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外 作品

第487章 西影厂发生巨变

第487章西影厂发生巨变(第一更)

到了下午,方明华照例午休,起来后洗把脸准备去书房码字,电话铃声响了,方明华去接,话筒对面传来男人浓浓的关中腔。

“明华,我是亿谋,你接到金鸡奖评委会的信函了吗?”

“早上接到的,怎么,你也接到了?”

“是啊,《秋菊打官司》除了获得最佳编剧奖,还获得最佳故事、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服装、最佳录音六项大奖。”

“恭喜恭喜,亿谋,你又是一次大丰收。”方明华笑道。

“这还不是因为你剧本写的好?明华,晚上有时间不?我想庆贺一下,把剧组的主创人员都叫来。”

“好啊,几点?在哪?”

“晚上六点,就放在西京饭庄。”

“行,我按时来。”

到了下午五点半,方明华换了一身衣服出门打了个的士,知道这次去免不了要喝酒,还是不开车为好。

到了西京饭庄二楼的一个包间,方明华进去看到已经有几个人坐着。

顾长卫、周晓文、何平、芦苇.这几个方明华认识,都是吴天明的弟子,西影厂的中坚力量

当然也有两三個不认识的,其中一个是妙龄姑娘,长的明眸皓齿,天香国色。

现实中从来没见过,但是在电影和挂历上经常见。

巩俐。

作为《秋菊打官司》中的女主扮演者,获得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自然可以来参加这次聚会。

年轻时候巩皇果然漂亮啊,满脸的胶原蛋白。

方明华心里感叹。

巩俐见到方明华倒也很尊敬,没有叫他的笔名明华也没有叫方主席,而是一口一个方老师叫个不停,听起来很亲切。

巩俐自然没住在西京,这次来西京听她说是给黄河彩电厂拍一个广告。

她旁边坐着就是张亿谋。

此时的张亿谋一脸笑容,神采飞扬。

“明华,你来来,坐.坐,我给你介绍一下,长卫他们我就不说了,你认识.这位是胡晓峰,我的制片人。”

“你好,方主席。”

“伱好,胡导。“

双方笑着握手。

胡晓峰在影视界也是一个名人,特别是冯小刚的“御用”制片人,《1942》《唐山大地震》等冯小刚拍的片子他都是制片人。

不过此时的冯小刚还籍籍无名,但胡晓峰已经在影视界崭露头角。

“这是录音师李岚华,获得了最佳录音奖”

“这位是服装设计师佟华苗,获得了最佳服装奖”

张亿谋挨着介绍,方明华一个一个握手。

等介绍完,方明华挨着张亿谋坐下,突然发现少了个人,他赶忙问道:“亿谋,你们吴厂长呢?今天有事没来?”

听到方明华这话,刚才又说又笑的热闹气氛顿时变得安静,过了下张亿谋才说道:“吴厂长,现在在美国回不来,而且已经不是我们厂长了。”

“到底怎么回事?”方明华听了一脸震惊。

张亿谋这才说出具体原委。

就在今年夏天,为表彰西影厂,上级领导同意了西影安排主创人员出国考察学习的提议,吴天明率先出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考察。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但吴厂长在考察中接受了一次记者采访,也不知道是不是记者给他挖了坑,说了不该说的话,上级震怒撤掉了他厂长职务,并暂时不允许他回国。”

原来如此!

方明华深深叹息。

在没来到这个时代,他在网上看到吴天明在美国滞留了好几年才回国,具体原因他不清楚。

可惜啊。

方明华不仅是为吴天民可惜,而是为西影厂可惜。

这个被称为“东方好莱坞”、“养鸡专业户”的西影厂,已经走完最辉煌的一段里程,开始走下坡路了。

虽然在座的张亿谋、顾长卫、周晓峰他们依然在影坛上活跃,开创自己的一个又一个的事业辉煌,可这已经慢慢与西影厂无关,这些第五代电影人因各种原因纷纷离开西影厂,好多开启了“北漂”生涯。

树倒猴孙撒。

秦省一个值得骄傲的领域要衰落了。

但是现在,在座的这些男人们依旧谈笑风生,毕竟他们在影视界各自都闯出一片天地,或许也不需要那个曾经为他们遮风挡雨的胖子厂长了吧?

想到这些,方明华不由得又叹息一声。

整个宴席中,方明华显得有些兴致缺缺,喝完酒之后,婉拒了张亿谋他们邀请去舞厅跳舞,离开饭店打了一辆的士直接回家。

客厅里灯亮着,原来是宋棠棠回来了,正抱着英语书学习。看到方明华回来时候满嘴酒气,问道:“今天又有饭局?”

“嗯,《秋菊打官司》不是获奖了吗?张亿谋做东请几个朋友吃了顿饭,庆贺一下。”

“我报纸上看到这消息,获了好几项大奖呢,这个张亿谋真是厉害,拍啥都获奖。”宋棠棠赞扬了句,又看着方明华“怎么,喝完酒没去跳跳舞活动活动?”

“活动啥?”方明华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解开t恤领上的扣子:“吴天民滞留在美国,回不来了。”

“啊,这到底怎么回事?”

方明华就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宋棠棠听了也深深叹息了声,不知道说什么好。

她知道自己丈夫和吴天民关系好,就柔声安慰:“我估计只是暂时的吧,吴厂长很快就会回来的。”

“很快?”方明华苦笑了声。

好像是九十年代中期才回来吧?

而且他回来,西影厂已经不是原来那个西影厂,中国电影也不是他在的时候那个样子了。

但这就是历史,没人能改变。

方明华自然不能因自己难受影响媳妇的心情,他不再想谈这个话题而是说道:“签证办的怎么样了?”

“已经办好了,今年出国的人实在太多。”宋棠棠说道“前天我去大使馆取办好的签证资料,还碰到你认识的一位诗人。”

“谁?”

“北岛。”

“北岛也出国了啊”方明华又叹息一声。

“好啦,他们这些出国的,最终还都要回来的,你不必叹息,这里是他们的家,是他们文学的根。作为一名诗人放弃了与母语的直接亲近,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宋棠棠劝道。

“棠棠,你的见解非常深刻!”方明华不由得翘起大拇指。

的确如此。

流亡异域的北岛,常常真切感受到的是母语的悬浮状态。

他曾在自己《乡音》里这么写着:“我对着镜子说中文,感觉祖国是一种乡音,因此,为这种远隔祖国带来的疏离感受而恐惧不已。”

“好啦,明华不说这些了,我签证已经办好,过两天就要带孩子出国和二姨一块去见丽丽,你对她有什么要说的?”宋棠棠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