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间的元旦夜,星辰集团发了一条要给所有员工加薪的公告。
这条公告发出之后,自然是收获了一片好评。
毕竟普罗大众都是打工人,打工人没有不喜欢加薪的。
即便加薪没有加到自己头上,对于加薪的企业也很容易有好感。
不过,星辰集团为什么突然加薪,而且还特地发个公告说了一下加薪的事情,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
这天晚上,不少人跑去何成的个人账号或者星辰集团的官方账号下,问出了自己的好奇。
面对大家的好奇,华夏时间1月2日一早,何成通过自己的账号发布了一段视频。
这是一段采访视频。
视频开始,采访者开门见山的问道,“何总,星辰集团为什么突然会在元旦这天宣布要给员工们加薪呢?”
何成冲镜头一笑,“其实从星辰集团创办开始,我们每年都会给员工加薪,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个基本原则,了解我们星辰集团的朋友应该也都知道这件事情。”
“因此,加薪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正常操作,只不过,我们今年的加薪力度会比较大,是公司创立以来,全面加薪力度最大的一次。”
“所以公司的一些同事就忍不住想发个公告来说一下这个事情。”
“他们也没有想到我们给员工加薪的事情会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
“全面加薪力度最大的一次?可现在不是大环境不好么?星辰集团为什么要在这种情况下,给出最大的加薪力度呢?”采访者接着问道。
何成微微一笑,“大环境不好?什么叫大环境不好?怎么就大环境不好了?”
“就是...金融危机余波不断,全球通胀大规模爆发,何总应该很清楚这些情况啊。”采访者回答道。
何成保持着微笑问道,“如果你说的是这种大环境不好,那请问,谁会被这种大环境影响,而且是负面影响呢?”
“谁会被这种大环境影响?而且是负面影响?”采访者转了转手里的麦克风,“企业啊,这几天网络上有一个热门话题,说的就是全球企业都在近期大环境的影响下出现了各种麻烦。”
“企业?”何成大笑了一声,“怎么可能是企业呢?”
采访者一脸疑惑的看着何成,“为什么不是企业?那何总觉得是谁呢?”
何成轻叹一声道,“当然是普通老百姓,当然是普通打工人啊,如果非要说企业的话,那也只能说,一些小企业确实也会受到影响。”
“你要明白一个最最基本的事实,大环境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
“其实就是米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再加上米英两国带头制定的大放水政策导致的。”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既然全世界都在大放水,水呢?”
“放了这么多水,不可能凭空蒸发掉吧?”
“水呢?”采访者面对何成的提问短暂思考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并伸手示意请何成说出答案。
何成面色稍稍一沉,“每一次大放水,不管这水放的有多大,基本是流不到老百姓手里的,水都是流到企业手里的,当然,主要是流向中大型企业。”
“所以像这种大放水导致的通货膨胀,对老百姓,以及对小企业来说,确实属于大环境不好。”
“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会变高,小企业的经营成本会变高,大家的日子必然会变得不太好过。”
“老百姓和小企业是完全有资格去说大环境不好这句话的。”
“可对于中大型企业来说,有什么资格说大环境不好?尤其是像我们星辰集团,像隔壁高丽的三星,隔壁霓虹的索尼,以及大洋彼岸米国的微软,哪个不是在大放水中妥妥受益?”
“水不都流向了这些大企业么?”
“你知道三星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拿到了多少补贴么?你知道米国大型企业现在能够拿到近乎0利息的高额贷款么?”
“对于中大型企业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大环境不好。”
“我跟你说个更现实的例子,在华尔街,不少金融机构在2009年到2010年期间赚的钱,比过去十年赚的还多。”
“对他们而言,这大环境是有多好啊!”
采访者快速的眨了眨眼,并做出了沉思状。
大概十几秒后,采访者才再次开口提问,“那...星辰集团这次提高加薪力度,就是考虑到员工会受到大环境影响?”
何成冲采访者竖了个大拇指,“没错,我们今年决定加大加薪力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注意到了去年开始爆发的这个通货膨胀。”
“在这样的通货膨胀之下,员工们肯定都会受到影响,那企业自然应该要在这个时候站出来,给员工们多加点工资,帮助他们更好的应对这种大环境。”
“所以后续当我们公布加薪细节后,大家就会发现,基础岗位的员工,加薪幅度的最大的。”
“因为相比于更多高薪岗位来说,通货膨胀对于基础岗位的员工影响会更大。”
“原本一个月赚2万的人,可能并不会对这样的通货膨胀太过敏感,但一个月赚2000的人,肯定会很敏感。”
“要知道,水果价格都翻倍了。”
“原来如此。”采访者用力的点了点头,随后问道,“那何总怎么看待其他企业最近都在裁员,都在降薪的行为呢?”
“其他企业都在裁员降薪?”何成面露疑惑,“我并没有听说最近有什么华夏企业在裁员降薪啊。”
“呃...我说的是国外。”采访者补充道。
“国外?国外企业最近都在裁员降薪么?”何成故作惊讶,“是国外的大中型企业都在裁员么?”
