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两馒头 作品

第1167章 南北城异

“城池最初立下的用处是什么?”

“这……。”

“小神医,你的看法和的总是那般奇特,但……总是别有妙处。”

“京城之地,南城这里的确相对荒芜了一些,庶民百姓居住的不多,坊里虽大,远不如皇城周围的坊里人多密集。”

“城池的用处?”

“最初的用处,人多了,自然就有城池了吧?”

“起码安全一些,若是没有城池,在集镇、村落居住的时候,就不安全了。”

“城池有城郭守护,好一些。”

“小神医,你说呢?”

“成章,你觉得呢?”

“……”

恒王胖硕的身躯缓慢移动着,街道上的积水虽多,总算还有深浅之分,还能一步步行之。

话语间,晃了晃脑袋,将斗笠上的残余雨水抖落。

小神医这个问题比较……有趣。

又是一个自己一时间不能说出来的答案。

思忖之。

好像在书上看到过,为了安全,城池周围都是封闭的,野兽、敌人就进不来了。

应是如此吧?

更多的,就不知道了。

“嘿嘿,这个问题……我知道。”

“我负责京城报馆,各种各样的报刊杂志许多,各种各样的书都有大略一览。”

“城池!”

“最初立下如恒王兄所言,为安全起见。”

“城池,城者,城墙也,池者,护城河也,城池者,防御、守御之用也。”

“人多了,遇到危险了,遇到野兽了,遇到敌人了,有城池在,就会安全。”

恒王兄所言不差。

就是那般道理。

小王爷将城池最初之用也是语落,就是那般。

“城池最初的功用是抵御危险,如同人在战场上身披重甲,无疑心中安稳许多。”

“战乱之时,城池的最初功用往往就会出现。”

“寻常之时,则是不一样。”

“殿下、小王爷,你们觉得一个繁华的城池,需要有什么?”

边说边走,不影响前往山川坛。

恒王和小王爷所语都对,秦钟继续说道着,雨势……或许有衰弱,身上还是觉得凉凉。

蓑衣……像是没有作用一样。

有时候让制衣工坊弄一些厚实的雨衣出来,杂糅橡胶之物,应该不难吧?

反正,试试不多余!

蓑衣!

可以抗住一二风雨,长时间待在风雨中,还是无用,勉强比什么东西都没有好些。

“一个繁华的城池?”

“城池肯定是要大的,若是小城池,无论如何也繁华不到什么地步去。”

“城池里的人也要很多。”

“行当百业,也当兴旺。”

“嗯,再加上地利之要,更好些。”

“小神医,那些应该差不多吧?”

“……”

这次……小王爷先有语落。

“成章所言,和本王所想差不多。”

“处于便利之地,四方往来,人员众多,就差不多了吧。”

恒王颔首。

小神医所问的这两个问题都不难,起码都很容易回答出来,然……根据自己对小神医的了解。

似乎……他们回答的越快,越容易出问题。

然!

小王爷所语、自己所想……就是那般。

无论如何,一个繁华的城池,肯定少不了那些,缺少了那些,肯定成不了繁华之城。

“地利之便,对于一个城池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然……有些时候,也非必须。”

“去岁我曾前往武当山,前往武当山……那里有些偏远,地利也寻常,然……山脚之地的小城池,还是繁华的。”

“之所以那般,是因为武当山的存在。”

“因《倚天》的缘故,武当山的名气愈发大了,那处城池估计会更加繁华。”

“一个繁华的城池。”

“首先城池不会太小,太小的话,人就不会太多。”

“城池大了,才有诸般可能。”

“天下大城,无一不是居住之人十万以上的大城,以京城这里的城池根基……果然三十六坊皆充盈。”

“庶民百姓可达百万以上、两百万都有可能。”

“而今,距离百万还有不远。”

“国朝定鼎之初,延续前明,再加上些许变化,成就三十六坊的根基。”

“是好事,也非好事。”

