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青年啊 作品

第二白八十三章 院士教我做口红

    中午放学,杨兴武去了一趟供销社,他本想看看这个时代口红,结果到了后大失所望。

    眼前的口红,像极了两元店的那种,光看包装就知道粗制滥造,上面还落了不少灰,一问价格十几块,赶上他大半个月的津贴了。

    以他现在的财力自然买的起,但他不想当这个冤大头。

    入冬后,供销社的化妆品卖的快了不少,女生们多是钟爱一些雪花膏和蛤蜊油。

    这个时代的蛤蜊油,包装还是很原生态的,都是用贝壳装的蛤蜊油。

    杨兴武站在一旁看了好一会儿,口红一个也没卖出去,难怪落灰,雪花膏蛤蜊油颇受女生喜欢,凡士林卖的最火,价格也最便宜,也叫棒棒油,手指大小,一毛钱一棒,去年冬天他手上起冻疮的时候,就抹的这种东西。

    看了一会儿后,没看到想要的东西,杨兴武径直离开了供销社,原本他还想在供销社问问有没有制作口红的原料,想了一下他就放弃了,他要的这些东西供销社还真没有,还不如去中药房去买。

    在几十年后制作个手工口红,可以说是件比较简单的事情,直接购买口红粉、白蜡、植物油等和各种模具,只要做过小实验就能轻易完成。

    但在这个时代制作手工口红,还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首先制作口红就需要红色素,八十年代,本土连口红品牌都没有,更别说花钱买口红粉了,真的是有钱都花不出去。

    好在他可以拿植物色素萃取,虽然麻烦点,对他来说也不算太难的事情。

    虽然现在我国还没有本土口红,但我国的传统化妆品胭脂还是非常有名的,他可以拿胭脂的原材料提取红色素,用以制作口红。

    想到这些,杨兴武倒是没有太过慌乱,打算下午下课后去图书馆查查资料。

    下午的课上完后,杨兴武去了图书馆,找到了有关胭脂的资料。

    古代制作胭脂的主要原料为红蓝花,又名红花,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属于菊科,是我国汉代以来频繁记载和经常使用的药物、染料和美容化妆品原料。

    红蓝花原产埃及,约在汉代经中亚传入我国,花色泽红润鲜美,花可入药,通经活血、主治妇女病。

    魏晋以后,红蓝花被广泛种植。

    《齐民要术》中论述了红蓝花的栽培技术及胭脂的制造工艺方法。

    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到了南北朝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加入牛髓、猪胰等,成为稠密润滑的脂膏,也就成了胭脂。

    杨兴武了解完有关胭脂的资料,打算明天去中药房买红蓝花,既然这玩意可入药,大概率能在中药房买到。

    现在红蓝花的花期已过,让他现摘也不太现实。

    第二天,杨兴武上完课,打算去一趟城里,结果被余利民喊了过去。

    杨兴武把书交给孙俊才,来到余利民办公室敲门走了进去。

    “老师,您找我?”

    杨兴武有些激动地走进办公室,他以为是外汇管理局的钱到账了,满心欢喜地跑了过来。

    “对,这些钱你拿上!”

    余利民说着,指了指桌子上的一堆大团结。

    “啊?老师,你这是?”

    杨兴武闻言看了看桌上的钱,已然明白了过来,但他扔故作疑惑的问道。

    “行了,别打哑谜了,这是你两万美金的换的钱,时间晚了一点,凑这些钱也要不少时间,我就占点便宜,这一共六万,你数数!”

    余利民直接捅破了窗户纸。

    “啊!老师是这事儿啊?您按官方汇率走就好,我咋能占您便宜?”

    杨兴武听到这话,这才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

    “按官价来你太吃亏了,民间汇率都到一比五、一比六了,就这都是我占便宜了,你拿上吧!这些钱不少,不要乱花,把钱存好!”

    余利民听到杨兴武的话,摆了摆手。

    “老师,这些钱我捐给学院吧!军训想必花了不少钱,有了这些钱,咱们学院的压力也小一点,还能给贫困的同学多发些补助,毕竟百万外汇的钱也快到了,到时我就不缺钱了。”

    杨兴武真心实意的说道。

    暑期的军训,虽然不知道余教授如何说动了学校,几百人一起去春城军训和慰问,来回路费吃喝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油画创汇的时候,要不是有老师的担保,他也没有现在的成绩,直接给老师送钱不合适,把这些钱捐给学院,也算是对老师的报答。

    “你能这么想,我很高兴,但是现在这些钱你得拿上,毕竟这是你和我换汇的钱,捐了成何体统?

    如果你真的想捐,等你创汇的钱到账后,你想捐多少,我绝不阻拦。”

    余利民听到杨兴武的话,欣慰之余,又语重心长地叮嘱了一番。

    “老师,我知道了!”

    杨兴武听到这话,当即走到办公桌跟前,拿起钱数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后,这才点了点头。

    “老师,没错,一共是六十捆,每捆一千,合计六万。”

    “嗯,这个包你也带上吧!拿这么多钱出去,别人看到也不好。”

    余利民看到杨兴武的动作点了点头。

    杨兴武闻言拿起桌上的布袋,把钱都装了进去,跟余利民告别后,这才离开。

    离开办公室后,杨兴武感慨不已,这个时代的老师,大多数都值得人们尊敬,然而几十年后,学阀盛行,学生们被剥削,某些无良导师甚至连学生几百块的津贴都贪,论文造假更是成为常态,小学生初中生都能发表各种学术期刊,这里面有多少怨种学生的付出,光是想想就让人觉得窒息。

    比起那些鼠辈,这个时代的老师堪比圣人!

    算算时间,那些无良导师,应该就是他们这一辈成长起来的人,算是他的同辈人,再想想那些各种逆天言论的专家,这让他感到有些疑惑,明明他遇见的老师和学生大家都很好,为什么几十年后会变成这个样子?

    杨兴武想了许久,也只得出一个初心易得始终难守的结论。

    离开经济楼,杨兴武去了趟银行,把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