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阁 作品
第887章 好主意
牌子正面,上方用古朴的书法字体写着“传统玩具小百科”,下面详细介绍了每种玩具的来历、玩法,文字旁还配有生动形象的简笔画,比如画着一个小孩正在开心地抖空竹,旁边则是对空竹玩法的说明。而在牌子的背面,预留了一块空白区域,显然是准备用来书写四合院的故事。
刘梅说:“我朋友说按照这个设计做出来,保证又结实又好看,而且价格也合理。”
赵强点头称赞:“行,就让他按这个做吧。对了,四合院故事大家都想得怎么样了?”
这时,赵父清了清嗓子说:“我先说一个吧。以前啊,咱们四合院每年春节都有个特别的习俗,就是大年初一清早,孩子们要在院子里给长辈们拜年。那时候,长辈们会在院子中间摆上一张桌子,上面放着各种好吃的,像蜜饯、果脯啥的。孩子们规规矩矩地磕头拜年,长辈们就会给孩子们发红包,然后大家一起分享那些好吃的,整个院子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张奶奶也接着说:“我也有一个。有一年夏天,突然下了一场大暴雨,院子里积了很深的水。大家齐心协力,拿着盆啊桶啊往外排水。孩子们也没闲着,帮着递东西,虽然忙得一身汗,但那种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感觉,到现在我都忘不了。”
王丽笑着说:“这些故事真好,充满了生活气息。等都收集好了,让刘梅的朋友选一些精彩的写在牌子背面,肯定特别有意思。”
又过了几天,周胜联系的捏面人老师傅答应了来四合院教孩子们和游客捏面人,王丽同事的妈妈也同意来教剪纸。
儿童活动区域这边,园林师傅带着人已经开始对老槐树进行加固处理。粗壮的支撑木从不同方向稳稳地支撑着树干,工人们细心地对树根周围的土壤进行加固和改良。
与此同时,赵强和赵刚兄弟俩把采购回来的传统玩具都整齐地摆放在活动区域的架子上。王丽和刘梅指挥着人搭建凉棚,挂上红灯笼,摆放好桌椅。小宇和婷婷等孩子们则在一旁帮忙浇水种花,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就在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时,又一个新状况出现了。负责搭建凉棚的工人在施工过程中不小心弄坏了四合院的一段围墙。这围墙虽然不算太长,但却是四合院整体风貌的一部分,而且如果不及时修复,可能会影响到四合院的安全性。
赵父看着损坏的围墙,眉头紧皱:“这可怎么办?这围墙修起来也不是个简单事儿啊。”
周胜心里也有些着急,但还是安慰大家说:“大家别急,咱们先看看这围墙损坏的情况,然后找个靠谱的泥瓦匠来修。费用方面,咱们再商量。”
赵强担心地说:“周胜,之前为了老槐树已经花了一笔钱,现在修围墙,资金会不会更紧张了?”
周胜思索了一下说:“确实是个问题,但围墙也不能不修。咱们先找泥瓦匠问问价格,要是超出预算太多,我再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找社区申请点补助。”
赵刚说:“行,那就先这么办。周胜你赶紧联系泥瓦匠吧,这事儿也不能拖。”
周胜点点头,立刻开始联系认识的泥瓦匠。没过多久,泥瓦匠就来到了四合院。他仔细查看了围墙损坏的情况后,表示修复这围墙大概需要一千五百块左右。
周胜把价格告诉大家后,众人都陷入了沉默。这笔费用虽然不算特别高,但对于原本就有些紧张的资金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张奶奶突然说:“孩子们,要不咱们发动一下四合院的居民,大家凑凑钱吧。这四合院是咱们共同的家,修围墙也是为了大家好。”
赵父眼睛一亮:“张奶奶说得对!咱们四合院一直都是齐心协力的,这点困难难不倒咱们。”
赵强也点头:“行,那就按张奶奶说的办。我这就去挨家挨户通知,看看大家愿意出多少。”
于是,赵强和赵刚开始在四合院里挨家挨户地说明情况。居民们听说要修围墙,都非常支持,纷纷慷慨解囊。有的拿出一百,有的拿出两百,就连平时生活节俭的王大爷,也从自己的积蓄里拿出了五十块,说道:“这四合院就是我的家,围墙坏了,我也得出份力。”
不到半天时间,大家就凑齐了修围墙所需的费用。周胜看着手中的钱,心中满是感动:“大家这么齐心协力,还有什么困难是咱们解决不了的呢?”
