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朱标终于是理解了朱元璋
听到朱标的话后,老爷子这才稍微的觉得可以放心一些。他终于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纯粹的废物了。
有的时候他在陈寒面前真心是觉得自己这也不如陈寒,那也不如陈寒。自己在陈寒面前虽然多了那么大的年纪,可是却并没有形成足够多的优势。
这一点,那他心里边其实挺不痛快。但是经过了朱标的开导之后,他才明白正如自己的儿子所说,陈寒的确有那么多的学识。
可是陈寒的这些学识是从书本当中而来,并不是真实的阅历而来,故而在有些方面他还真就不如自己。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的老爷子反倒是非常的骄傲,哈哈一笑:“对呀,那猴崽子就算是有再多的学识,那是因为他从后世而来,比咱们多了六百多年的学识积累。他有的那些学识也并不是他一个人就获得的,而是通过数以万计的后代的人总结而来。
“而咱呢,正如他所说——上下几千年来,也没有哪个皇帝的出身,有咱这么低的,咱是真正的厉害人物。”
老爷子现在可是一下子就有了现金,不再像之前那样觉得,这个也不如那个,也不如,原来自己还是有些厉害的。
而自己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自己的经历。自己经历了这么多之后,不是一般人所能够理解的。
自己的出身实在是太低,所以才会有如今的这些经历。正是因为自己的出身的缘故,现在的自己反倒是可以非常骄傲的对全天下所有人都说一句:“咱从来没有对不起任何人。”
老爷子能够有这样的想法,还真是挺好的。至少他自己能够不再压抑,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他甚至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这才是真正的人生突破。如果一个人连自己要做些什么,能完成什么都不知道的话,那才是真正的悲哀呢。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一想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朱标才能够非常坦然。
接着老爷子又笑了笑:“那走吧,你呢,也陪咱到后园去转转,看看咱昨天的成果。今天呢,咱得去浇水了,得去施肥呀。”
朱标笑了笑:“老爷子您还真是每天都像之前那样,要做这么多吗”
老爷子笑了一笑:“那肯定啊,做人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做任何事都得循序渐进才是。要不然岂不是浪费了猴崽子说的一番苦心嘛。”
“说实话,咱这辈子做了很多的事,可还真就没有好好的种过地。咱以前是个老百姓,可是咱家里没有田地给咱种。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全天下都是咱的,可咱呢又开始嫌弃这个嫌弃那个,觉得咱不应该要去做那些小事。
“可如果咱不做这些小事,怎能知道老百姓到底是怎么从地里边获得的这些咱现在啊,还真就必须得要去做点什么东西。”
一说到这里,老爷子自己也是觉得挺惭愧的。要知道自己这辈子其实如果真按照一般的人的看法来讲,还真是有些亏欠了。
他亏欠的是什么呢亏欠的是自己这个老百姓的身份。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老百姓的身份,并没有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对老百姓的一些理解。自己虽然也对老百姓是很好的,可是这种好有的时候更多的是局限于一些政治上的考量。
而这种考量大部分的时候来自于为了政治上的需求。有的时候他也觉得自己挺虚的——自己并没有去真正对老百姓们的处境有所谓的理解。
反倒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再把自己作为老百姓的这个身份拿出来炫耀。
而当来到了后园开垦出来的这片田地里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似乎真的是欠缺了一些什么东西。
就像陈寒讲的——欠缺的这种真正脚踏实地的感觉,欠缺了真正的走进老百姓身边的这种感觉。
而现在,一想好像还真就是。所以现在他才要真正的去体验一下当老百姓的感觉。这种感觉绝不能通过别人来赋予自己,必须得要自己亲自去摸索。在这件事情上面,他一直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
来到了菜地里,看着自己昨天忙了一天,却还没有开垦出来的两分地。老爷子哈哈大笑:“看了没有咱虽然已经这么努力了,但是还真就没有办法跟老百姓那样比。要是老百姓一天连一亩地都开垦不了,那估计得饿死。
“可是咱昨天一天才弄了这么点土地。你说这要是一般的百姓,不得骂咱懒吗”
朱标哈哈一笑:“老爷子这个不能这么想,您都多大年纪了。那您的体力那肯定不能像一般的老百姓那样啊。要是您都跟一般的老百姓那样,一天能够跟他个一两亩地的话,那无聊啊,那那些壮小伙子都得哭了。”
老爷子听到儿子的这番劝告,哈哈大笑:“这话说的对,咱还真不能跟小伙子比。咱要真跟小伙子一样了,那就真成怪物了。咱现在要做的就是怎样让咱自己有点事干。”
朱标也看着脚下那耕种出来的土地,微微一笑:“老爷子,陈寒要是有人说你们不会种地,您就可以拿这个来反驳他了。
“您怎么可能会不会种地呢您这么大年纪了不照样能把这地给开垦得这么好吗这是好事。这说明您宝刀不老。”
听到朱标这样说,老爷子哈哈大笑:“什么宝刀不老啊,你看看咱们把这个地给开垦成什么样了。”
一眼看过去的确是有点不是特别整齐的样子。而且看上去好像是东一榔头西半垂,绝没有一般的老百姓那样弄得那么好。可是从整体上来看,至少看出了努力的样子,绝不是敷衍了事。
