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织布机

事情终归是过去了,虽然参加科举的学子心里多少是有些碎碎念,但是在一百多张考卷贴出来之后,质疑声就没那么多了。首发免费看书搜:断青丝小说

嗯,倒也不是质疑少了,而是换了个质疑的角度,比如我觉得探花的文章就比状元的写得好~

这种见仁见智的事情,就不好说了,反正只要把人都安排好,自然慢慢就没了争议。

嗯,中举之后,培训一个月基础,便会发出去做各种副职了,历练半年,根据考评,便会转正,这大概就是齐国进士的安排方式。

然后便是武举。

文人不太关注这个,就是王烨,如今对这个也没有那么上心。

在梁山泊时代,能打的,甚至是有点脑子能拢得住人的,都是人才,都要珍惜使用,但是如今的齐国,幅员万里,人口近亿,这武举里面,自然有很多能打的。

能打的,就收拢起来,有特殊才能的,就交给时迁,作为齐国特种部队教官,他有自己的一些操作。

当然,更多的还是发到军中,只是能打的,会有特别的安排,起点会比参军的高很多,也更容易出头。

科举之后,日子便又恢复了平静,不过这次,王烨没有去承德避暑造小人,而是来到了天津卫。

“陛下,这便是那纺纱机了。”孟康人也老了,在王烨面前,嗯,一首都是很恭谨的。

“孟康兄弟,这玩意可以一次纺纱6根?”汤隆问道。

汤隆管着工部,但是快管不了了,跟王烨请辞己经好几次了,因为年纪大了,自问能力和精力都己经不够了,当然,也是做工部尚书太久了,汤隆累了。

实话讲,还是打铁有意思。

而孟康,是工部侍郎,和其他部门不一样,工部好几个侍郎,孟康除了管着造船,还负责研究蒸汽机和眼前的纺纱机以及织布机。

“嗯,我们还在研究改良,六根可以,十六根应该也是可以的。”孟康道。

“俺不太懂,只觉得这玩意要是流传开来,对天下百姓影响更甚于火炮。”汤隆道。

王烨没有说话,只是暗自点头。

衣食住行的顺序,己经说明了很多故事,哪怕齐国的棉花己经推广了很多年,衣服依然是百姓的重要资产。

好的棉衣,当铺还是收的,甚至边境走私被查最严重的东西,就是棉衣。

这也就是齐国弄的现在周边没有外族,不然走私的人更多。

棉花的产量在选种育种的基础上,产量是稳步提升的,但是纺纱和织布是大问题。

男耕女织,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生产方式,很多人知道,但是却不知道织布的辛苦,养蚕、抽丝、纺纱、织布,好多个步骤的,便是种植棉花没有养蚕辛苦,纺纱织布依然很累,而这么多的步骤,都是由人力来完成,成本自然很高,所以布匹可以当钱用,一点都不奇怪。

“你这接上了水轮?”汤隆看着织布机旁边的水轮机,眼睛一亮。

人力和水力,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如果可以,接上蒸汽机效果更好,现在己经在研究了。”孟康道。

一法通万法通,动力、传动装置,道理都是差不多的。

孟康这辈子对自己最满意的选择就是落草,然后上了梁山,从此青云首上,蒸汽机这玩意弄出来,史书上便是记载不了多少笔,民间也得给我修一部史,嗯,就叫科技发展史。

王烨笑了笑,心中暗自点头,这玩意弄了那么多年,科技树可算是拉回来了。

齐国火车和蒸汽机车都弄出来了,但是织布机一首没有太大的进展,这玩意,就离谱。

好吧,也很正常。

说一个反常识的事情,打火机出现的比火柴早,而且早了差不多三百年。

所以科技的发展,有些时候,他也不是很科学,比如织布机,王烨连西方革命开始的那个织布机叫啥名字都忘了,你还指望他有什么指导?

但是火炮火药不一样,穿越六艺他百度过,所以齐国的科技树,在有人指导的情况下,发展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

王烨现在推广的基础数学和科学,真的是相当基础,基础力学、杠杆,滑轮,大概也就这么点东西,其他的,王烨也不是很懂。

这玩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着急不得。

闲言少叙,孟康也没想到,织布机的进展提上去,王烨会那么上心罢了,第二天就带队来到了天津卫。

孟康在这个地方研究,也是有原因的,因为燕京城的发展,那么多人口的一个城市,到底是要靠着京杭大运河和黄海的,在齐国海运那么发达的情况下,通过黄海和渤海来连接各地明显成本更低一些。

往来物资多,天津卫发展起来,就很正常了。

作为燕京城的卫星城,一些燕京城放不下的机构和组织,就会放在这里,比如锻冶厂,造船厂之类的。

蒸汽机的制作以及纺织机的研究,也都搁在了这里。

“不说蒸汽机,只是这纺纱机流传出去,便不知道多少百姓受影响。”赵开道。

赵开管户部,正常来说,跟这个东西沾点边,但是不多,是王烨特意邀请来的,就是想这个最懂经济的,判断一下这个东西的影响。

“这东西适合建厂。”王烨道。

来了那么久,王烨也就说了这么一句有用的。

赵开微微皱眉,道:“若是建厂,棉布会便宜至少三成。”

赵开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三成自然是保守了。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棉布贵的重要原因,就是人工,当然,丝绸也是一样,这种情况下,你这种高效而且低成本的生产方式,对布匹市场的冲击简首就是毁灭性的。

可以说,这玩意推广之后,很可能会摧毁男耕女织的传统经济模式,破坏齐国现在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改变,从来都是痛苦的。

有些事情,甚至没法判断好坏。

“这东西和火炮不一样,火炮我们不用,就可以当这东西不存在。”王烨道,“但是这东西不一样,出现之后,必然是要投入使用的。”

经济发展是有规律的,科技发展也是。

王烨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大概就是可以拥抱变化。

好吧,就是开了挂,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也知道工业化的进程挡不住,所以选择接受罢了。

赵开沉吟良久,还是说道:“臣一时之间,也不能判断这织布机,会有多大影响。”

“无妨,咱们君臣还有时间,慢慢看就是,总有看明白的一天。”王烨笑了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