泥瓦匠很快就开始动工。他熟练地调配着水泥,一块块地砌着砖头。赵强和赵刚兄弟俩也没闲着,在一旁帮忙递工具、运材料。孩子们好奇地围在旁边,看着泥瓦匠的一举一动,眼中满是新奇。
在泥瓦匠专心修围墙的同时,刘梅也在和她做广告设计的朋友紧锣密鼓地商量牌子制作的细节。朋友根据大家提供的四合院故事,精心挑选了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巧妙地融入到牌子的设计中。为了让文字与图案搭配得更加完美,他们反复修改,甚至连字体的大小、颜色都斟酌了许久。
王丽联系的剪纸老师,也就是她同事的妈妈李阿姨,提前来到四合院熟悉环境。她看到老槐树被精心加固,周围的布置充满了传统韵味,不禁赞叹道:“这院子真有老北京的味道,在这儿教孩子们剪纸,氛围再好不过了。”王丽陪着李阿姨四处转了转,详细介绍了四合院接下来的规划,两人还一起讨论了剪纸课程的安排。
周胜联系的捏面人老师傅陈师傅,也传来了好消息。陈师傅不仅答应带着自己多年来的得意作品来展示,还表示会毫无保留地把捏面人的技巧传授给孩子们。他说:“现在愿意学这些传统手艺的孩子越来越少了,能在这么有底蕴的四合院里教孩子们,是我的荣幸。”
然而,就在围墙即将修好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四合院所在街道通知,近期会有一次卫生大检查,要求各户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确保不留死角。这让大家刚刚放松的神经又紧绷了起来。
赵父看着院子里还未完全清理规整的杂物,有些发愁:“这卫生检查来得可真不是时候,咱们现在又要忙儿童活动区域的事儿,又要搞卫生,时间来得及吗?”
周胜安慰道:“赵大爷,您别着急。咱们四合院人多力量大,大家分工合作,一定能在检查前把卫生搞好。”
于是,周胜迅速组织大家开了个简短的会议,分配任务。赵强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负责清理院子角落里堆积的杂物,运到指定的垃圾处理点;赵刚和王丽则带着一部分人打扫院子地面,擦拭门窗;刘梅和张奶奶等几位长辈负责整理室内的物品,确保室内整洁有序;孩子们也不闲着,被安排去捡院子里的小垃圾,还负责给干活的大人递水。
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赵强他们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那些沉重的杂物搬上三轮车。有些杂物因为放置时间太久,上面布满了灰尘和蜘蛛网,他们也顾不上脏,一趟又一趟地搬运着。赵刚和王丽拿着扫帚,仔细地清扫着每一寸地面,连砖缝里的灰尘都不放过。他们一边扫,一边讨论着等卫生检查过后,要在院子里种上一些什么花草,让四合院更加美观。
刘梅和张奶奶在屋里,把桌上的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将衣柜里的衣物分类叠放。张奶奶一边整理,一边回忆着过去的日子:“以前这四合院虽然没现在这么讲究,但也是干干净净、热热闹闹的。现在咱们要把老四合院的精气神儿都找回来。”刘梅笑着点头:“张奶奶,您说得对。等咱们把这些都弄好,四合院肯定焕然一新。”
孩子们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在院子里认真地捡着垃圾。小宇看到地上有一片小小的纸屑,赶紧跑过去捡起来,放进垃圾袋里,还得意地对婷婷说:“婷婷,你看我又捡到一个垃圾,等下看谁捡得多。”婷婷不甘示弱:“我肯定比你捡得多。”两人你追我赶,倒也为忙碌的氛围增添了几分童趣。
经过大家一整天的努力,四合院终于焕然一新。杂物清理得干干净净,地面光洁如镜,门窗明亮得能映出人的影子,室内物品摆放得井井有条。院子里还摆放了几盆刚刚搬来的月季花,粉色的花朵娇艳欲滴,为四合院增添了一抹亮色。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一切准备就绪时,麻烦事又接踵而至。负责制作牌子的厂家突然打来电话,称由于原材料供应商出了问题,原本承诺的木质材料无法按时供应,这意味着牌子可能无法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制作。
赵刚一听就急了:“这可怎么办?儿童活动区域马上就要开放了,没有牌子介绍传统玩具和四合院文化,那多可惜啊!”
