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先驱者的信息。
来到陌生星系还能读到先驱者的信息,大远航组织各文明都感到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大家还能顺着先驱者的航线走。
虽说这一次航行就因为四维空间的存在而灭亡了六个文明,但这却不是先驱者的责任。
先驱者也说了,他们和战仙文明是有尝试过将消息放到星门隧道内的,可惜没成功。
而如今这一番话,也足以证明先驱者在为后来者考虑了。
而且话说回来,先驱者也有自己的大远航,他们跟战仙文明组成的大远航组织不可能就为了给后人铺路,他们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自己的大远航上,铺路只是顺带的。
“我们是人类文明,乃是诞生于银河系的文明,曾经得到过你们留下的造物,相信你也是因为这个造物才出现的。那么请问,先驱者已经离开这里了吗,先驱者有留下大远航的航线星图么?或者说,先驱者离开这里的时候,还是通过星门离开的吗?”
既然再次遇到先驱者留下的智能系统,人类当然不想错过机会,该问就问。
先驱者留下的智能系统很快回复道:“当然已经离开了,当年我的造物主与战仙文明来到这里之后没多久就离开了,嗯,大概是五千年吧!”
“我的造物主和战仙文明他们一起,对这个星河系进行了一番探索,不过并未发现星门的存在,于是最后选择了直接航行离开,离开的方向倒是留下来了,我这便将相关信息传给你们。”
“唔,大宇宙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十亿年,当年我的造物主与战仙文明他们留下的星图也未必准确,你们可自行校验。我的造物主还留下一些其他信息,也一并复制一份给你们”
得到这些关于先驱者的信息之后,人类二话不说就直接分享给组织里的其他文明。
先驱者确实通过这个智能系统留下了关于他们计划之中航线的星图,但对此他们也做了说明,说这只是计划中的航线,可能会在航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关于这一点,大远航组织可以理解,毕竟星海茫茫,谁也不能保证一路顺风。所以先驱者和战仙文明他们留下的星图也不过是标注了他们离开的方向,以及下一个目的地是哪个星河系,至于后面的航线,那就只有到了下一个目的地才知道了。
总之大方向就是去牧夫座大空洞,这是先驱者和战仙文明他们留下的最确切信息。
而这个星图,也给大远航组织指明了此处是何地,倒是省去了许多观测时间。
当然了,观测还是必须的,毕竟这些都已经是三十亿年前的数据了。
至于此处大远航组织所在,则是位于猎犬座星系群内。
星系群,顾名思义就像本星系群一样,里面有很多个如同银河系、仙女座星系、三角座星系之类的星河系。
猎犬座星系群也如此,它主要由涡旋星系M51、絮结螺旋星系M63、环状螺旋星系M94、以及活跃星系M106等等星河系组成,这些星系也同银河系、仙女座星系那般,也有伴星系。其在人类文明星图中标号分别为NGC 5194、NGC 5055、NGC 4736、NGC 4258。
猎犬座星系群距离本星系群非常遥远,大概在1500到3000万光年之间。
而如今大远航组织所在的星系,则是猎犬座星系群中最大的星河系,即絮状螺旋星系M63,它拥有絮状旋臂,但无明显对称结构。其距离银河系大概有2900万光年左右,与仙女座星系之间的距离大概是2700万光年。
也就是说,通过七级文明的星门,大远航组织仅用几年时间,就跨越了大约两千七百万光年的距离。
当年大远航组织从银河系到仙女座星系也就254万光年,就让组织各文明跑了万年,差点跑死当场,可如今超过了十倍的距离,却仅用几年时间就到了。
七级文明的星门科技竟是如此强大,跨越数千万光年竟是等闲,难怪被称为宇宙级文明。
其实对于M63涡旋星系,人类在地球时代就有过观测纪录,它和它的伴星系NGC 5055一起被观测,因为拥有独特结构特征的缘故,曾经被人类称作向日葵星系。
不过人类文明地球时代观测到的向日葵星系状态,是它两千九百万年前的状态。
而今,人类看到了它现在时间点的状态,经过初步观测发现,向日葵星系的直径与银河系相当,约十万光年。
不过其形状以及跟其周围伴星系的状态和银河系有很大不同。
它的伴星系并不像银河系的大小麦哲伦星云那般悠闲自在,而是已经被向日葵星系的引力拉扯,形成一条长达十八万光年的恒星带,顺着这条恒星带走,就能抵达它的伴星系。
反过来也可以。
这种模样,就好似在银河系和大小麦哲伦星云之间,用恒星铺设一条星路一样。
这是目前观测到的现象,大远航组织还不知道这条星路是自然形成的,还是文明活动所致,这需要进一步观测。
向日葵星系除了与其伴星系有引力交互,还同附近的许多矮星系群有着不同程度的引力拉扯。
这种模样的引力交互,有点像仙女座星系跟本星系群内其他矮星系群的关系。
而如今大远航组织所在的位置,就是向日葵星系的中心黑洞区域,这里恒星稠密,且主要以老年恒星为主,也因此,这里的超新星爆发时间颇为频繁。
就目前根据大远航组织观测到的情况而言,在距离中心黑洞大概三千光年的位置,就有一颗恒星将会在未来五到十万年间,发生超新星爆发。
中心区域恒星活动频繁也造就了较为活跃的中心黑洞,许多恒星物质被黑洞吞噬,也因此,这颗黑洞拥有仿佛类星体一般的吸积盘。不过它毕竟也不年轻了,向日葵星系的引力结构也趋于稳定,故而其喷流并未如类星体那般猛烈,总之在银河系那遥远位置上是观测不到这种现象的。
相比于中心地带的老年恒星居多情况,其旋臂区域就是年轻恒星、壮年恒星的天下,还多是年轻短寿的蓝巨星,它们与其所在的电离氢区域共同呈现出蓝色视觉效果。
从黑洞这边观测,就好像整条旋臂都发出蓝色光芒一样。
而旋臂的其他位置还有许多暗色尘埃与红色恒星形成区,也就是红矮星,红色恒星散发的辐射照耀在这许多尘埃之上,整体又呈现出一种粉色星云的模样。
红和蓝,两种色调混杂在一起,让人感觉到一种星云壮丽之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