家将奥羽两州静谧后,就通过奥羽两州国分案,开始对原先雄踞北奥、津轻、中奥等地的南部家进行肢解,还将南部氏的一门总领之位交还给了波木井南部家出身的八户南部家,并将石川城、高水寺城、八户根城、志津川城等奥州的重镇要地都配置谱代家臣进行镇守。
上杉清定的目的就是将奥羽两州的政治势力碎片化,从而便于上杉家羁縻控驭。
如此一来,南部家在遭到上杉家重创后,还被拆分成了五家:三户南部家、四户南部家、七户南部家、八户南部家、久慈南部家。
这五家的关系若即若离,错综复杂,虽然被强行拆分,但又各自存在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甚至被外界依然视为一个整体。而南家、北家、东家、堤家、石川家、石龟家、毛马内家、长牛家、石鸟谷家、大光寺堤家(堤南部家庶流)、一户家、九户家等大部分庶子家都因失领后,被迫随主家三户南部家一同迁往北奥的北郡之中。
所以,清定为了减小南部一族在北奥、津轻、中奥等地的影响力,将八户南部家转封至甲斐巨摩郡的旧领南部庄,还将七户南部家转封至中奥的岩手郡。
为了避免三户南部家迅速恢复元气,清定还特意将天间林铁山、大林铁山、葛泽金山、上北铜山、村上铜山、大扬铜山等北郡境内的矿山收为上杉家直领,仅仅给三户南部家保留了大凑、野地边凑两座规模不算太大的海港。
清定鉴于奥羽两州才得以静谧,以及交通、通信水平较差,加上上杉家的治下领国规模还在不断扩张,便利用自己兼任奥州管领役职的职权,将幅员较为辽阔的陆奥一国再度进行拆分,以便于上杉家的治理。
于是,清定便从陆奥境内析加美郡、玉造郡、远田郡、志田郡、气仙郡、本吉郡、登米郡、栗原郡、黑川郡、桃生郡、牡鹿郡、宫城郡、名取郡、柴田郡置陆前国;析闭伊郡、稗贯郡、和贺郡、胆泽郡、江刺郡、筑波郡、磐井郡、岩手郡、鹿角郡、九户郡置陆中国;析津轻之地的西浜郡、鼻和郡、山边郡、田舍郡、平贺郡、外浜郡置津轻国。
如此一来,陆奥国就只剩下北郡、三户郡、二户郡三郡之地。
当然,为了在出羽一国增强上杉家的影响力,清定还不忘派遣使者上奏朝廷,并通过近卫家从中斡旋,析出羽国北部的山本郡、秋田郡、仙北郡、河边郡、由利郡、平鹿郡、雄胜郡置羽后国;将南出羽的置赐郡、村山郡、最上郡、游佐郡、田川郡、栉引郡另置羽前国。
对于先前暗中与伊达稙宗有所往来,甚至还准备向上杉家举起反旗的二阶堂照行,于奥羽两州之地静谧后,被清定处以改易,虽免于一死,但与其家眷一同流放至陆中野田城,交由鲇贝宗信进行看管,其家臣暂时配置给八条房繁作为与力。
而石龟信房、一方井安正因自己的儿子、家眷死于非命之后,忧思难解,怨天尤人。还没抵达流放地,就先后郁悒而殁。不单单是南部家重臣们因失去儿子、家人而感到万分悲痛,陆奥、陆中、津轻等国境内,几乎家家紧闭门扉,念佛悲泣之声,不绝于耳。
在分配完奥羽两州的领地之后,清定还不忘对其余参阵诸将进行封赏:
河越城城主上杉定虎,静谧奥羽两州有功,加封武藏秩父郡御岳城、天神山城等地三万石知行地,仍担任镰仓府侍所执事、上总守护代、入间郡郡司、都筑郡郡司、橘树郡郡司、石田牧奉行、秩父牧奉行、立野牧奉行、遥领佐渡守护代、左龙捷备军奉行等职如故;
箕轮城城主长野业正,加封上野势多郡山上城一万石知行地,仍担任上野守护代、群马郡郡司、片冈郡郡司、那波郡郡司等职如故;
太田城城主佐竹义昭,协助静谧常陆一国有功,加封常陆茨城郡加仓井城一万石知行地,仍担任常陆守护代、下总守护代、评定众等职如故;
