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舆情

    奉天殿。

    此时正在进行朝会。

    昨日的朝会上已经通过了杀于谦的议题,今日的朝会才开始没多长时间,就有官员提出抄了于谦的家。

    这八成是对于谦有怨的,想借此机会出一口气。

    对于这个建议,杨轩是不能反驳的,因为他才是主张要杀于谦的人。

    谁都可以反对,唯独他不可以反对。

    只不过,杀于谦,并不是马上就杀,而是秋后问斩。

    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为了有足够的时间让消息传遍四方。

    毕竟,杨轩又不是真的要杀于谦。

    但以如今的局面想要改变结局,必须是以大势逼迫杨轩不得不改变主意。

    就在朝会进行了一半的时候,看守宫门的禁军将领忽然急忙闯进了奉天殿。

    “禀镇国公!”

    "皇宫外忽然出现了大量滞留京师的学子,以及国子监生,还有大量的百姓。"

    “他们都在高呼于谦冤枉。”

    此话一出,奉天殿内忽然安静了下来。

    百官的目光全都停留在了镇国公的身上。

    可以看到,镇国公杨轩的脸色瞬间就变得难看起来。

    “到底怎么回事?”

    “为什么消息这么快就传到了民间?”

    能够听得出来,镇国公的声音中蕴含着怒火。

    但这个时候,没有人能够回答,也没人敢回答。

    杨轩的目光扫视过百官,好像任何人都是嫌疑人。

    感受到镇国公的目光,百官都低下了脑袋,而就在镇国公的目光离开自己这一片地方之后,他们又互相看向周围的同僚,那眼神像是在问;‘是你吗?’

    只不过,并没有人承认。

    当然,就算有人做了,也不敢承认,现在还能留在朝堂上的,有谁不是贪生怕死,有谁不是投机?

    “没有人承认是吧?”

    “待老夫查出来,定让那人生不如死。”

    镇国公冰冷的声音回荡在百官的耳边,让所有人都忍不住一颤。

    其中一些人已经开始恨起了那将消息传出去的人。

    如今的镇国公越发的喜怒无常,他们不想成为被殃及的池鱼。

    杨轩不知道每个人的具体想法,但大概的想法还是知道的。

    只听他冷哼一声,随即看向那还在大殿中央半跪着的禁军将领:“带路,老夫倒要看看,到底是哪些人在为于谦喊冤。”

    “是。”禁军将领闻言起身。

    “你们也跟着来。”杨轩又回头看向朝堂上的百官。

    就这样,文武百官全都跟着镇国公杨轩离开了奉天殿。

    出现这样的事,朝会自然不可能进行下去了。

    一群人穿过奉天殿前的广场,又穿过奉天门,过了午门,穿过端门,径直来到承天门。

    随后,镇国公杨轩带着文武百官登上皇宫城墙。

    随即便看到皇宫外聚集着大量人员,人挨着人,光看脑袋,密密麻麻。

    从衣服上分辨,各行各业的人都有。

    “冤枉!”

    “于大人冤枉啊!”

    “冤枉啊!”

    “陛下,于大人冤枉啊!”

    “太祖皇帝,太宗皇帝,于大人冤枉啊!”

    学子百姓们高呼冤枉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站在皇宫城墙上的杨轩等人听的清清楚楚。

    百官都在悄悄观察着镇国公的表情,但后者面无表情,眼眸深邃,根本猜不到他的想法。

    “不够,还不够,仅仅是这种程度,还不够。”杨轩心中想着。

    现在看起来民意沸腾,但仅仅是这样就让他改变主意,那未免也太简单了。

    必须再发酵发酵。

    毕竟,从昨天在朝会上通过杀于谦的议题到现在也才一天一夜而已。

    舆情只是刚刚开始。

    心中的想法杨轩并不会表现出来。

    就只听他冷笑着说:“诸位可都听见了,没想到这于谦在民间的声望竟如此之高!”

    周围的官员心中一凛,他们都从镇国公这番话语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杀意。

    “于大人为国为民,于江山社稷有大功,不可杀啊!”

    这时,下方人群之中又一道声音传入众人的耳中。

    杨轩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就见在人群的前方,站着一名身穿青色官服的年轻官员。

    刚刚说话的正是对方。

    “那人是谁?”杨轩指了指那名年轻官员,问道。

    话音刚落,就有吏部官员上前朝下方看了一眼,随后朝着镇国公杨轩行礼回答:“禀镇国公,那人是新科进士刘健,现为翰林院庶吉士。”

    闻言,杨轩隐藏起心底的欣赏,转而随口问道:“既是庶吉士,为何不参加朝会。”

    “老夫记得,庶吉士虽无明确品级,但却是允许参加朝会的。”

    翰林院庶吉士是作为皇帝近臣的后备力量,地位较为特殊,是有资格参加朝会(这里指早朝)的。

    毕竟庶吉士的职责包括为皇帝讲解经史书籍、参与起草诏书等,在朝会中他们可以聆听皇帝旨意和朝廷大事的讨论,以便更好的履行职责。

    “他不参加朝会,反而鼓动学子、百姓聚集于皇城前生事,眼中可还有朝廷?”

    闻言,周围的官员都明白了镇国公的意思,既然这刘健要当这出头鸟,那就别怪枪打出头鸟了。

    “来人,将这刘健押入刑部大牢,问问他鼓动学子,百姓聚集于皇城前,究竟是何居心?”

    “是。”

    很快,就见一队士卒出现在了人群前方,将刘健抓了去。

    此举非但没有让学子百姓们害怕,反而让他们更加愤怒了。

    尤其是年轻学子们,热血上头,甚至开始冲击由禁军和锦衣卫组成的人墙。

    “我等只是想为于大人伸冤,难道朝廷连话都不让人说了吗?”

    学子们在喊话的同时,目光却看向站在城墙上的镇国公等朝中大员身上。

    在镇国公等人登上城墙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看见了。

    “镇国公,我等就是想知道,朝廷究竟为何要杀于大人。”

    “这究竟是陛下的意思,还是你镇国公的意思?”

    这也是一道年轻的声音。

    杨轩身旁的官员听到这话后,心中一跳。

    哪儿来的愣头青,胆子这么大?

    这话,可不仅仅是问问题了,而是在说镇国公眼中容不得忠臣。

    可以看到,镇国公的脸色很是难看。

    “此人又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