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老爷子做任何事都是非常认真的。这也是老爷子的一贯好品德。
看着脚底下的这一块地,朱标笑着问道:“那老爷子您是打算在这里种点什么呢”
“种什么暂时还不清楚。不过肯定是要种些经常吃的菜。”说着老爷子又想到了马皇后:“当年你娘在这后园好像也开垦了一块地。”
提到自己的亲娘,朱标心情也不是很好。因为这些年来他即便是到了这把年纪了,可是每每午夜梦回也都能够看到自己母亲的身影。自己的母亲可真的是贤妻良母。即便是自己经历了这么多事,他也依旧觉得自己的母亲是真正的好母亲。
真的是一个贤惠的代表,尤其是在教育儿女方面,更是让所有的子女都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
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得出来,自家老子还真是娶了一个好妻子。还真就像老百姓们说的一样,一个好妻子能玩好几代,老爷子现在就是这种情况。
因为娶了一个好妻子也就是马皇后,现在大明王朝多么的蒸蒸日上。可不是旺三代的问题了,那会旺好几代。
所以朱标现在是真切地感受到了那句话的价值。正是因为有马皇后这样的好女人,如今的大明王朝才能够越发的蒸蒸日上。
其实大家都看得出来,马皇后教导出来的这些儿女们,哪一个不是特别优秀的。就拿他朱标来讲,那肯定也是受到了马皇后的良好教育才有现在的作为。所
以一说到自己的亲娘,朱标也问到:“爹,您是不是又想娘了”
朱元璋毫不掩饰的说道:“不仅是现在想,是一直都在想啊。你想一想,你娘这辈子跟着咱福没多想,是罪没少受啊。这辈子咱最对不起的就是你娘,其他的咱都没有觉得对不起谁。所以现在这个一想如今的这些场景啊,历历在目。
“一想到这些年来要不是你娘在背后默默的付出,占有今天的作为吗没有。也正因为在心里面很明白,是因为你娘才有了咱现在的成就。咱才越发的觉得你娘成就了咱。没有你娘的话,估计咱啊,是没有机会像今天这样荣耀的。”
“没有你娘的话,咱现在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可想而知。所以现在站在这个地方,想到你娘曾经做的那些事,咱现在啊就一个感觉——咱对不起你娘啊,咱真的对不起你娘啊。”说着说着老爷子就眼泪止不住的流。
这是一个流血不流泪的硬汉子,可是今天他流泪了。他是真心觉得自己对不住马皇后啊。当年要不是蚂蝗户一路的帮他解决后顾之忧,一路的将自己推上了如今的这个位置,那自己真不知道能否活下来,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个资格
“丹这个皇帝有多少次要不是马皇后帮助自己,自己不仅会失去许多忠诚,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不一定能够保住。所以现在他是真的很想马皇后,是真的很想自己的结发妻子啊。爹跟您说实话:“这些年来,我也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咱娘啊。”
“您那时候经常在外面打仗,您可能是真不知道娘在背后到底是怎样走过来的说句实话呀,那个时候我们这些做儿子的心里边可真是抱怨你。真就觉得您为什么一直在外面真就觉得为什么您就不能好好的回来帮助帮助娘。”
“您不知道的是,当时你要带着我们这些个孩子们是怎样的在苦难当中慢慢的熬过来。那时候娘才多年轻啊,又要当爹又要当娘,要照顾一家老小,同时还得躲着您的阵地来抓我们当人质。那时候,您一直都在外面打仗,不知道我们在后边其实也在担心着。”
“那说我们没有现在这样的好环境,就只能自己开垦农田,自己种地为生。那时候娘就像个普通的农家女子那样,什么都要自己干——挑肥施肥,甚至还得伺候我们所有人的吃喝拉撒。不仅如此,还得照顾着所有将士们的情绪,得让将士们的后方有保障,这样放心大胆的跟着您去打仗。”
“那时候你按说的最多的话就是绝不能在背后拖累了您。我们那时候见您见的少啊,甚至说句不孝的话,那时候都不认识您。您不要生气。”如果是放在年轻时候的老爷子的话,肯定会心里面很不平衡呢:“就是我在外面拼死拼活的打仗,为了什么”
“还不是想要你们这些做儿孙的,能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还不是让你们这些学生们有一个更高的地位,你们还埋怨抱怨。”可是现在他不这么想了。他也觉得自己一直在外面,没有好好的照顾家里边的确是非常不该的。这一点还真就是一个进步。
当时朱元璋也没有办法,他要在外面打仗,什么事都得亲力亲为,没有人能帮助自己那怎么办呢只能是什么事都冲在第1线,只能是把所有的不甘把所有的委屈都自己吞下去,只能是让自己理解自己,不能强求别人理解。所以大部分都得自己吞下所有的委屈。
而现在听到朱标这么说,老爷子才知道原来自己其实对家庭的付出还不够。当年自己的阿生们的确是应该抱怨,因为当初的自己确实是没有做到。u老师们都佩服自己,因为那时候的老爷子一直在外面打仗,连见面都很少,又怎能强求孩子们对自己有什么理解呢
在这方面它也就只能是被不理解吧。因为当时自己的确做得不够好,虽说肯定会觉得有些委屈,但这些委屈是当时必须要承受的。看到自己的亲爹有了请抱歉的表情之后,朱标再次说道:“当然我们这些人到后面也就慢慢理解了您。”
“其实有一件事您做的是对的,那就是一个想要做点大事的男人,如果一直都窝在亲人身边的话,他就没有办法做成什么大事。您牺牲了我们这一个小家,可是明确让整个大明王朝的老百姓有了大家。所以相对我们这一点牺牲而言,其实应该是什么都无所谓的。”
“我们也是最后才理解了这一点,也是因为自己真的要去做点什么事情的时候,才明白原来想要做一件事,是那么的艰难。想要完成一些改革,想要把整个大明王朝推向极盛,那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现在的我们反倒是理解了您当初的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