刘梅也有些着急,但她还是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大家先别急,我马上联系其他厂家,看看能不能找到替代的材料,尽快制作出牌子。”
刘梅迅速在网上搜索相关厂家,一家一家打电话询问。然而,大多数厂家都表示近期订单已满,无法承接加急订单。好不容易找到几家有能力制作的,却又因为距离太远,无法保证按时送达。
周胜看着刘梅焦急的样子,说道:“刘梅,你先歇会儿,我也帮你一起想办法。对了,咱们问问社区,看他们有没有认识靠谱的制作商家。”
赵强也说:“是啊,说不定社区能帮上忙。而且咱们也可以在四合院周边打听打听,说不定有一些小的手工作坊能做呢。”
于是,大家兵分几路。刘梅继续联系网上的厂家,不放过任何一丝希望;周胜去社区寻求帮助;赵强和赵刚则在四合院周边的胡同里四处打听,询问有没有能制作木质牌子的手工作坊。
周胜来到社区办公室,向社区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十分重视,立刻帮忙联系了几个之前合作过的广告制作商家,但可惜的是,这些商家也都无法满足四合院的紧急需求。
赵强和赵刚在胡同里一家一家店铺询问,走了十几条胡同,问了几十家店,却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手工作坊。就在他们有些灰心丧气的时候,赵刚突然想起,之前在一个朋友那里听说过,在离四合院不远的一条小巷子里,有一位老木匠手艺精湛,或许他能帮忙。
两人立刻按照朋友提供的大致方向寻找。那条小巷子十分隐蔽,他们找了好久才找到。走进小巷,只见一家老旧的院子门口挂着一块小小的牌子,上面写着“木工坊”。两人心中一喜,赶忙敲门。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傅打开门,疑惑地看着他们。赵强赶忙说明来意:“老师傅,我们是附近四合院的,想制作一些介绍传统玩具和四合院文化的牌子,现在时间紧急,您这儿能不能帮忙制作啊?”
老师傅打量了他们一番,说道:“制作牌子倒不是难事,只是我最近手头也有些活儿,时间上可能有点紧。”
赵刚急忙说:“老师傅,您看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这对我们四合院来说特别重要,关系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呢。”
老师傅犹豫了一下,看着两人诚恳的样子,最终点了点头:“行吧,看在你们这么用心的份上,我就接下这个活儿。不过材料得你们自己想办法,我这儿没有合适的木材。”
赵强和赵刚大喜过望:“没问题,老师傅,材料我们来解决。您看大概多久能做好?”
