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己卷 卷入,愈深
陈淮生摇摇头:“蓼县属于义阳府,而义阳府那时候属于凌云宗的势力范围,重华派大本营在朗陵府,而蓼县素来也不被凌云宗打上眼,一个小县而已,而晏紫应该是很年幼的时候就被南楚来人看中带走了,前几年我也只知道她修行进境不慢,但没想到居然能跟上尺媚的进度,现在看来,她的心思甚至比尺媚都更深沉呢。”
陈淮生回忆起自己认识晏紫那一日开始的种种,也得承认晏紫的复杂经历可能让她自小就相当独立成熟,这么些年来独自在异域宗门中打拼,肯定对世事有她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难怪沧海宗都能同意让她来和自己接洽,这恐怕也不仅仅只是她和自己相熟那么简单。
“沧海宗当年就能把手伸入到大赵境内来,足见他们的野心,只可惜道宫这么多年来碌碌无为,完全忽略了这些周边势力的威胁,里边那些宗门世家除了争权夺利,什么事情都没做成,也难怪现在赵氏一族分崩离析,竟然人人都有点儿拍手称快的感觉。”丁宗寿还有些愤愤不平的味道:“只可惜我们大槐山实力还是差了点儿,重华派又被令狐醉这帮九莲余孽给折腾废了,这一番如果赵氏覆灭,几大宗门,西唐人,南楚人,还有白石门和云龙宗、大成宗这些,估计都能在其中饱餐一顿。”
听得丁宗寿这般说,陈淮生也有些好笑,没想到这个老杆子居然还有这么大的火气,一门心思觉得大槐山也该在这其中分食一勺。
“丁师伯,不急,我们还有的是时间,如果能拿到皇旗,要不了二十年,我们就能彻底把燕州变成我们的大本营,幽州和晋州我们也能插足,到那时候,渡河南下,弋郡和济郡,凭什么不该有我们一份?”陈淮生悠然道。
丁宗寿心中也是一阵火热,他也就是看准了陈淮生的野心,才会如此干脆利索地表明态度。
令狐醉那种尸居余气的角色,就算是拉拢一大帮九莲余孽又能如何?
既无远大目标,有缺乏后劲潜力,以为报团取暖就能重现九莲宗昔日盛景,可九莲宗本来就是一个松散不堪的宗门,从来也没有什么盛景,在道宫里也就是一个摆设,令狐醉还以为他雄才大略能做出什么壮举来,纯粹就是痴人说梦,丁宗寿根本就不看好。
晏紫返回将与陈淮生商谈情况告知了宗门长辈,碧蛟元君与对手的对战也已经停战,邹奋之与唐云台,也就是那个与碧蛟元君交锋的润魄中境强者,相商后,也基本接受了这个建议。
他们来的目的是捞取利益,顺带要打击消灭大赵内部可能促成统一的势力,像大槐山这种立足河北,对大赵来说更像是一支分裂力量的势力,他们当然不愿意与其为敌。
至于说金明池的灵宝灵物,大槐山用他们的实力证明了他们有资格分一勺羹,修仙界就是如此,以实力论英雄,那就该人家分一勺羹。
陈淮生首选了玄珠坛,那华真炉就给沧海宗拿下了,接下来的赤鲫和红莲玉籽被沧海宗拿下了,大槐山这边无奈之下也只能接受元鲑、墨玉菰和黄花芡菇。
好在之前也有约定,陈淮生用元鲑加墨玉菰从沧海宗那边换来了十六条赤鲫和部分红莲玉籽。
金明池这边的交易就算完成。
想到金明池这边都是如此,陈淮生估计在玉津园那边只怕情况也差不多。
没有沧海宗,也会有紫金派或者芈氏、熊氏这些外来势力,现在都发现了汴京城内原来的几大宗门都已经自顾不暇,混战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完全超出了大家的控制范围,这样一来难免让沧海宗这些宗门心思浮动。
现在他们就是一边观察,一边择机动手,总而言之,要让对大赵各方势力,尤其是天云宗、万象派和花溪剑宗代表的主流超级宗门这一方无法占据上风,要尽可能让这几家陷入混战中去。
太华道算是一个例外,它和天云宗、万象派以及花溪剑宗站到了对立面,而云龙宗、白石门也与太华道处于同一战线,西唐人加入了这一战线,使得整个局面处于一种相对僵持的状态下,这也是南楚人最乐见的。
一旦西唐人或者云龙宗、白石门这一边扛不住,又或者有哪一方要加入天云宗那一方改变态势,南楚人就要加入进去继续维持混战平衡,但现在似乎还不需要,大槐山这个意外因素在南楚这边看来,有南楚四大宗门和芈、熊二氏,足以压制住任何一个意图助力天云宗那边取胜的希望。
在知悉大槐山并不打算再介入大赵诸宗的内战中去后,沧海宗这边态度也和缓了许多。
这倒也不是欺骗沧海宗,在没有获得赵定保确切消息之前,大槐山的主要目标就是搜刮灵宝,尽一切可能捞取占有能拿到手的一切东西,如果到最后赵定保仍然没有消息,那么陈淮生也不打算在汴京城里逗留太久,随时可以选择离开返回河北。
对陈淮生来说,汴京城中的混乱局面对未来十到二十年可能都要以深耕河北为主的大槐山没有太大意义,拿到足够利益,就该是回去之后好生埋头修行,壮大宗门实力了。
不过很显然这种好事不会这么轻易就落到陈淮生头上。
寇箐的消息还是来得很快的,赵定保现在躲在了宣德门外的太平坊。
虽然寇箐通过寇家这边的渠道联络上了赵定保,但是已经被内部背叛吓破了胆的赵定保却不敢轻易相信人,不愿意再直接露面,只是通过下边人来传递消息。
他们给陈淮生的消息是如果想要拿到邗山道和汤水道那面皇旗,就需要击杀赵武魁和赵武升,而现在赵武魁和赵武升以及另外一名赵氏紫府赵武弘,前两者背叛了他,而后者则是赵定坤的支持者,而且也是劝说赵武魁和赵武升背叛赵定保的关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