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小胖A 作品

第一千一百零零七章 应该有机会

1985年,永安由于无法收回该行董事及行政领导人的贷款,银行资本出现负值。

1986年5月,恒生银行与永安银行达成协议,由恒生向永安注资176亿港元,取得该行5029股权,至此,恒生银行成为永安银行的最大股东。在恒生经营下,永安转亏为盈。1993年1月,恒生将永安银行卖给大新金融集团,获利478亿港元。

恒生银行天朝为恒生银行全资子公司,于2007年5月28日成立,天朝内地共设有三十二个网点,包括10间分行位于京城、魔都、豫杭、广州、东莞、深镇、榕城、金陵、甬市及津城、22间支行9间在魔都、4间在广州、4间在深镇、2间在京城、1间在金陵、津城及1间在冬莞。

海外资本投资香江股市的时候,往往会考虑流动性和估值以及公司的质地。

所以经常会直接就投资一揽子成分股,而退出市场的时候,也是直接就把手里的一揽子成分股都卖掉。

这样做,资本进出的时候,一般来说,流动性都不会存在啥大问题。

而香江资本市场的规模,在另一个时空,九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跟伦敦金融市场的规模旗鼓相当了,仅次于米国纽交所、纳斯达克、东京交易所的规模。

由于香江本地的经济确实是根本就支撑不起这么大的资本市场规模的。

所以,香江的资本市场,确实是亚洲资本市场里面国际化程度最高的。

在已经上市的公司里面,香江本地的企业逐渐失去了优势地位,新上市的公司里面,很多都是来自内地的企业,甚至还有不少外国公司在香江挂牌上市的。

所以,香江的恒生指数自然就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变得相当有名了,应该不会有金融行业的从业者,连恒生指数都不知道吧。

正是因为如此,无形之中,恒生银行就拥有了比自己规模大得多的品牌口碑了。

也许,这个优势在汇丰手里未必会彻底发挥出来,可是如果能被维创系收购。那么,将来这家银行未必就会比汇丰银行规模小。

米国的《财富》杂志,曾经评价过香江的统治力量。他们认为统治香江的权力,分别是马会、怡和、汇丰和总督。

这些老牌的势力,应该基本上都涵盖了腐国的zz和资本在香江的影响力。

香江从开始到hg之前,一直都是腐国在远东榨取财富和转移财务的中转站和殖民地。

所谓的繁荣,绝大部分都是财富从香江流转过程中,留下的一部分剩渣残羹而已。

基本上,由香江本土创造的财富比较少,主要是通过财富和物资从此地流转,所赚取的一些过路费或者手续费。

当真正的财富被转移之后,殖民者留给香江的主要就是那些昂贵的房地产了,而昂贵的房地产并不是真正的财富。

其实,撑起香江房地产的主要就是香江市民的钱包了。

由于国际华人资本的不断流入,与此同时,国际资本想要进入内地都会选择先到香江中转,而同样道理,内地的资本想要进入国际市场,又觉得风险大,也会先选择在香江试水。

就这样,各种利益的输送才造就了一段时期,香江的畸形繁荣。

举个栗子,由于香江是殖民经济,所以,绝大部分土地的产权,一开始都在老牌的腐国资本手里。

而在腐国资本退出的过程中,仅仅需要不断甩卖手里那些几乎无本的土地和不动产,就可以转移走大量的财富。

某种意义上,在另一个时空,香江hg前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经济乱象,主要就是腐国资本撤出时,把大部分利益都拿走了,只剩下空壳而已,可以说,这种掠夺不亚于一场洗劫。

可是,这又是普通人难以察觉的。

应该说,在hg之前,包括汇丰在内的腐国资本肯定是心存恐慌的,因此,借助于这种形式,未必没有机会,可以从腐国资本老牌家族手里,收购一些优质资产的。

毕竟,怡和一直在撤资,持续的进行抛售,而其它的腐国资本,甚至有一部分华人资本,在hg之前,也做了一些抛售香江资产转移到海外的动作。

汇丰虽然比怡和之类的富国资本动作幅度小,但是,这些年来,也一直在不断投资腐国本土、欧洲、米州、澳洲以及世界各地的金融资产。

其实,汇丰投资的这些资产的回报率,是远远不如汇丰在香江业务的回报率。

但是,汇丰依然继续做,因为,做这些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转移资产和分散投资的需要,并不是为了追求回报率的。

所以,现在的汇丰,如果价格合适的话,绝对会愿意出手一些香江的优质资产,获得资金去购买海外的资产的。

经过刘家主要骨干的商议之后,由刘淼牵头,进行了精密的部署之后。

89年12月初,刘淼代表刘家突然高调宣布,将会投资香江资本市场最大的蓝筹股汇丰银行。

虽然,香江股市里面,市值第一的股票经常会发生变化;但是由于汇丰市值一直是比较稳定的保持增长,所以,有不少时间,汇丰都会是香江股市里市值最大的公司。

目前,汇丰的市值已经超过了1000亿港元,在很多人眼里,汇丰这么大的市值,应该已经缺乏增长空间了。

其实,在刘淼眼里,汇丰未来的回报率确实也不算很突出。

虽然,未来的20年,汇丰的收益还有20倍的回报率。

但是,对于刘家来说,这个回报率已经不具备多少吸引力了。

刘淼自信自己完全可以找到一堆的投资机会,回报率绝对会完胜汇丰。

即使是李家的长江实业以及和记黄埔,在未来几十年的收益也是绝对要稳赢汇丰银行的。

这主要是因为,汇丰在hg之前,恐慌性的在全球分散投资,而这些投资并没有获得比较好的回报,其中,有不少地区,汇丰最后是灰溜溜的失败退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