老师傅思索了一下:“如果材料及时送到,最快三天能完成。”
赵强和赵刚谢过老师傅后,立刻赶回四合院,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众人听后,都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大家又开始为寻找合适的木材忙碌起来。周胜通过朋友联系到一家木材厂,可惜对方只有一些尺寸不太合适的木材。刘梅则发动身边所有的人脉,在网上发布求购信息。
就在大家为木材的事情发愁时,小宇的爸爸突然想起,他们单位仓库里有一批之前剩余的优质木材,尺寸和质量都很适合制作牌子。他赶忙联系单位领导,经过一番沟通,领导同意将这批木材捐赠给四合院。
木材的问题解决了,大家赶紧把木材送到老木匠的工坊。老木匠看到这批木材,连连点头:“这木材不错,用它做出来的牌子肯定结实又好看。”
在老木匠专心制作牌子的这几天里,四合院的其他准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王丽和李阿姨一起精心设计了剪纸课程的内容,从简单的花卉剪纸入手,逐步引导孩子们掌握复杂的人物和动物剪纸技巧。李阿姨还准备了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作为展示,那些剪纸仿佛有生命一般,栩栩如生,让大家对即将开始的剪纸课程充满期待。
陈师傅那边也没闲着,他带着自己多年来精心制作的捏面人作品来到四合院。这些面人有神话故事中的孙悟空,手持金箍棒,威风凛凛;有可爱的十二生肖,每一个都神态各异,萌态十足。孩子们围在陈师傅身边,眼睛里满是好奇与惊叹,不停地问着各种问题。陈师傅笑着耐心解答,还现场给孩子们展示了简单的捏面人手法,不一会儿,一个小巧的面人花朵就出现在他手中,孩子们纷纷鼓掌叫好。
与此同时,赵强和赵刚又对院子里的儿童活动区域进行了最后的布置。他们在老槐树旁摆放了几张古朴的木桌和凳子,用来作为孩子们学习传统手艺的工作台。还在四周的墙壁上挂了一些老北京的照片,有胡同里卖糖葫芦的小贩,有街头踢毽子的孩子,这些照片生动地展现了老北京的生活风貌,让整个活动区域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然而,就在距离儿童活动区域计划开放还有两天的时候,意外又发生了。天气预报显示,一场罕见的暴雨即将来袭。赵父看着阴沉沉的天空,忧心忡忡地说:“这场暴雨要是来了,咱们这刚修好的围墙和布置好的活动区域可别被冲坏了啊。”
大家的心情一下子又沉重起来。周胜立刻组织大家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措施。有人提议用沙袋加固围墙底部,防止雨水渗透导致围墙倒塌;有人建议把活动区域里的贵重物品和展示品先搬到室内妥善保管。
说干就干,赵强带着几个年轻人去附近的建材店购买沙袋。等他们把沙袋运回来的时候,天空已经开始飘起了小雨。大家顾不上休息,立刻在围墙底部码放沙袋。女同志们则和孩子们一起,小心翼翼地把陈师傅的捏面人作品、李阿姨的剪纸作品以及那些老北京照片搬到屋内,仔细地摆放好,还用防潮布遮盖起来。
暴雨如期而至,豆大的雨点砸在地面上,溅起高高的水花。狂风呼啸着,似乎想要把四合院的一切都吹倒。大家守在四合院里,心里都有些忐忑不安。赵强和赵刚时不时地冒雨去查看围墙的情况,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可他们顾不上这些。
雨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雨终于停了。大家迫不及待地走出屋子查看情况。幸运的是,由于大家的及时防范,围墙虽然经受了暴雨的冲击,但在沙袋的加固下依然稳稳地矗立着。活动区域里除了一些轻微的积水外,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大家看着彼此疲惫但又欣慰的笑容,心中满是感慨。
经过这场暴雨的洗礼,大家更加珍惜即将到来的儿童活动区域开放日。老木匠那边也传来好消息,牌子已经顺利制作完成。赵强和赵刚去工坊把牌子取回来,只见一块块木质牌子制作得十分精美,上面的文字和图案清晰生动,完美地展现了传统玩具和四合院文化的魅力。
开放日当天,四合院热闹非凡。附近社区的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早早地来到了这里。看到焕然一新的四合院和充满趣味的活动区域,孩子们兴奋地欢呼起来。
活动正式开始,李阿姨先给孩子们讲解了剪纸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然后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剪纸。孩子们拿着剪刀,认真地学着,虽然手法有些稚嫩,但每个人都非常投入。不一会儿,一张张简单但充满童趣的剪纸作品就诞生了,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陈师傅这边也忙得不亦乐乎,他教孩子们如何揉、搓、捏、挑,把一块小小的面团变成各种可爱的造型。孩子们的想象力被充分激发出来,有的捏出了超级英雄,有的捏出了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赵刚则在一旁给孩子们介绍各种传统玩具,他拿起一个陀螺,示范着如何抽打让它旋转起来,孩子们围在周围,跃跃欲试。不一会儿,院子里就响起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陀螺在地上飞速旋转,毽子在空中上下飞舞,四合院仿佛回到了曾经充满活力的时光。
