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真人 作品

第1211章 怨恨

田发财和田家哥几个可不管田老五的怨念有多深,都在这儿集中精力听田老三打探出来的消息呢:

“我出去打听消息,倒是也跟好些人确认过了,那唐家背靠日本鬼子,家里更有个姑奶奶跟一个鬼子在一起生活。

确实在平城呼风唤雨,特别的有权有势。

至于说那信里写的女校长唐爱莲,我也打听出来点消息。

据那些路人讲,唐爱莲从来没跟任何一个男人办过婚礼。

倒是听说她在平城的名声特别不好听。

说她只要见到那好看的男人,就往家里头抢。

好些有门路的男人,怕了唐爱莲,都跑路了。

那没门路出逃的,但凡长得稍微齐整点的男人,出门都得用东西吧脸蛋子给涂黑了,不然就得拿东西把脸给遮挡起来。

就怕唐爱莲强抢民男。

我原来不知道唐家送来的那封信是假的,还以为咱们家老小也是唐爱莲的入幕之宾呢。

运气好,跟唐爱莲生了个儿子。

可是现在看来,说不定老小被唐爱莲抢去,已经遇害了。

不然,如果老小还活着,唐家不至于写封假信来骗咱们。”

田发财和他几个儿子,刚才还只觉得田忠义有可能遇到啥危险了。

倒没想到田忠义或许已经遇害了。

或者他们也在心里想到过,只不过还对田忠义是唐家的女婿,他们很可以借助唐家,使田家更上一层楼,举家进城里生活。

所以下意识地不往那方面想。

可现在一被田老三把这血淋淋地真相给戳穿了,在座的田家男人们,心里都不由自主地涌起一阵悲哀。

再怎么说,田忠义也是田家最有出息的儿子,田忠义死了,那他们跟唐家,就等于说有了血海深仇,以后肯定是不可能合作的。

那唐家曾经承诺过的帮他们田家人升官发财的事情,也势必都将统统化为泡影。

所以这悲痛里,还隐藏着不舍和惋惜之情。

倒是只有懒鬼田老四,是对田忠义的死,抱有最真切的哀伤的:

“唉唉唉,我就说当初老小回来以后,你们大家伙就不应该非得逼他出门谋活计。

咱家有地有房子的,总有口饭吃,非逼着他去平城干啥呀!

唉,老小可是被你们给坑苦了,没挣来大前程,反倒是把条小命给丧了。

唉!”

田发财一听田老四的话,禁不住在痛惜家里最有出息的儿子田忠义,有可能已经死亡之余,恼羞成怒。

瞪着通红地眼珠子骂道:

“老四,给我滚出去!别在这瞎叭叭,整那马后炮。

谁能知道老小去了平城能遇到这样的事儿?谁也不是那诸葛亮。

再说了,老小去平城,那也不是家里谁硬逼着他去的,不还是他自己个愿意去的么。

你当谁都像你似的,一天天啥也不干,好吃懒做,往炕上一躺,擎等着吃吃喝喝。

你个白吃饱,懒蛋子,有啥资格在这儿指责我们这些养活你的人!

滚,滚,给我立刻马上滚出去!”

田老四嘟噜着脸,蔫吧啦叽地推门出去了。

别看田发财刚才骂田老四一个来一个来的,可他现在心里慌着呢。

虽然他是想要田家发达起来,但田忠义毕竟是他亲儿子,一想到儿子很有可能已经死在平城的唐家手里。

心中是又恨又痛。

心如刀绞。

眼泪噼里啪啦地掉了下来。

田老大最厚道,忙从脸盘架子上拿了擦脸巾,递给田发财:

“爹,快别伤心了,这也只不过是咱们在家里的猜测而已。

也没确切地就知道老小人没了。

指不定还真像唐家说的那样,老小就是跟着去外地采买去了,没在家。

说不定等啥时候,采买回来了,就能归家看您老人家来了呢。

您可快别伤心了。”

田家其余几个儿子,也都纷纷劝说:

“爹,兴许那信不是假的呢,有没有可能,老小出去以后,当了教员,书写方式变了?

所以啊,爹,您可千万别伤心,咱家这一大摊子事儿,可还都得等您拿主意呢。”

“对呀,您要是真担心,不如咱们再多派几个人,去平城好好打探一二。

看看能不能打听出来真是情况。

如果能见到老小最好,见不到,也得知道个一二三来。

省得咱们在家里胡猜八猜的,猜不到正点子上。”

田发财越被几个儿子劝,那是越伤心。

因为他心里明镜似的知道,田忠义从京城逃难回来,本有心留在家里不走了,结果是他硬逼着儿子去平城的。

儿子如果真的死了,那凶手就有他一个。

人生有一大苦,便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田发财心里难过呀。

可一听几个儿子说的也对。

现在不是暂时还没确认儿子一定已经死了么,那不如就多派些人手,前去平城打探一二。

自然这次派去的人手,得瞒着唐家,不能让他们提前知道,再对自己派去的人使坏啥的。

心里有了主意,又有了希望,田发财也不哭了,马上喊进来几个机灵的下人,吩咐他们马上收拾行李,前去平城打探消息。

几个儿子见老爹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也纷纷告辞,出去看田老三和田老五从平城带回来的东西。

田发财也走出门去,想着出去溜达溜达,散散心,没准散心的过程中,还能多琢磨出点道道来。

往外头一走,就看见躲在厨房的杜鹃母女俩了。

田发财目光沉沉地盯着杜鹃和她的小闺女,恶狠狠地瞪了一眼,才背着手走出门外。

但从这一天起,田发财怎么看杜鹃母女怎么膈应得慌。

小儿子田忠义很有可能死在平城,除了怨怪他自己硬逼着田忠义去平城谋生计,另外最怪的就是杜鹃母女。

如果不是小儿子为了把杜鹃母女接到城里生活,或许即便自己硬逼着,他也不会去平城。

说白了,田发财不乐意怪他自己,就把绝大部分责任推到杜鹃母女身上了。

作为当家人的田发财,对待杜鹃母女的态度,极大地决定了田家其他人对待他们母女的态度。

本来杜鹃母女俩在田家就是被磋磨的对象,那待遇甚至还不如田家一个长工的待遇好呢。

这会儿,那更是雪上加霜,愈发地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