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文化塑造就像高压锅,锁死了古人的创新精神
朱标对于陈寒的说法其实也是非常赞同的,他也认为如果真的想要让大明王朝今后的所有日子里都能够平平淡淡的过去,甚至可以说是一路往上走的话,就必须得要提高大明王朝内部的生产力。
如果连生产力都跟不上的话,就算是你有再好的货币政策,那将来也必定会有一天,因为生产力跟不上货币政策的改变而导致整个货币政策崩溃。
这种案例在现代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不管是津巴布韦币还是曾经的四小龙等等,都因为生产力的关系,导致他们发展的速度变化或者说整个崩盘。
而现代的中国则以后起之秀的姿势奠定好了工业基础之后,一步一个脚印,把实体经济跟外贸经济结合,夯实国内基础。
把生产力提高,同时把工业生产作为今后起步的最重要的点。
然后果然在其他世界各地的生产力降下来之后。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中国的商品打遍全天下无敌手,最后逼着他们不得不筑起税收的堡垒,把自我封闭在非常狭小的区域当中。
靠着曾经的光环迷惑自己,却并不知道自己早已无法跟外界媲美。
陈寒要做的就是让大明王朝变成后来的中国,必须得要让生产力跟得上,必须得要往外输出最便宜的货物。
必须得要将其他的市场给带动起来,让其他的市场成为大明王朝的倾销之地,让其他的国民成为大明王朝国民的打工者,要让大明王朝的产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也能大量收割全天下。
现在陈寒已经在慢慢的打基础他也希望大明王朝能够一下起飞,但是这是不现实的,首先一点就是要提高生产力就必须得要提高制度的效率。
所以他在改革变法的时候考乘法这种东西是一定要坐在第一位的,就是要给天下官员下最长的枷锁同时想要让马跑得快,就必须得要把草料给他喂肥了。
必须得要把每一个位置都做成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并且在这个位置上就不想要因为任何一点错误而被拉下来。
要满足当官的人,既能得到物质基础,又能得到名誉基础,还能有机会青史留名。
在这种满足了基础物质跟尊严的同时,他们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他们才有动力往前迈步。
要不然的话,光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那一点柴米油盐酱醋茶,他们就必须得要伸手向老百姓贪污受贿,那这种恐惧的累加将会让这些官员患得患失。
胆大一点的官员就觉得反正天底下有这么多贪官污吏,绝对不能够抓我一个,所以根本就不害怕变本加厉的贪污受贿。
当然他们也不是说变本加厉的要当这个出头鸟,他们只是一如既往地继续着元朝留下来的惯性。
在他们的眼里边,当官就是要收钱,当官了之后就是要过上好日子,就像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当了官之后依旧要清贫过日子,那为什么要当官呢
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苦熬苦攒当了官,那总得有什么贪图。
像诸葛亮、像文天祥、像于谦、像海瑞他们这种官员实在是太少了。
其实大部分人都是俗人,他们贪财好色,所以一旦有了权利之后,那必定是要做这种事,所以有些人就觉得朱元璋的很多政策可能就是理想主义,就是想要让这些当官的一个个都要做到像诸葛亮文天祥他们这样君子人物,并且还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是所有人通过历史倒退回去就发现根本就不可能做到这一步,很多官员一个个的其实都是想要肥自己的荷包,过上自己的好日子。
所以说到底这部分人才是真正的正常人,反倒是那些像诸葛亮像文天祥像海瑞那样的,早已不是正常人,他们一个个已经超脱了俗人的标准,不能以所有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的陈寒才不会让那些个官员们感到憋屈,他的确很讨厌那些贪官污吏。
但是却又不得不承认,如果天底下没有人替你做事,没有官员替你执行政策也很悲哀。
因为你毕竟就一个人,你不得不去依靠他们,所以你只能是提高他们的收入,只能是稳定他们的情绪,只能让他们帮你一起来治理天下。
如果大环境不能改变,那就让这些官员相对的清廉一点,这样也是对普通老百姓最大的保护。
因为就算你的政策再严厉,就算你的严刑峻法再厉害可是人性是不值得去考验的,一定是有缺陷的,缺的只不过是有人出的价有多少而已。
