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外柔内刚

    沂水县的疫症来势汹汹,恐怕无人能解,众人都束手无策。所以唐大人和张馆长才会一同找到聂芊芊,恳请她前往沂水救治疫症。

    顾霄低声喃喃自语:“你不要命了吗?!”

    沂水县遭遇危难,百姓深陷水火,疫情严峻。可这些难道就非得让聂芊芊一个女子去承担、去解决吗?

    在顾霄眼中,沂水县一城百姓的性命,都比不上聂芊芊一人重要。

    他冲着蒋波涛拱手行礼,“我要出城,请蒋老爷助我一臂之力。来日我定当报答今日之恩。”

    蒋波涛惊讶地问道:“现在?”

    顾霄语气坚决,斩钉截铁地说:“现在!”

    蒋波涛面露为难之色,“现下城门早已落锁,除非有县令大人的手令,否则是难以出城啊,何事你如此着急,非要现在出城呢,明日一早出城不行吗?”

    顾霄哪里等得到明天,他虽知道聂芊芊便是千大夫医术高超,可那是鼠疫,她一个女子孤身前往疫区,他一刻都等不了,想马上去到她身边。

    “顾某确实有要事,非得今日出门不可,我知道蒋老爷一定有办法。”

    蒋波涛看着顾霄坚定无比的眼神,终是答应下来,“好!我送你出城。”

    顾霄看向阿玲,“你知道我要去哪,你可要去?”

    阿玲没有丝毫犹豫,“芊芊姐在哪,我就在哪,我要去。”

    阿玲其实心里并不知道鼠疫到底有多可怕,只是从蒋波涛和蒋文轩的反应上来看,应该是很厉害的疾病。

    可若是这么厉害的疫症,聂芊芊孤身一人怎么可以,阿玲要去,要去照顾聂芊芊,哪怕什么都做不了,也要去陪伴她。

    顾霄没有劝,他此时心情与阿玲是一致的,推己及人,他知道这事别人劝不住。

    有了蒋波涛的帮助,顾霄顺利出城,临走前,他回头对蒋波涛道,“蒋老爷此恩情,顾某记住了,来日必报。”

    蒋波涛朝他挥手告别,虽没想明白他为何要去,但敏锐如他怎会猜不到顾霄要去哪。

    他阅人无数,顾霄不是普通人。

    潜龙在渊,翱必九天。

    这个忙帮的太值了。

    蒋波涛隐隐有些不安,“顾兄这么晚是要去哪啊?”

    蒋波涛一拍他脑袋,“你这脑袋里装的是水啊,给我回去读书去。”

    蒋文轩挠挠头,“爹, 都这么晚了,你让我回去读书?你不是说我没有读书的脑子,连考童生都有难度么···”

    蒋波涛用脚想踢他,可被蒋文轩轻松躲过。

    蒋波涛:“别说童生了,我现下觉得你没准都能考上举人。”

    蒋文轩的嘴巴大张,能塞下好几个鸡蛋那种。

    “爹,你是不是疯了···”

    顾霄没有带车夫,自己驾着马车带着阿玲在夜色中前行。

    顾霄:“阿玲,你睡一觉吧。”

    阿玲摇摇头,“我哪里睡得着,说实话,我有点害怕。”

    夜色已深,今日又是乌云密布的,偶尔才能见到点星光,在这样的夜晚赶路,真是怕怕的,不会遇到野兽吧···

    顾霄宽慰着他,“别害怕,我们走的是官道,向来太平,也从未听过这代有野兽出没,你睡吧,等到了地方,怕是有的忙的,无法睡觉了。”

    阿玲一听,乖乖点头,斜靠在马车上闭上眼睛。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阿玲的鼾声响起,在这寂静的夜晚中着实有点响亮。

    顾霄无言,这样的夜晚在路上听到如此震天的呼噜声,也不知道是谁会害怕呢。

    而且,阿玲这丫头不是说睡不着嘛···

    顾霄一个人在路上赶路,夜色如墨。

    “芊芊,等我···”

    与此同时,在沂水县城外的寺庙内,唐大人已然疲惫到了极点,整个人瘫坐在门口的门框旁,全身上下仿佛被抽干了力气,唯有眼珠子还能勉强转动几下。

    虽说中间休息了两次,但到了后半夜,他的脑袋也开始昏昏沉沉,思维都变得迟缓起来,整个人迷迷糊糊的。

    他将目光投向聂芊芊,眼中满是深深的敬佩。

    他实在难以想象,聂芊芊的身体究竟是由什么铸就的,从进入疫区的那一刻起,她便一刻不停地忙碌着,竟从未有过丝毫休息。

    众人不知,唐大人却清楚地知道,千大夫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年仅二十岁的女子啊。

    这样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却拥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犹如钢铁般坚韧。

    他回想起往昔与聂芊芊的接触,深知她聪慧过人,足智多谋,对各种事情都有着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见解。年纪轻轻,却在处事方面极为老练,远超同龄人。

    而今日,在这场与疫病的生死较量中,他才真正地、彻底地认识了聂芊芊。

    仁心大义,坚不可摧。

    姜正安自幼习练武艺,虽说后来投身文官行列,没能继续坚持练武,但身体素质相较于唐大人,还是要强出许多。即便如此,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救治工作,此刻的他,在给一位病患包扎时,双手也忍不住微微颤抖。

    好不容易完成包扎,他顿感全身的力气被完全抽空,实在是难以再坚持下去了。

    他抬起头,望向千大夫那忙碌不停的身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由衷的敬佩之情。

    千大夫神秘莫测,行事风格也与常人不同,颇为古怪。

    可在这疫病肆虐的危急关头,他所展现出的医德与医术,人深感折服。担得起 “医者仁心” 这四个字。

    姜正安亲眼目睹,千大夫从治病开始,没有一刻停歇,在病患之间来回穿梭,一切喧嚣与危险都不复存在,只有眼前亟待拯救的生命。

    姜正安认识的大夫中,没有人能做到千大夫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