岩付城城主太田资正,加封武藏幡罗郡别府城一万五千石知行地,仍担任武藏守护代、琦玉郡郡司、足立郡郡司、横见郡郡司、丰岛郡郡司等职如故;
平井城城主加地春纲,转封至常陆茨城郡水户城,领有五万石知行地,改任茨城郡、那珂郡两郡郡司;
松井田城城主金津义旧,转封至常陆新治郡府中城,领有四万五千石知行地,改任新治郡郡司、信太郡郡代;
和田城城主和田业繁,转封至常陆筑波郡牛久城,领有两万一千石知行地,并担任筑波郡郡代之职;
大户城城主浦野重成,转封至常陆新治郡户崎城,领有两万石知行地;
会津若松城城主八条房繁,加封岩代河沼郡金上城一万五千石知行地,仍担任岩代守护代、白川郡郡司,右龙捷备军奉行、会津郡郡司等职如故;
金上城城主八条宪繁,转封至岩代安达郡四本松城,领有三万五千石知行地,并改任安达郡郡司;
岩尾城城主安田长秀,转封至岩代安达郡二本松城,领有两万五千石知行地,并改任安达郡郡代;
原横田中丸城城主山内舜通于净法寺城之战中阵亡,其女俊姬由清定收为养女,横田山内家家名由其长男山内
俊胜来继承,并转封至下总印幡郡将门山城(原本佐仓城),领有两万两千石知行地,享有准一门格待遇,并担任印幡郡郡代之职;
庆德城城主下条实亲,转封至岩代岩濑郡三城目城,领有三万石知行地;
高玉城城主桃井义孝,转封至岩代岩濑郡须贺川城,领有三万五千石知行地,仍担任高玉铁山奉行如故;
大田原城城主上杉景信,协助静谧岩代、陆前、陆中、陆奥、羽后等国有功,转封至岩代伊达郡梁川城,领有五万五千石知行地,并改任伊达郡郡司;
直峰城城主斋藤朝信,协助静谧岩代、陆前、陆中、陆奥、羽后等国有功,加封越后刈羽郡赤田城一万五千石知行地,仍担任越后守护代、颈城郡郡司、春日山城城代、府中御所城代、府中町町奉行、右虎捷备军奉行等职如故;
久留里城城主里见义尧,协助静谧陆前、陆中、陆奥等国,以及重创南部家旗下水军众有功,加封下总匝瑳郡饭仓城一万石知行地,仍担任安房守护代、天羽郡郡司、周准郡郡司、望陀郡郡司、夷隅郡郡司等职如故;
布川城城主泽根高秀,协助静谧陆前、陆中、陆奥等国,以及重创南部家旗下水军众有功,加封下总印幡郡笠神城七千石知行地,仍担任下总水军众旗头如故;
莳田城城主宇佐美定满,协助静谧岩代、陆前、陆中、陆奥、津轻等国表现活跃,转封至常陆筑波郡北条城,领有四万石知行地,改任筑波郡郡司;
松山城城主新发田长敦,协助静谧陆前、陆中、陆奥等国,转封至甲斐都留郡岩殿城(岩殿山城),领有六万石知行地,改任都留郡、八代郡两郡郡司,并兼任秋山金山、大月金山、黑川金山等矿山奉行;
水海城城主樋口兼丰,协助静谧岩代、陆前、陆中、陆奥、津轻等国,并保障上杉军各部军势获得充足粮草辎重补给,加封下总冈田郡弓田城八千石知行地,仍担任勘定奉行、葛饰郡郡司、渡良濑川奉行、古河御所城代、古河御所城下町奉行,许可使用涂舆、毛毡鞍覆两样免许;
高山城城主高山重俊,加封上野绿野郡净法寺城三千石知行地,并担任平井金山奉行;
仓贺野城城主仓贺野尚行,加封上野片冈郡和田城一万石知行地;
高井城城主白井胤治,虽用计食人、面上刺字来虚弱敌方士气,但加快了上杉家静谧陆前一国的过程,并减少了上杉军的伤亡,仍然有功,转封至下野都贺郡壬生城,领有一万五千石知行地;
岩柜城城主斋藤宪广,转封至下野那须郡大田原城,领有三万两千石知行地,改任那须郡郡代;
岛山城城主长沼藤内,转封至甲斐巨摩郡中野城,领有五千石知行地;
