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白 作品
第818章 对外扩张,对内增大许元胜的权利
他倒是第一次来到皇宫,有别于南方朝廷所在的中都宫殿,这里才是整个大胜名正言顺的权利中心,透着古朴厚重的威压。
军政处也位于当年大胜皇上处理政务的地方。
至于后宫内也没有什么嫔妃之类的,全部进行了封闭,凡一些流落在外的盛家子弟,也在宫外进行了安置。
算是盛家的一切,随着南方朝廷入驻京城之后,就慢慢的淡化了。
三人在军政处内稍做休息,然后就送来了饭菜。
没有太多花哨,只是一些简单的饭菜,不过据说是真的出自御膳房,连厨子都是为皇家服务的。
口味确实不错。
「元胜,这次回来是直接待在京城里等待国庆大典结束,还是先回青州府?」万树森询问道。
「回一趟青州府吧,战死的将士们送回去了。」
「我即然入境,不能不回去祭拜一下。」
许元胜沉吟道。
「战死抚恤都是按照青州府的传统进行善后。」
「你回去一趟也好,省的下面的人乱插手了。」
万树森脸露歉意,毕竟他是没机会回南方,很多事都是交代下面的人去处理的。
「那回去之前,先把此事处理一下。」
「这是昌平国方面传来的求和信。」
「另外金象国方面,也提出了希望通过谈判尽快结束战争。一切多亏了海无涯联手当日围剿八岐国入境兵士的兵马,另外还有你们青州府参与天河县军械所一战的一路大军,一并大举进入金象国北境,拿下了五府之地。」
「那金象国现在也知道疼了。」
唐晏廷拿出两份国书。
「元胜,你怎么看?」万树森看向许元胜,平常这件事一般都是他和唐晏廷抉择就行。
至于其它的军政处成员,除了军方的六人之外,朝廷方面也有五人,但军方在外,朝廷方面的五人也早就被拿捏了。
「两位拿主意就好。」许元胜呵呵一笑。
「你现在可是代表军方,我曾询问其余总兵们,他们的意思是问你即可。」
「你不在也就罢了。」
「即然回来了,自然是要问一问的。」
万树森呵呵一笑。
唐晏廷也是点了点头。
将士们在外面抛头颅洒热血,许元胜即然回来,这个态度是要给的。
「要是让我说。」
「昌平国方面必须无条件投降,那昌平王阮宰温必须要为他背刺大胜付出代价,阮宰温只保留昌平王的名号,放弃内政军事的权利。」
「昌平国有大胜迁徙族人来治理,毕竟郑家在此战中是付出巨大。」
「朝廷不能寒了他们的心,要厚待。」
「至于金象国方面。」
「谈判可以,金象国必须承认大胜占领区的统治地位,给予战争赔款,并且要割让金象国南端五个港口,这些港口有大胜一方进行挑选。」
许元胜说道。
「元胜,那昌平国还好说,毕竟已经被我们打服了。」
「但是金象国方面,可还有一战之力,他们的领土和人口,也非昌平国可比的。」
万树森虽说担心,眸光内却透着亮彩。
唐晏廷也感觉这个条件有些苛刻了,但一想到大胜当年,也是割让了大量关外的土地,也不好说什么。
若能开疆拓土,那绝对是每个执掌者最大的夙愿。
那是一份完全能让执掌者名留青史,入大胜功德塔的功劳,简直是从一朝之人,原地飞升贯穿整个历史朝代之中都留下名号的功劳。
「金象国之人,欺软怕硬。」
「你好声好气的谈,他们只会以为我们畏惧他们,他们还是很强大的。」
「但真打的他们无力反抗,死伤惨重,别说割让土地,就是让他们化而为奴,他们都会老老实实的配合。」
「让海总兵继续南进,必要的时候我可以派遣一路归顺的八岐国兵马,有他们在,一些不好处理的事,就能迎刃而解。」
「总之赔偿可以谈。」
「五座港口和北地占领区的划分上,不能少。」
「若是他们不服,那就打下土地,就自动成为我大胜的领土,无外乎是下辖一个南洋行省罢了。」
许元胜一边吃,一边说道。
「元胜你要港口,是担心外敌?」
「但那毕竟是金象国的港口,就是外敌,侵略的也是他们。」
万树森询问道。
「老师,咱们周边这些邻居是恨我们大胜,还是更恨侵略他们的外敌,还不好说的。」
「即如此。」
「我们不如让未来有可能发生的战争,尽可能留在境外。」
许元胜呵呵一笑。
「不错。」万树森沉色点头,不管是大荒国,蛮国,八岐国,大东国以及南方的昌平国,金象国,大胜这些邻居们,都是恨不得吃上大胜几口肉。
即然开战了,那必须打服了。
若是西方来敌很强,一旦武装了他们,那可就麻烦了。
「那就如此办。」
「若不答应大胜条件,那就继续派兵,争取在过年之前,打完这一仗。」
「对于南洋行省,确实有必要上马。」
「也让大胜迁徙民众,有机会感受大胜之强大,能够更好且名正言顺的治理属地。」
唐晏廷也相继点了点头。
「可以。」万树森也是脸露笑意,开疆拓土了啊。
「老师,唐相,你们好像对入侵它国,并不介意?」许元胜一愣,没有想到这性子比自己还要急。
自己只是一说,他们反而更积极。
是不是对八岐国方面,也想设立行省了?
