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晏 作品
第1235章 寻人
“人不会出事吧?和咱们出来的,万一出事了要不要咱们负责啊?”
王东瞪他一眼,“他是成年人,腿又长在他身上,出事谁负责?咱们拦着不让他来他听吗?现在出事让咱们负责,他想的倒是好。”
佘江平不说话了。
邢玉山说,“你别欺负佘江平,他也是担心。”
佘江平说,“我没事。”
他是老实,却也能看出王东并不是欺负他,如果真是欺负他就不是这样了。
王东对邢玉山说,“你看啊,他知道好赖。”
邢玉山笑着摇头,他扭头看着何思为,“真没事?”
何思为说,“放心吧,他那种人比谁都惜命,不会让自己出事的。至于他去哪了或许是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咱们不用管。”
王东立马就说,“他不会带着人跟着咱们吧?”
何思为说,“那样更好,还安全。”
王东说,“我怕他和别人一起搞咱们,咱们四个可跑不掉啊。”
邢玉山忍不住开口,“哪有那么多害人的,好好找你的草药就行了。”
王东说,“这不是身边有个定时炸弹吗?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就炸了。”
何思为笑了,心想这个词形容的真好,还真是这样啊。
说说闹闹,外面的天已经暗下来,走了一天的路,大家都早早的休息了,明天才可以四下里找草药。
何思为没管唐国志怎么样,不过天大黑之后,迷糊中听到王东在嘟囔‘怎么回来的这么晚,打扰别人睡觉之类的话’。
心知是唐国志回来了。
在山上的日子过的很快,也很安静,大家分头找草药,天快黑的时候才回到住的地方碰头,唐国志没有找,而是在山里四下里溜达,仿佛是出来旅游的。
大家当他是空气,而且这几天唐国志也很老实,不再和王东吵架,仿佛知道他不招人待见,也不私下里惹事了。
一转眼他们到山上已经十天了,按他们带的口粮算,还能再待五天,上来一次不容易,这次下山之后就不会再来了,再来也就要等到十月一放大假了。
而在市区的唐家,唐曲明挂了电话之后,眉头一直紧锁,对着白梦菲摇头。
白梦菲紧张的问,“还没有消息?可是已经半个月了,他会去哪啊?”
开始唐国志不回家,丁芳他们也没有多想,以为他是去接媳妇回家好好过日子,结果等了一周白家那边打电话过来问唐家什么意思,他们这才知道唐国志不见了。
一连又是找了一周,白家这回也顾不上生气,跟着打听,仍旧没有唐国志的消息。
人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白唐两家着急,聚在一起商量这事。
白家的意思是报警。
唐曲明拦了下来,“咱们俩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报警之后让人笑话,国志是大人,我的想法不可能出事,他是不是出去玩了?小的时候他就这么干过。”
丁芳担心儿子,又看丈夫说怕让人笑话,到嘴边的话又咽下去,还要配合丈夫说,“可不是,小时候他总自己往外跑,有一次进山里待一个月才回来,那时报警都没有用,他自己回来的。”
唐曲明咦了一声,“他会不会又上山了?现在山上的风景好,不然再等一等吧,算算半个月,如果再等一周不回来,咱们再报警。”
白家听了唐国志还有这样的脾气,心里很不舒服,“当初结婚的时候怎么没有听你们家提起过?”
说话的是白父。
唐曲明一脸歉意道,“没想到孩子长大了还这样,这是我们的不对,亲家放心,我们一定把国志安安全全的找回来,这几天梦菲先和你们回家,等国志回来了,我们带着他亲自己去给你们道歉。”
丁芳也说,“这孩子太不懂事了,等他回来我们一定好好教育他。”
白父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国志是好孩子,不然我们也不会把梦菲嫁给他,可是自打他从港城回来之后,这孩子似乎就变了,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你们家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唐曲明诧异,“出事?”
丁芳脸色也变了,“有这样吗?”
白父看他们完全不知道的神情,他说,“你们应该多观察一下国志,孩子结婚了在咱们眼里也仍旧是孩子。还是要多关心的,总不能就这么撒手,不然等咱们后悔也晚了。”
白家人走了,唐曲明忧心的捏着鼻梁,“让人去山那里打听一下,有没有人看到国志上山。”
丁芳立马就去打电话,打电话完排完了,回到丈夫身边,“这孩子,那天明明说的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又搞这一出,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结婚了还让人操心。”
唐曲明说,“孩子大了,又是男孩子,做什么事有他自己的想法,你也不要总怨孩子,我看白家说的对,孩子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孩子,咱们不能不管。等以后国志回来了,你多关心一下他。对了,你大儿子那边怎么样了?”
丁芳说,“听说出任务出去一直没回来,他那个媳妇又上山了....”
还没有说几句,唐曲明就打断她的话,“上山?国志又不见这些天,能不能是跟着她上山了?”
丁芳立马否决,“不可能,国志看那边不顺眼,怎么可能和他们来往呢。”
唐曲明说,“我让人查查吧。”
却是根本不相信妻子的话。
这样的做法让丁芳感觉不被信任,心里很不舒服,可是是为了找儿子,她也知道这个时候自己不能再瞎猜疑。
一直坐在旁边的唐新柔,这时才开口道,“爸爸,我带着人去山上找人吧,我猜着国志一定是心里不舒服,想在暗下里对何思为做点什么?现在和沈国平那边本身就有误会,别再搞出什么事来。”
唐曲明看了女儿一眼,见女儿认真的对他点头,他说,“好吧,你自己也注意安全,不要往深处走,找不到先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