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半纸 作品

第669章 朱元璋的心思,朱标还是很懂的

第669章朱元璋的心思,朱标还是很懂的

朱标一直都非常清楚自己父亲治理天下的这种办法,这种办法虽然在短时间之内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甚至可以威慑官员,但是长期看起来的确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

即便身为太子的他也一直都非常反对这种方法,因为这种纵容官员贪污受害的永远都是老百姓。

老百姓的确在短时间之内会因为你作为皇帝陛下的重拳出击,打的的那些贪官污吏哀嚎遍野形成了一定的名声。

可是长久下来的确不是一个好办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会破坏皇帝的威严。

朱标一直都认为皇帝真的想要让全天下所有官员都佩服自己,不敢生出任何贪污的想法,最好的办法就是恩威并重。

所以他从来都没有觉得自己的父亲的这个办法是挺好的,甚至觉得自己的父亲这种办法给自己留下了特别多的隐患。

现在他就已经开始觉得这些个隐患开始发作了,就比如陈寒的改革变法,其实本来可以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甚至那些官员应该会欢呼才是可为什么那些官员纷纷反对

难道仅仅是因为,陈寒一直都在跟那些个儒家的人在做对吗其实并不是这样啊。

即便那些个儒家的读书人因为看到了陈寒毁灭掉了整个儒家的门庭,会非常的生气,会口诛笔伐。

但是只要是一个正常的官员,只要他当官当到了一定的地位之后,他就会非常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儒家的门庭其实对于当官来讲并没有多少作用。

当然他们并不是说不尊重,而是觉得这个圣人门庭对于自己而言其实没有那么的重要。

皇帝之所以会如此尊重圣人问题,难道真的是看中了他们的作用吗难道真的会觉得一些血脉上面的传承对整个天下的治理会有很大的好处吗

其实未必是这么想的,他们这么干,完全就是为了让天下读书人知道原来皇权一直都尊重他们的祖师爷。

只有这样,他们那些个读书人才会拼命的奋发读书,才会拼命的去学习圣人的经典。

可是真正的要去当官的话,为什么你即便考中了进士也得观政几年呢

就是要让你在真正的衙门里边待几年,看一看衙门的主要官员是怎么处理一件一件的事情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儒家的那些经典除了在道德伦理上面约束一下你的行为之外,根本就没有多少的作用。

所以官员们只要当了官,只要是通过了这个考试,只要是在衙门里边呆过几年,他们就很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儒家的那些经典,其实跟当官体系和治理地方是没有多少联系的。

所以官员其实对于陈寒铲除掉了圣人门庭这件事,他们看上去是生气,但更多的还是害怕陈寒铲除了圣人门庭之后立起来的科学之道会冲击他们的地位而已,也仅仅只是而已而已。

事情就是这么的简单粗暴,事情就是这样的运行的,没有人会为了所谓的圣人门庭去对依靠真正的口诛笔伐。

即便有那也不过,是看不惯陈寒如今得势,甚至看不惯陈寒借着这个权力开始铲除异己。

就是这么简单的原因。

朱标就因为知道这些原因,所以特别的明白为什么那些官员还要对陈寒口诛笔伐,为什么还要对陈寒的改革变法有这么多的不满。

除了害怕陈寒的改革变法会触及自己的利益既得。

最重要的原因是害怕陈寒会像皇帝陛下那样借着改革变法兴起大案,然后血洗天下官员。

有了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这三大案在前面摆着,大家都特别担心陈寒的改革变法也会踩在累累尸骨之上。

虽说改革变法本来就是要踩在累累尸骨之上的,但是这种办法绝对不能够让自己去成为那白骨。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现在一个个的之所以要走了陈寒,就是因为前面发生的三大案,让那些官员们一个个的已经心里面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害怕陈寒的到来,再次会让这种恐惧变成现实。