柳川城城主河原田盛宗,转封至甲斐巨摩郡若神子城,领有七千石知行地;
······
再将目光投向东海道方面。
随着三河一向一揆的成功弹压,彻底让石山本愿寺方面意图将三河一国全境变为“地上佛国”、“百姓之国”的设想破灭,使得上杉家位于东尾张诸郡之中的飞地不再处于孤立的状态。
而且,上杉家旗下的骏河水军众、伊豆水军众、相模水军众在北条家旗下水军众的大力支援下,接连攻落蜂屋城、幡豆崎城、篠岛城、日间贺岛城、佐久岛城等知多半岛南部,以及周边海域海岛上的城池兵砦,还将负隅顽抗的千秋季重(千秋季忠之侄)讨取。
如此一来,知多郡就只剩下盘踞大野庄一带的大野佐治家没有降服在上杉家的军门之下了。
不过,因斋藤家前任家督、家督后见役斋藤义龙的暴毙,使得斋藤家中是一片混乱。
分掌斋藤家大小政务的六宿老之中,只有长井道利一人坚定不移站在上杉家一方。像安藤守就、稻叶一铁、氏家卜全、竹腰尚光四人或是被三好家、六角家所调略,或是不满主家臣从于上杉家军门之下,有意倒向足利将军家、三好家、六角家一方,与上杉家进行对立。而日根野弘就则是见家中反上杉家一方势大,便选择称病不出,以免自己遭到清算。
至于斋藤家旗下的国人领主们也是意见各异、莫衷一是。
例如鹤之城城主延友信光、马笼城城主远山右马介、马场城城主远山孙六郎、下村城城主远山左京亮、中西城城主远山左京进等东美浓惠那郡境内的岩村远山家的不少庶子家家督就坚决反对安藤守就、稻叶一铁、氏家卜全、竹腰尚光四名宿老倒向足利将军家、三好家、六角家一方的决策。
延友信光、远山右马介、远山孙六郎、远山左京亮、远山左京进等人可是见识过上杉军的厉害之处,他们可没有信心和实力去战胜上杉家。
加上惠那郡与上杉家治下的信浓筑摩郡、信浓伊那郡、飞驒益田郡三郡接壤,南面还与上杉家盟友北条家治下的三河加茂郡接壤。一旦斋藤家与上杉家之间爆发战事,那么首当其冲的必然是惠那郡。
显然,这个道理岩村远山家旗下实力较强的远山七家(明照远山家、明知远山家、饭***家、串原远山家、苗木远山家、安木远山家)的各家督
们也明白,没人愿意将战火引到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去,更没有人愿意去打毫无胜算的仗。
所以,在绝大部分庶子家家督的劝说下,美浓远山氏一门总领、岩村远山家家督远山景前自知众意难违,且惧怕各庶子家发起下克上,便决定与斋藤家中反上杉家一派的安藤守就、稻叶一铁、氏家卜全、竹腰尚光四名宿老划清界限,并与各庶子家家督一同向上杉家递交誓书、人质,以示恭顺之意。
而另一边,自从斋藤家撤走了部署在尾张、美浓两国境目地带的军势后,使得织田家的压力骤减。织田信长也就能腾出手来对付上杉家旗下的东尾张诸将了。
织田信长的策略也很简单——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面对织田家赋税重地热田町、津岛凑两地频繁遇袭,织田信长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在他看来,上杉家方面只是打算以此来迫使自己分兵加强热田町、津岛凑两地的防卫,从而伺机攻入织田领的腹地之中,或是突袭自己率领的本队军势。
于是,织田信长就在春耕结束以后,将可用之兵都集中起来,准备来个以多打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