朝廷不是一直标榜,非必要不大动兵戈,行穷兵黩武之事,连扩建海军方面都谨小慎微的。
「元胜。」
「何为入侵?」
「不管是昌平国还是金象国,都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被统治过,只不过一些皇朝最后放弃了,才让他们有了忤逆犯上,自立的胆子。」
「让大胜再次伟大,可不是说说而已。」
「大胜要强过任何一个皇朝,就是着手收复失地,建立更大的版图。」
万树森呵呵一笑,颇为义正言辞。
「六合之内,皇天后土,东到大海,西涉流砂,其实皆是我族的,只怪前人们失了气节,丢了国土。」
唐晏廷沉吟道。
「凡日月所照,江海所至,皆为我族土地,这周边诸国不过是我大胜施舍给他们的暂居之地罢了。」许元胜看唐相和老师都这么说,他也呵呵一笑附和一句。
「史书上有如此说?出自何处?」唐晏廷一愣。
「日月所照,江海所至,皆为我族土地,这如此气吞山河的话,出自哪里?」万树森也是一怔的同时,更感胸襟大开。
「只是随便说说。」许元胜尴尬一笑。
「我看可以加入史书内?为万世所表率。」万树森看了一眼唐晏廷。
「不错,此言可凭空增添三分我大胜民众之海纳百川之气节,我看与其放入前朝历代之中,倒不如就留在当朝。」
「就落在元胜所口。」
「让史官记下。」
「此话随国书一并发往海无涯那边,当众诉诸于金象国方面,若是对方被激怒敢放出挑衅之言,那就多占领一些地盘,更好壮大我大胜南洋行省。」
「如此就能名正言顺了。」
唐晏廷直接道。
「大善。」万树森当即拍手。
「老师,你们起初还对扩充海军有所担心。」
「为何现在?」
许元胜看向两人。
「此一时彼一时。」
「不一样的。」
「当时扩建海军,是看不到未来之所在,兵力落不到实处,没有好处一味扩张,那就是穷兵黩武。」
「但依大胜现在的强大,有机会开疆拓土,何况昌平国以及金象国欺我大胜在先,又有大量粮食和矿产。」
「莫说我和唐相,怕是历朝历代掌权者都不能坐视不管。」
万树森沉声道。
「老万说的没错。」
「若是有机会开疆拓土,又能拒敌于国门之外。」
「这样的机会,岂能放过。」
「元胜,你该不会认为我和你老师,是那些只会讲之乎者也,礼仪之道的腐儒了吧?」
「其实朝堂上衮衮诸公,除了少数一根筋的人。」
「没有几个傻子。」
「真的看到大势所趋,有利可图,他们哪怕阻挡也不过是叫嚷几句而已,心底指不定多高兴的。」
「胜,他们身为朝廷的一份子,享受一朝之开疆拓土留名史书的美名。」
「败,他们也能落个先见之明。」
「朝堂上死的那些个人,也只是少数看不透局势的大胜遗老和对军政处本就不满的个别人罢了。」
「我等从南方打入北方,完成大胜一统,岂能让他们裹挟和阻拦了。」
唐晏廷淡淡一笑。
「老师,唐相。」
「我代军方感谢两位在朝堂之上支持前线。」
「将士们浴血奋战,值了!」
许元胜郑重起身,拱手作揖。
「休戚与共,荣辱一身。」
「我俩不过是耍耍嘴皮。」
「前线真刀真枪,还要靠你们军方。」
万树森哈哈一笑,上前扶起许元胜。
唐晏廷只是苦笑摇头,到最后落个耍嘴皮,他反而成了外人。
稍后。
许元胜汇报了这次在八岐国的一些列成果,并将在沿海诸行省开始加大军备的生产和赶制,可直接支持南洋的战争。
对,现在大胜以南已经列为南洋,为南洋行省的建立定下了步调。
「关于你要做的事,朝廷上会尽力支持。」
「不过比富裕,元胜你手里掌握的资源不弱于朝廷户部。」
「我和唐相商量了一下,这份任命给予你,你可尽皆放开手脚。」