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一个叫阳阳的小男孩,在玩陀螺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刘梅眼疾手快,立刻跑过去,将阳阳扶起来,关切地问道:“宝贝,疼不疼呀?”阳阳眼眶里含着泪花,但还是坚强地摇摇头说:“阿姨,我不疼。”
王丽听到动静,赶紧从屋里拿来医药箱。她一边温柔地安慰着阳阳,一边仔细地为他清理伤口,涂抹药水,然后贴上创可贴。王丽笑着说:“阳阳真是个勇敢的小男子汉,贴上这个创可贴,很快就会好起来啦,不过一会儿玩的时候可要小心哦。”阳阳懂事地点点头。
其他孩子们看到这一幕,都围了过来,纷纷关心阳阳。有的孩子递过来自己的小零食,说吃了零食就不疼了;有的孩子则给阳阳讲笑话,逗得他破涕为笑。这温馨的一幕,让在场的家长们都感受到了四合院中浓浓的温情。
随着活动的推进,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赵父和赵母早早就准备好了丰盛的午餐,都是一些地道的老北京美食,炸酱面、驴打滚、麻豆腐等等。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食,分享着上午活动的趣事。孩子们一边吃着,一边兴奋地讨论着下午还要继续玩什么。
吃完午饭,短暂休息过后,下午的活动更加精彩。张奶奶给孩子们讲起了老北京四合院的故事,从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到过去住在四合院里邻里之间的趣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旧时光。
讲完故事,张奶奶还带着孩子们玩起了传统的四合院游戏——投壶。她先给孩子们演示了投壶的规则,只见她手持箭矢,轻轻一投,箭矢稳稳地落入壶中,孩子们纷纷鼓掌叫好。孩子们排着队,一个一个尝试,虽然一开始投中的不多,但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欢笑声在四合院中回荡。
在活动的另一边,赵强正在教几个年龄稍大的孩子制作简单的风筝。他耐心地讲解着风筝的制作原理和步骤,孩子们认真地听着,然后拿起竹条、纸张等材料,动手制作起来。经过一番努力,一只只造型各异的风筝在孩子们手中诞生了。虽然这些风筝看起来有些粗糙,但却充满了孩子们的创意和心血。
这时,天空放晴,阳光洒在四合院里。赵强带着孩子们来到院子外面的空地上放风筝。孩子们拉着风筝线,在空地上奔跑着,风筝在他们的努力下,缓缓升上天空。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在蓝天白云间翱翔,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出无比灿烂的笑容。
随着夕阳西下,一天的活动也接近尾声。孩子们和家长们都对这次活动赞不绝口,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了传统手工艺和游戏的乐趣,还让他们更加了解老北京的文化。一位家长感慨地说:“现在的孩子们平时接触的都是电子产品,很少有机会能体验到这些传统的东西。这次在四合院的活动,真的太有意义了,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看着大家满意的笑容,四合院的所有人都觉得这一段时间以来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赵父站在院子门口,看着渐渐远去的人群,心中满是欣慰。他对大家说:“今天的活动这么成功,多亏了咱们大家伙儿一起努力。这四合院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以后咱们就继续把这些传统文化活动办下去,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刘梅看着充满活力的四合院,心中有了新的想法:“咱们这次活动虽然很成功,但还有很多可以改进和拓展的地方。比如可以定期邀请不同的民间艺人来举办讲座和培训,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去参观一些传统文化展览,让他们更深入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周胜也接着说:“对,而且咱们可以把四合院的这些活动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咱们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拍摄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和孩子们参与活动的视频,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传统文化。”
赵刚兴奋地说:“这个主意好啊,说不定通过网络,能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了解咱们老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