既然害怕,那要怎么办呢那就是直接让陈寒消失,就是让自己不再害怕的唯一办法就是让陈寒没有威胁。

所以现在朱标一直都非常的担忧的,这件事情就在于此,不知道要怎么去面对天下的官员,如果他真如自己父亲那样,用一些极端的手段铲除那些敢反应对自己的官员的话。

那么今后大明王朝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够恢复到一个非常正常的平和时期呢

自己的父亲之所以要这么干是没有办法,因为前朝留下来的创伤实在是太多那些惯性使然使的那些官员一个个的都以为贪污受贿是正常的事情。

所以父亲才要重拳出击,才要让那些个家伙一个个都明白,贪污受贿就得死。

可即便是这样,贪污一定不会减少,因为俸禄太低就只能是逼迫的那些官员不得不贪污受贿。如此才能够维持勉强的活下去的这个要求。

而自己要做的首先要改变父亲的一些决策,就是得给官员们提高一点俸禄。

陈寒说过这种办法绝对不是所谓的高薪养廉,绝对不是为了让那些个官员们一个个拿到了高俸禄之后,就不再去贪污受贿。

正所谓凡君子,防不了小人。

权利这种东西最可怕的是什么它具有破坏性和治理性双重标准。

自古以来权力诞生的同时就已经会有这两种性质。

天下人需要有权利的诞生,因为人这种生物就必须得有人来约束,才能够克服自己的那些个贪婪,那些个恶念。

可是有权利的那些人本身也是这样的普通人,他们也有贪婪,也有色念,也有恶念等等。

那么他们可能就会利用权力来为自己寻找更多的便利。

要怎样才能够让这些人约束住自己呢就是责任到人。

因为就像陈寒说的那样,即便是给了高俸禄,又能怎么样呢

那些该贪污的官员还是会贪污,即便是少了一些。

即便是本身有些个道德品德比较高的,他也不得已去贪污,因为有了高俸禄之后他就不去贪污了。

那么剩下的那些人也大部分,即便有了高俸禄也还会去贪污的。

陈寒能做的就是先给一个台阶给你下,如果你踩着这个台阶下,今后你不再去贪污受贿,那你算是给了我一个面子,当然我就不会处置你。

如果你不给我这个面子,那将来查到你那将是巨大的惩罚,惩罚的力度将会非常的厉害。

这就是陈寒和朱标两个人商量出来的不得已的一个办法,只能是这样慢慢的平缓的让那些官员们一个个的抚平受过的那些伤害。

所以现在朱标其实是有些迷茫的,他不知道自己应该要怎样才能够让天下更好,他也不知道应该要怎样去修复好父亲遗留下来的那么多创伤。

这些创伤虽然是自己的父亲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留意之间留下来的,但是这些创伤是一定存在的。

一开始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突然出现,但是经过了陈寒的分析之后,他才觉得的确是这样。

其实自己的父亲一开始也并不想要用这种办法来让天下官员都畏惧害怕,即便他在底层的经验,让他非常的痛恨那些贪官污吏,但是父亲绝对不是一个冲动的人。

虽然自己的父亲在底层过的那样的辛苦,但是作为一个非常优秀的政治家,父亲在历经了这么多年的洗礼之后,其实根本就不可能完全是一个粗暴的,残忍的,以个人情绪为主导去做一些决策的人。

恰恰相反,自己的父亲在做决定的时候,其实表现得非常冷静。他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绝对不是因为自己头上有一个当皇帝的父亲传给他的。

而是他自己开创了大明王朝,他有自己的想法,甚至他的政治智慧要超越许许多多的人。

想当年父亲还是起义军的统帅的时候,他都能够与元朝达成某种协定,然后暗自发展。

甚至跟陈友谅,张士诚周旋的时候,也能够非常游刃有余地运用自己的能力,以及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该有的暗黑还有手段,来保证自己在壮大的同时不会被打断。

所以当朱标从陈寒的嘴中得知,六百年后的很多人都非常简单地将自己的父亲惩治贪官污吏,说成是父亲个人的意志以及因为小的时候经历的那些事情的一些影响,从而片面的判断了那些官员,觉得特别的幼稚。

其实朱标怎么都没有想到像现代知识能够培养出陈寒这么厉害的一些人才,怎么就不能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

一个能当皇帝的。

一个能在万军丛中杀出一条血路来的。

一个能够从底层要饭和尚慢慢壮大成起义军统帅,慢慢的有了自己的军队。

慢慢的有了像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这样的能文能武的班底的人君。

他会是一个被情绪所左右的人吗

一直跟随在父亲身边的伤后就非常明白,其实父亲即便是到了晚年的时候也非常的冷静,他做的很多决定绝不是被情绪所左右的。

甚至可以说他非常非常的冷静。

这种冷静绝不是因为他个人的性格使然,而是经历了那么多事情的磨砺之后,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冲动。

同时朱标其实也很想对后代们说一句。

像父亲这样的皇帝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自己批阅奏章即便劳累。的要命,依旧没有改变自己的意志的人,他能是一个被情绪所主导的人吗

人的情绪会随着自己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做事而被磨得没有了棱角,这是自然的。

但是人的情绪也会像锄头一样,随着年生日久会被磨得慢慢消减。

任何事一旦时间长了都会腻,即便是色中恶鬼,你让他年复一年,几十年如一日的泡在青楼,他也会腻。

而自己的父亲在这个过程当中却从未曾喊过一次停歇下来,直到陈寒到来跟他分析了,因为自己也跟着父亲太累早逝才让父亲停下来。

这样的一个人可能会因为情绪的波动,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来吗如果真的会被情绪所主导的话,自己的父亲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来吗绝对不能。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父亲一直都知道,甚至他很清楚制定都是低的俸禄,必然会导致天下官员贪污,他才能够利用官员的贪污来做文章,甚至用官员的贪污当做筹码威胁天下官员。

朱标有的时候也会很不尊重的在想其实父亲一直都知道这样干下去,官员们肯定会贪污受贿,但是他不去阻拦,反而是有选择性的定期进行清理,从而收获一大波民心。

这种办法也只能说是自己的父亲实在是太理智太冷静才能够想出来的,可能自己的父亲一开始并没有想过要让官员们贪污受贿,而自己从中来收割。

但是有了一次的收获之后,父亲必然是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从而一直都在这么利用。

这一招在洪武朝肯定非常的管用,但是如果他接过了整个大明王朝的担子的话,就绝对不能这么干。

因为情绪一旦积累的话是会爆发的,到时候那些官员如果真的认识到了这一点的话,又或者说百姓们也认识到了这一点的话,皇帝的威严从何而来。

现在自己的父亲即便是被天下官员知道了这一点,即便被百姓们知道了这一点也可以因为父亲开创了大明天下,而没有人会觉得这不正常。

但是自己继承了皇位之后,如果自己还用这一招的话,那天下官员和天下百姓会怎么想

朱元璋看到朱标一直都在发呆,之后微微一笑,“你心里面再怎么想,其实咱们多多少少是有所了解的。”

朱标一愣,“爹,您在说什么我不知道。”

朱元璋哈哈大笑,“你这小子现在居然也敢在你爹面前打马虎眼,其实从你进来开始看到爹越发的显露出老态,你就有点担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