万树森郑重的从一旁书柜里,拿出一份任命文书。
许元胜打开任命文书。
「这……。」
「如此会不会太过权利集中了。」
许元胜看到文书上所述,任命自己执掌大胜全境军械所,督办军械研制,生产和运输以及分配等一揽子相关。
凡军械研制过程,可对大胜境内任何人进行征调,可对三品以下官员进行直接任命。
凡军械生产过程,可对大胜境内所有物资,包括但不限于矿藏,人力,各类相关生产生活物资进行征调。
凡军械运转过程之中。
大胜全境各地官道等交通,军械运转拥有最高路权,遇山开山,遇河架桥,遇村迁村……。
凡军械分配,对于大胜境内七大边军重镇进行军械分配之最高权力。
「元胜,这里没有外人。」
「大胜一统,天下打下来,过半的功劳是你统领的青州府大军起到了主导作用,西征大荒国,北进蛮国,南讨南洋,东战大东国和八岐国,这一笔笔战功,大胜再大的权利加诸你身。」
「都不为过。」
「我和唐相年纪大了。」
「你又力主军政处代替皇权,要不然我和唐相,倒是真想当个从龙之功。」
万树森呵呵一笑,目光透着和善和真挚的看向许元胜。
「老师,唐相,厚待爱护之情。」
「元胜甚是愧不敢当。」
「其实那个位置,非我清高看不上。」
「实则数百年的皇朝,终究会有落寞的一日,一旦到了那日,子孙后裔哪有能善终的。」
「皇权就像是一个紧箍咒,虽高高在上,却也像是被诅咒。」
「当然,它依然迷人,令人思之心动。」
「不过皇权也好,军政处代行天下权利也好,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说法,即能规避皇权带来的诅咒,又不影响大权在握。」
「岂不更好。」
许元胜隐晦的提及,眸光内透着清醒的睿智,实则他的权利已不亚于皇权。
「元胜,若是我和唐相不在了,你就不怕其他人分权?毕竟现在军政处人数达十三人了。」万树森忍不住道。.
「老师,皇权的最大依仗是军权。」
「军权之下,天下莫能出其左右。」
「待天下稳定,只需要将军权进一步独立出去,就能解决老师所担心的事。」
许元胜说道。
「元胜是个内慧之人。」
「不错。」
「即能做到人前风光,又能做到人后定鼎大局。」
「先皇当年就是坐在那个位置,受其牵累,又无能力掌控天下军权,导致皇权威严一日不如一日,到最后政令难出京畿之地。」
「我看军政处十三人,挺好。」
「有利于稳定,更利于平衡各方,不至于所有功过是非都盯着一个人。」
唐晏廷呵呵一笑。
万树森也点了点头,只不过换个名称罢了,他心里也明镜似的,又岂会把主要的权利分给没有一起打天下的人。
这天下。
不管怎么变,权利始终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只是变个花样,限制皇权,力主军政处,多人执政,权利制衡,多好的噱头和制度啊。
就能让大局顷刻间稳定。
轻而易举换掉了盛家的皇权,又不会被人当成乱臣贼子,忤逆造反的叛贼,又能取信于百姓和民众,落个清明无私的名头。
这笔买卖,划算。
许元胜和万树森以及唐晏廷相视一笑,没有再深聊,再多说就显得赤裸裸过于钻营了,但三人心里都明镜似。
他们即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和愿景之外,也都有利民的真心。
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