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小鹌鹑 作品

第945章 应对之策

“大汗还有什么吩咐?”

伯颜疑惑转身问道。

忽必烈幽幽开口道:“朕告诉你多次了。

以后不要再叫大汗,要叫朕陛下。”

伯颜躬身道:“臣遵旨,大...陛下。”

“朕是要问你,北面城墙由何人防守?”

伯颜答道:“回陛下,北门由董文炳防守。

他带兵稳妥,轻易不会中敌人奸计。

还请陛下放心。”

忽必烈微微摇头道:“朕以为不妥。

董文炳的确是个良将之才。

可他如今身染疾病。

朕也寻良医给他诊治过几次,可惜都收效甚微。

朕恐他命不久矣。

北门乃大都防守薄弱之处。

单靠一个董文炳怕是难以应付。

这样吧,南面的城门你就不要再管了。

带上你的人马去北门防守。

务必要保证北门的安全!”

伯颜不解道:“陛下,这是为何?

敌人从未踏足过大都,又怎么会知北门防守薄弱?

何况若是臣撤往北门,那南门又该由谁来负责?”

“之前你也曾对朕说起过。

这支庞大的敌军来历不明。

说不得他们就能知晓北门防守薄弱之事。

这一点不得不防。

至于南门的防守,你就无须担心了。

朕会亲自带人前往。”

忽必烈傲然的站立起来。

这位草原霸主身上的气势让伯颜有些难以招架。

伯颜大惊道:“可是陛下,这会不会太危险了?

敌军中的火器可是相当的猛烈。

臣之前之所以数次战败,都是因为城墙被火器炸塌所致。

陛下若是亲冒风险,臣怕是...”

“无妨,朕自有分寸。

大都不比宋人的城池,没有那么容易就被炸塌。

何况朕也不会亲自去往城墙。

只是督战而已。

具体的战事朕会让玉昔帖木儿和阿塔海负责。”

伯颜听到这儿微微的放下心来。

阿塔海他再熟悉不过了。

襄阳之战时阿术为平章元帅,阿塔海则是其督军。

其后南下灭宋,阿塔海也曾短暂在伯颜麾下效力。

战争结束后他被忽必烈调回大都担任中书右丞。

且据小道消息,忽必烈有意提拔他担任下一任的左丞相。

至于玉昔帖木儿这人伯颜就不是很熟悉了。

他只知道玉昔帖木儿的祖父是成吉思汗麾下四杰之一的博尔术。

但是玉昔帖木儿本人却没有什么像样的履历。

只是在元廷之中担任一个不痛不痒的御史大夫之职

或许是看出伯颜的疑惑,忽必烈微微笑了笑。

“你是不是在想玉昔帖木儿是否可堪大用?”

伯颜有些羞愧的摸了摸脑袋。

“放心吧,朕有识人之明。

如同当年朕一眼就看中了你一般。

玉昔帖木儿如今虽然是声名不显。

可他的一身才华不亚于其祖父博尔术。

只是因为他尚年幼,朕一直没有外放他带兵出征。

但是他的本事朕却是知道的。

有了他们二人相助,南门可保无虞。”

见忽必烈说的如此坚定,伯颜的心彻底放下了。

“既然陛下有了决断,那臣就照陛下旨意办理。

现在臣就去带人赶往北门。

只要臣在,那北门就在。”

伯颜郑重其事的向忽必烈鞠了一躬。

忽必烈心中突然打了个突突。

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似乎此次一别后他们君臣再也无法相见了一般。

猛地摇了摇头将这个想法抛诸脑后。

忽必烈深吸一口气道:“去吧,这次就全靠你们诸位同心戮力了。

若是大都有失,我蒙古将再次流亡漠北苦寒之地。

朕这里拜托了。”

伯颜深深望了忽必烈一眼后转身离去。

“来人,速将玉昔帖木儿、阿塔海、廉希宪等人给朕唤来。”

待到伯颜走后,忽必烈叫过一名小太监吩咐了一句。

这个廉希宪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他是高昌的畏兀儿族人,也就是蒙古人口中的色目人。

此人身材高大,文武双全。

他自幼熟读儒家典籍,被人称为廉孟子。

自十九岁开始他就进入忽必烈府邸担任宿卫,在后来忽必烈南征北战时为其出谋划策。

因此算得上是忽必烈的心腹之人,忽必烈自然也很重用他。

而后他也曾短暂的担任过元朝的宰相。

攻陷襄阳后他被任命去往荆州之地安抚民生。

只是后来身体抱恙,故而返回大都休养。

据史载他死后被忽必烈追封了文正的谥号。

众所周知,文正可以算得上是文人最高的谥号了。

无数人梦寐以求却得不到。

而廉希宪不仅被追封文正,而且是唯一一个以异族身份得封的文人。

因为廉希宪对汉人的事情十分熟悉,所以忽必烈才会把他一起叫来问事。

至于为什么没有直接召见汉人出身的文官,那也是有原因的。

蒙古人虽然歧视汉人,但是忽必烈对有才华的汉人还是很重视的。

像是张柔张弘范、史天泽、刘整这样的汉人武将。

以及刘秉忠、姚枢、张文谦、郭守敬这样的文臣。

武将不用多说。

这些人近年来陆续去世,已经没有几个还活着的了。

而文臣中又以刘秉忠为首,其他人都算得上是他的学生。

他也是忽必烈最为倚重的智囊。

相当于诸葛亮之于刘备、王猛之于苻坚。

可惜刘秉忠已经故去五年。

其他人要么不受忽必烈重用,要么就是不擅长政治和军事。

忽必烈无奈之下也只能让廉希宪代劳了。

因为他实在是搞不清楚城外这支大军到底是什么来路。

不多时三人便来到了忽必烈的面前。

“陛下。”

廉希宪率先躬身施礼道。

“善甫无需多礼。

你身体尚未痊愈,朕把你找来也是于心不忍啊。”

忽必烈看着饱受病痛折磨的廉希宪,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廉希宪也是伴随他一路走到今天的近臣。

如今却成了这个样子。

“陛下不必介怀,臣的身体还算康健。

不知陛下今日召臣来所为何事?”

廉希宪勉强笑了笑,面色苍白的他张嘴问道。

忽必烈微微摇了摇头。

最终叹了口气说道:“大都城外来了一支规模庞大的敌军。

如今四门皆已被围,情势万分凶险。

朕不得已之下才请善甫来此。

想问问你的意见如何。

还有就是想让善甫弄清这支敌军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