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朱见深的疑惑

    朱见深并没有当着朱祁钰的面翻看小册子,而是直到回了东宫之后才翻看起来。

    这上面的笔迹他很熟悉,正是他那战死关外的父亲的。

    只是笔迹有些稚嫩,一看就是幼年之时所写的。

    朱见深坐在了书桌前,细细看了起来,越看越入神。

    小册子上所写的东西并不深奥,很容易理解,朱见深猜测这应该是当年他父亲年纪也不大,所以教他之人才如此教授。

    贞儿见朱见深见完陛下回来后就一直坐在书桌前看书,她也没有上前打扰,只是端来了一杯蜂蜜水放在了书桌上。

    直到快要用膳的时候,她才不得不小声提醒朱见深。

    后者这才回过神,一抬头看向窗外,发现天色已经不早了。

    “倒是看的太过投入了!”朱见深笑笑。

    随后不舍的将小册子合上收好,这才起身舒展了一下身子。

    “贞儿姐姐,让人传膳吧!”朱见深道。

    贞儿和管事太监说了一声,就去伺候朱见深洗漱了。

    朱见深的晚膳足有八道菜,这放在皇家算不上有多么丰盛,但荤素搭配,营养充足。

    朱见深正在长身体的年纪,吃的也多,八道菜最后只剩下一半。

    用完晚膳,朱见深趁着消失的时间,和贞儿闲聊起来。

    “贞儿姐姐,民间乡下百姓都吃的是什么饭菜?”

    朱见深想起了小册子上的一些内容,问了起来。

    听到朱见深的问题,贞儿想了想,便回答道:“殿下,民间百姓吃的多是粗粮。”

    “像是土豆,红薯,玉米了。”

    宫里也是有民间活不下去的人家将孩子宫的,贞儿跟他们聊过,所以对民间百姓生活的事也是了解一二。

    只是这二三十年来,宫里不再从民间征召太监了。

    而是全凭自愿,名额很少。

    所以想进宫当太监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贞儿对民间之事了解的也不多,但好在朱见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你说的土豆、玉米、红薯,这应该是后来引进的新作物吧?”朱见深道。

    “回殿下,是的。”

    “土豆,红薯产量高,玉米的产量虽不及前两者,但对土地的要求也不高。”

    “听一些进宫的小太监从他们的父祖辈口中听说,种了这些新作物之后,百姓的日子比以前好过了不少。”贞儿回答道。

    “既然日子好过了,那怎么还要自阉进宫来?”

    朱见深不解道。

    现在宫里是不会向民间强征幼童阉割当太监的,主要是不缺人。

    藩属国会进贡,俘虏的战俘阉割送进宫,或犯官家属被阉割入宫,再加上民间还有自阉入宫的,供大于求,就没必要强征了。

    “有的是家里人多,养不活,只能进宫找口饭吃,也有的是被拐卖的。”

    贞儿举了些例子。

    朱见深听完,不仅没有解惑,反而疑惑更多了。

    但他也知道,贞儿一直生长在宫里,知道的也有限,他想要解答疑惑,还是要请教于先生。

    于是朱见深没再问贞儿这些问题,而是换了个话题:“贞儿姐姐,明儿了你就让人给我做一些民间百姓吃的饭菜,我想尝尝我大明的百姓吃的都是什么。”

    “是。”贞儿记在心里。

    朱见深是太子储君,他不必天天吃百姓吃的东西,但不能对百姓不了解,不然容易被下面的人糊弄,到时候闹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话就不好了。

    “对了贞儿姐姐,你在宫里的时间不短,知道我父皇生前是谁教他读书的吗?”朱见深又问。

    “据说刚开始教先帝的是于大人,后来宣宗皇帝召镇国公回京,让镇国公辅佐先帝。”

    “先帝继位后,镇国公便日日将先帝带在身边言传身教。”

    “这是皇宫内外很多人都亲眼所见的。”

    “只是奴婢身份卑微,知道的也不多,殿下想要了解,最好还是和于大人请教。”贞儿回答道。

    朱见深轻轻颔首,表示知道了。

    从他有记忆起,听得最多的就是镇国公的传说。

    镇国公在他的心里,可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是前几年所发生的事,让他对镇国公的印象改变了不少,忌惮增多。

    接着,朱见深又和贞儿简单聊了聊,又回到书桌前看了会儿小册子,待到时间不早了,才上床睡觉。

    …

    次日,朱见深吃到了他昨晚安排的粗粮。

    虽然季节不对,但皇家嘛,一年四季都不缺这玩意儿。

    更何况大明早就引进了玻璃技术,皇家也是有玻璃大棚的,保证一年四季都不缺蔬菜吃。

    朱见深吃了口红薯。

    只是和他预想的难吃不一样,口感独特,并不难吃,相反还很香甜,朱见深一不小心就多吃了点。

    朱见深很疑惑,这是怎么回事?

    等到上课的时候,朱见深因为吃多了红薯,朱见深放了很多屁,于谦不得不过问。

    朱见深是不是吃坏了肚子。

    当得知缘由的时候,于谦心中很是欣慰。

    太子心里有百姓,这是好事。

    于是他给朱见深解释:“殿下,红薯这东西是可以果腹,但是吃多了,就会像你现在这样。”

    “土豆产量大,吃多了也不会放屁,很多百姓会将土豆当做主粮。”

    “玉米的产量不比土豆红薯,但也不比小麦低。”

    “不过,百姓种出来的小麦玉米多用来交了赋税。”

    “北方将士多喜面食,所以军粮也是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这也是向朱见深解释了这些粮食收上来的去处。

    于谦以前巡视地方多年,对地方上的了解很多,朱见深的疑问都能够得到解答。

    于是,于谦准备的课程完全变了。

    但于谦却很开心。

    今日的课程也不知不觉延长了许多。

    君臣二人都没有察觉。

    “于先生,听说我父皇还小的时候,是镇国公将我父皇带在身边言传身教,有这回事嘛?”朱见深又问。

    “回殿下,这是事实。”

    “臣也经常跟着先帝和镇国公出宫微服。”

    于谦给朱见深讲起了往事,这一讲又不知道过去了多长时间。

    还是总管太监提醒,两人才回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