“好的一面,许多人可以很快适应。”

“不好的一面,一些不太好的规则、规矩也传下来了。”

“皇城特殊,环绕的一些坊里不差,其余坊里就差了。”

“百年岁月,如今之时,若是让一个陌生人、不知道此处是京城的人逛一逛。”

“我猜……他会对北城、南城得出天壤之别的结果。”

“大兴、宛平、顺天府衙都在北城。”

“贡院在东城偏北。”

“国子监也在北城。”

“皇亲国戚的府邸也基本上都在北城,国朝重臣的府邸,也都在北城。”

“就连京城最负盛名的青楼妓院……也几乎都在北城。”

“百花大剧院也在北城。”

“曲苑杂坛,在北城也比较多,也就靠近北城的宣北坊、正西坊、正东坊、崇北坊好一些。”

“就是百草厅以及城中各大医馆……也几乎都在北城。”

“……”

“不知殿下和小王爷有没有注意到那一点!”

“……”

小王爷他们所言……自然也是道理,却非十分道理,一个繁华的城池……需要那些。

还需要更多的东西。

三人言谈,秦钟没有卖关子。

如今还下着雨,卖关子……也不合场地。

京城三十六坊!

以长安街为界限,可划分北城、中间缓冲地步,以及南城。

若是以正阳门为界,南北城也可划分。

北城大致所属二十个坊出头,其余则是南城以及缓冲地带,虽如此,但缓冲地带加上南城……所占区域可达京城一半。

不仅如此。

北城之地,单单皇城所属……都占了将近一半,如此二十个小坊汇聚的人更多了。

几乎得京城六七成以上的润泽。

得了京城六七成以上的好处。

这……对于生长于那些坊里的人而言,是好事,他们的日子可以好过一些。

对于缓冲区域、南城的京城之人,就不好了。

他们前往县衙、府衙都需要很长的一段路,更别说前往京城其余繁华之所。

都在京城,坊地不同,一应诸般……皆大不一样。

“北城!”

“南城!”

“听小神医你这么一说……好像……京城之重在于北,南城这里……太荒了一些。”

“这里的坊……居住之人的确不多。”

“不过,皇城所在于北,北城为京城之重,相对繁华热闹一些,也在情理之中。”

“倒是……南城这里好像真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手的。”

“嗯?”

“小神医你刚才所言,对于三十六坊进行改造?难道深意就在这里?”

恒王一步一步的前进,速度不快,话语间,已经行出甚远,听着小神医对于京城的分析。

好像还有点意思。

以前,自己没有关注过那些东西。

自己的恒王府在北城西侧之地,四周一切诸般都有,吃喝玩乐都有。

距离皇城也近。

南城?

南城的确很大,自己的府中就有悬挂一幅京城三十六坊的舆图,南城所占没有一半,起码也有四成以上。

许多好地方……都不在南城。

记得之前梳理京城三十六坊的厕所、街道之时,南城给自己的感觉就是清静。

道路上基本上没有什么人。

也没有什么热闹的地方。

连带着一些民居房屋都很是老旧。

北城诸坊就不一样。

现在。

小神医又这般给予对比,南城……,貌似有些可怜了,南城所属的两个县衙都在北城以北的地方。

步行前往,起码半个时辰以上,马车稍稍快一些。

国子监还有顺天府府学之地,也在北城。

南城的人若是在其中求学,每日往返都需要不短的时间,脑海中浮现府中三十六坊的舆图。

如果把京城的繁华分成十份,北城占七份?差不多。

南城占两份?

“三十六坊!”

