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不远 作品

第97章 朝堂争辩

    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到了上朝时间,王远随着队伍来到东宫,只需跟着众大臣走就行。

    王远最后一个被宦官记名,进入显德殿,在最后面找了个座位坐下,拿出不锈钢保温杯,倒了点茶水在盖子里,慢慢吸溜着。

    「圣上驾到!」

    「参见陛下!」

    「众贤卿请坐!」

    「谢陛下!」

    君臣见完礼,李二坐在龙椅上,双手扶着办公桌,一眼就看到了最后面的王远。

    你说你穿着深绯色朝服坐在后面,前面都是穿青色和绿色朝服的官员,岂不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别人都是绿叶衬托出你一朵小红花啊?真是个显眼包!

    「咳咳!」李二轻咳一声,指着王远说道:「后面那谁,为何朝堂之上朕不记得有你?」

    众人转头看去,见是王远,顿时一阵大笑。

    「哈哈哈……」

    王远脸不红心不跳,站起来拱手说道:「陛下,吃了没?」

    李二戏谑地说道:「哟!是你小子,你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什么风把小将军吹来了?」

    「哈哈哈……」众臣又是一阵大笑。

    王远笑道:「陛下将白蛇传看完了?还记得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句话呢!陛下记性真好,微臣对你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停停停!」李二立即打断:「朕不想听你那些废话!听闻你昨天去平康坊参加诗会了,怎么没在那里过夜?」

    「哈哈哈……」

    「没呢,臣家中有陛下赏赐的两个美婢,哪里敢出去寻花问柳?」

    「嗯!」李二点点头,问道:「可是写了什么大作要在朝堂之上显摆?」

    「陛下,朝堂之上微臣岂敢显摆那点墨水?臣是有事启奏!」

    「你有何事速速奏来。」

    王远将昨天在酒楼外和世家子弟发生冲突的事情说了一遍,并呈上了记录那些世家子弟行为的小册子。

    李二看过之后,将册子传给前面两排的大臣观看,传阅过后,李二问道:「各位爱卿,你们以为应当如何处置?」

    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毕竟那些都是世家子弟,弄不好可是将七大世家全部得罪了。

    这个时期的科举是由吏部负责,唐玄宗之后才改为礼部,但今年是由李纲主考,再加几个吏部官员监考。

    长孙无忌起身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应该将这些考生今年的功名取消,空缺的位置以科举成绩向下顺延补缺。」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李二和众臣闻言齐齐点头表示赞同,就连那些七大世家一系的官员都无人反对。

    仔细一想就能明白,那些世家子弟被革去功名,明年再考就是,而往下顺延补缺的考生大部分还是那些世家子弟,对于世家根本没有损失。

    李二问道:「王爱卿,如此处置你可有异议?」

    「臣的异议大了,陛下容禀,先听微臣说说昨夜发生的事,再下定论!」

    接着,王远将昨天为何去参加诗会和回程途中遭遇刺杀之事说了一遍,并说道:「还请陛下为臣做主!」

    「嘭!」

    李二拍案而起,怒道:「想不到啊!长安城中竟然有刺客!查!给朕一查到底!若是查出是谁指使,罪同谋反!」

    「药师,刑部主办,辅机、敬德,你们左右武侯辅助,长安、万年两县配合调查!」

    「喏!」

    李二刚登基不到半年,还有人敢跳出来炸刺儿,难道忘了自己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吗?看向王远,问道:「王爱卿,你还有何补充?」

    王远说道:「陛下,臣昨天参加诗会便是那些考生欲将这本册子赢去,以销毁证据。微臣怀疑他们未得手才派刺客,欲将册子抢去!」

    封德彝站起来说道:「陛下,老臣以为不妥,那些考生只不过是一介书生,平时也是熟读圣贤之书,不可能豢养刺客,定是王小将军得罪了什么人。」

    王远笑道:「陛下,臣以为并无不妥。自从微臣来到长安,命我镇上的食邑佃户帮各位相公同僚搭建火炕,低价售卖火炉并未得罪什么人,除了昨日那些书生,而且事情也是因为他们而起,只不过是怀疑而已,查查不就知道了,不是他们岂不更好?难道封相想包庇他们不成?」

    封德彝一惊:「老臣并无包庇之意,还请陛下明查!」

    说完还狠狠瞪了王远一眼。

    王远心中冷笑,就知道这老家伙会蹦出来,看来也是和那七家沆瀣一气了。

    李二挥手说道:「封爱卿退下吧!」

    尉迟恭说道:「陛下,微臣以为王小将军说的对,只是怀疑而已,毕竟他们嫌疑最大,查一下就清楚了。」

    杜如晦说道:「老臣以为,那些书生为了洗脱嫌疑一定会配合调查!」

    「臣附议!」

    杜如晦的话直接将那些想帮世家说话的人的嘴堵住了。

    李二问道:「王爱卿,如此处理你可满意?」

    王远说道:「多谢陛下!不过微臣以为罚的有些轻了。」

    李二问道:「你认为该如何惩罚?」

    「微臣认为,这些书生来年若是再考岂不还是继续中榜?此等品行不端之人怎能为官?臣建议,带头之人终身不用,其他人五年之内不准参加科考。至于顺延补缺更是不可,没考中就是没考中,大不了来年再考,若是顺延补缺岂不是对其他落榜考生不公?」

    封德彝说道:「陛下,若不顺延补缺岂不是少了十多位进士,本来朝中就缺少官员,再少了十几个,就是还有十几个官职空缺。」

    这老不死的又跳出来了。

    王远说道:「若是没有空缺,这些人来年再次参加科举,能保证立即考中吗?所以微臣建议,与其顺延录取这些才华不高之人,还不如等来年录取中榜之人。另外微臣还建议朝廷取士不能只看科举成绩,还要考查那些人的品性德行,像昨日那些书生明显不适合为官!」

    杜如晦说道:「王小将军此言在理,臣附议!」

    「臣附议!」

    竟然有大部分官员同意,就连那些世家的官员也没人反对,反过来一想,就算加上品性德行考察,那些考察官员也大部分是他们世家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