“嗯,最近被爆裁员的企业,规模都挺大的,其中就包括您刚才提到的微软。”采访者说着操作起一直摆在桌上的一台笔记本电脑。
“微软?怎么可能呢。”何成下意识反驳道,“微软可是一直承诺绝对不会裁员的啊。”
“而且以微软的现金储备,再加上这一次米国的超级大放水,他们根本不可能去裁员降薪,因为他们没有理由裁员降薪啊。”
“可事实就是,他们真的在裁员。”采访者把电脑转了一下,示意何成看了一眼上边的新闻。
何成看了一会儿电脑上的内容,突然呵呵一声,“因为我最近一直在闭关忙着一些事情,并不清楚具体的情况。”
“但如果像微软这样的企业真的在裁员降薪,我只能说...绝对不可能是因为什么大环境。”
“同时,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现在真正被大环境影响的是老百姓,是在公司上班的员工们。”
“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来自公司的支持。”
“在这种时候选择裁员降薪,挺可耻的。”
“那在何总看来,他们是为什么裁员呢?”采访者顺着何成的观点追问道。
何成从采访者手里拿过鼠标,又看了一会儿电脑,给人感觉他是在进一步了解具体的情况。
过了有一两分钟,何成面露一丝愤怒,“我觉得这个事情确实有聊一聊的必要。”
“因为我看到很多人都在提的一个逻辑,大环境不好,导致公司经营状态不好,导致公司需要降本增效,于是被迫裁员以实现降本增效。”
“首先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大型企业是没有资格去说什么大环境不好的。”
“说的现实一点,大型企业在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型科技企业,那都是被全社会捧在手心里的存在。”
“到底有什么脸在那边说什么大环境不好呢?”
“其次,正是因为大型企业是被全社会捧在手心里的,所以大型企业都是天然肩扛着社会责任的。”
“你获取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获取了大量的政策资源,获取了大量的经济资源,等到社会需要你的时候,你就直接来一句大环境不好,所以我要通过裁员降薪来自救?”
“既不管员工死活,也不管社会就业率问题,这算什么?”
“狼心狗肺么?”
“我不知道是文化差异还是什么问题,我真的很难理解这些企业是怎么做到完全不考虑自身责任的。”
何成脸上的愤怒情绪变得更加强烈了一些,“然后就是这个通过裁员来实现降本增效的问题。”
“大家一定要清楚的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套理论说过,可以通过裁员来实现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理念是20世纪初期,由泰勒提出的,所谓的降本增效,说的是通过科学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包括工作分工、标准化生产流程以及绩效考核等手段,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那么请问,哪里提到裁员了呢?”
“硬要把裁员套进去,无非就是绩效考核嘛。”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把公司里那些表现不太好的员工给辞退了。”
“可按照这个理论,公司是不可能大规模裁员的,因为一家公司的人事部得有多混,才能在同一时期内招进来一大批绩效表现不好的员工?”
“而且按照这个理论,辞退这些人的依据,是他们的绩效表现。”
“跟大环境没有任何一点关系。”
“所以当企业说自己是因为大环境不好所以被迫裁员的时候,就别扯什么降本增效,这逻辑根本就是不通的。”
“更何况,就以网上曝光的微软裁员事件来看,他们裁的是平日里表现不好的员工么?”
“至少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声音,有自称微软员工的人说被辞退的都是混子,也有自称微软员工的人说被辞退的都是矜矜业业的老员工,只不过要么身体不好,要么岁数大了,要么平日里不太会溜须拍马,领导不喜欢。”
“到底哪个声音是真的,我暂时很难做出判断,但我们可以看到,双方在一个点上好像并没有什么争议。”
“那就是被裁的这些人,年龄基本都在40岁左右。”
“一家公司的混子居然年龄如此集中,这倒是挺有趣的事情。”
“二三十岁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年纪个个努力工作,四十来岁最需要养家的年纪,却全是混子,反正这事放在我们华夏,我挺难理解的。”
“在我们星辰集团,工作状态最好的,恰恰就是四十来岁的那批人。”
何成说着摇了摇头,然后继续道,“当然,我更想强调的还是,不要把裁员跟降本增效扯到一起。”
“而且明明降本增效有无数种方法,为什么这些年,大家却把重心放在了裁员上呢?”
“是因为裁员最简单么?”
“毕竟几个领导一签字,几千人说裁就裁了。”
“对于有用几万人的企业来说,裁掉几千人似乎也不算什么。”
“可大家有没有想过,对于被辞退的员工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
“尤其是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被辞退,这意味着什么呢?”
“企业真的非要以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么?”
“那可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啊。”
“再说了,每一个员工都是公司通过层层筛选招进来的,像我们星辰集团,像对面的微软,想要进来,门槛是很高的。”
“又不是想来公司上班就能来公司上班的。”
“既然是我们自己的招聘系统选拔出来的人,就算招来的员工存在一些问题,那请问,企业自己有没有责任?”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人生一大半的时间其实都是在公司里渡过的。”
“企业把人招进来干活,占用了别人的青春乃至人生,然后就以一句降本增效,轻飘飘的就把人给开了?”
“所以综合来说,大型企业在这个时候选择裁员降薪,其实都已经谈不上什么社会责任不责任的,这就是一种极度不负责任,极度自私的行为。”
“对于在这个时候进行大规模裁员的企业,我可能会忍不住想说一句:做个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