“南城这里的报纸销量也很少。”

小王爷相随一言。

京城报馆每日的报纸售卖,三十六坊都有汇总数据的,整个北城之地的报纸销量占据八成。

剩下的二成在南城。

不仅如此,北城汇聚的读书人也多一些,南城似乎少一些,还有女子日报的数据。

北城那些坊地更多。

“哈哈,有这一点点心思。”

“也算是由商道会馆平台延伸所想的。”

“一个安平岁月的大城池,繁华之象当尽量笼罩城中所有人,所城中之人享受到城池繁华带来的好处。”

“可以在城中过活的很好。”

“可以过活的让别人羡慕。”

“让城池周边的人都想要前往城中居住,让行当百业的许多人都想要前往城中做营生。”

“如此,官府可以收到更多的赋税,官员们的前程有了!”

“繁华之城,必然需要四周附属之地的辅助才能成之,如京城秋冬时日所用的炭火,都来自城外。”

“如京城商市出现的新鲜瓜果时蔬,也都是来自城外。”

“还有更多的东西。”

“一个繁华之城,它的光辉是可以扩散的,令周围也能够慢慢享受好处。”

“京城三十六坊,以我来看……有改造的必要。”

“真论起来,三十六坊在京城的格局已经延续数百年了,也该变一变了。”

“北城可以占据好处,却不必占据所有的好处。”

“如在明时坊落下的商道会馆平台,果然有成,明时坊将来会成为行当百业的汇聚核心之地。”

“临近坊地可以为援。”

“还有国子监、大兴宛平的县学、顺天府学之类,这些地方,完全可以均匀扩散至城中!”

“甚至于我觉……皇亲国戚的府邸以后完全可以多多落在南城,修建在南城。”

“……”

“那些是三十六坊大状!”

“真要细细改造,时间就长了,每一个坊都可进行改造,老旧房屋房舍给予重建,进行统一制式的重建!”

“这些地下水道,也要给予重建,给于拓深拓宽。”

“我的畅想中,京城三十六坊,每一个坊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住宅区。”

“属于坊地自身的小商市采买区域。”

“属于坊地自身的工坊之地,或者临近坊地一起出力弄起来工坊,以为营生之用。”

“若可,坊里还可弄一处小小学堂,更为正规正式的学堂。”

“若可,百草药房、还有城中一些医馆的分店也能够开立于此。”

“……”

“诚如此,每一个坊如此,临近几个坊汇聚一处,可以有最佳位置的曲苑杂坛、青楼妓院、百草厅、百草味等地!”

“若可为之,短时间来看,京城的繁华似乎减弱了,实则,三十六坊皆有种子。”

“只需要等待,京城的繁华会超越先前数倍乃至于十倍以上。”

“连京城周边的许多地方都能够享受这般好处。”

“更有如今京城这般天候,已经有些水灾的迹象,接下来果然降下绵绵大雪。”

“真的要成灾了。”

“是灾难!”

“也是契机!”

“果然出现那个局面,完全可以取一二之地,尝试用心为之,效果出来了,别的坊也会自动仿效。”

“殿下可有兴趣?”

“……”

秦钟一口气说了许多。

殿下如今领着工部的差事,而行刚才自己整理京城地下水道之事,改造三十六坊之事,无论如何都避不开工部的。

今岁,殿下多在京城之外行走,明岁……应该会安稳一些,也许不会,却不影响太多。

京城!

国朝的京城!

和自己印象中的京城相差太远,太远!

身为国朝的国都,眼下的京城……距离心中真正的京城差了许多许多。

脏乱!

因厕所和水泥要道的修建,已经有些改善。

还不够。

远远不够。

真论其繁华,江南的一些大城都不逊色京城,也就是京城有皇城的缘故。

非如此!

难料!

而京城的根基很好,只要给予好好的梳理,好好的改造,完全可以大变样。

欲要做到那些,以自己的身份地位……现在不足够,改造三十六坊……就是顺天府尹都不一定有那个底气提出来。

恒王不一样。

若然提出来,以眼下京城形势,陛下认可的可能性很大,期时行之,好处就出来了。

自己还真想要看到三十六坊大变样后的京城!

别的不敢说,干净、漂亮、繁华、秩序……定然胜过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