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可是他后方永远都是一团乱糟糟,他必须得要处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回到家又得面对冷锅冷灶。他有再大的理想抱负,也会因为长期的消磨不仅磨掉棱角,同时还会把他的尊严也给磨掉。
所以陈寒不相信官员的理想主义,也不相信官员的自我改正,他只相信代价。
简单的来说就是不管你是做贪官也好,做清官也罢,我给足你面子,让你的生活过得体面,让你家中不需要因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担忧。
让你出到外面去,也能够跟正常的读书人一样去交流一样的诗情画意。
我只不过是不让你跟那些世俗人那样吃喝嫖赌,但是你读书人该有的追求情趣这一块的东西满足你。
毕竟人追求的不仅是物质需要,还得有精神需要,这也是建设大明将来健康状态的一个桥梁。
因为必须得要承认,自古以来能够把文章诗词画作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当官的。
就拿诗词来说,从最早的汉朝开始。建安七子就不需要多说了,他们要么是政权的掌握者,要么是世家门阀,要么是官员,他们不需要操切衣食住行,所以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文化修养当中。
隋唐之时就更不要说涌现出来的那些大家最厉害的李白他出生相对没那么高,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家在四川其实是有底子的,李白最后去世,他的那些诗集是谁给他出的是他的一个叔叔有能力给他出诗集的,那家里必然有些买卖。
李白也是如此,他家里是做买卖的,所以他才能够仗剑走天涯,如果一辈子只能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衣食住行操心的话,李白可能连识字都困难。
接下来几个著名的诗人比如卢照邻、王维、韦应物,他们是大家族出身的豪门公子哥。
甚至连诗圣杜甫的出身也不简单,他家是京兆杜氏的襄阳分支,母亲的家族更是显赫至极,乃是清河崔氏。
所以这些文化修养上的大家其实都是来自于官员或者本身家底就很雄厚的。想要将文化事业给带动起来,你就不得不去依靠这些已经读书旗帜,并且有深厚文化修养的官员来推动。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影响力有多深,不需要多说。我们一直强调五千年的文明是怎么而来。除了那些史书记载,除了那些铭文,除了那些金书除了那些古董,更重要的就是文化事业对于一个民族的塑造。
纵观整个五千年来的文明可以看出,先前之时百齐放,那时每一个国家都在寻找一种最为合理的治国方法,于是便诞生出了,各个分支,比如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
等到了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便成为了显学一直到清朝。
而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素养就不便多说了。儒家本身的家国天下是由亚圣孟子寄语一直流传至今,如今咱们国人之所以会以这样的方式去生活,也是受这些几千年下来的文化影响。
而文化需要载体,不管是小说戏曲,还是诗词,都是文化的不同载体,即便是民谣也是如此,尤其是诗词书画,更是将古人的智慧,古人的风貌,古人的追求,古人的风骨,古人的志向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后辈儿孙领读之后也是叹为观止。
这些文化集大成者的诗词歌赋书画都对塑造国人的风骨精神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陈寒绝对不可能让大明王朝的文化因为程朱理学给禁锢住。
程朱理学之所以会盛行,其实并不是责怪某个人。
后世的人一直都觉得程朱理学简直是巨大的毒瘤,他毒害了从南宋之后的几百年来的思想。
秉持这种想法的人有很多,但是也得看到成都理学有一些比较进步的地方,只能说后世而生,又或者说是统治者有意义的曲解使程组理学被妖魔化就像儒家的文化一样。
因为统治者需要根据自己统治的国情来利用思想塑造国人的思想,从而令国人变成温顺的绵羊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就比如为什么会有君王下令要对那些经典进行注解,其实他们要的是注解或者说是要的是为了让这些文化更加的丰富嘛,并不是,而是通过这种办法一方面把某些比较出头的思想给它磨平棱角。
最典型的就是如同现代人所了解的一些孔子的经典名言,比如很著名的那一句,‘以德报怨’,如果没有后面那一句‘何以报直’,那么给人的感觉就是儒家很绵软,即便有些人恩将仇报,我们还需要跟他客客气气的说话。
但是可以从后面那一句话就可以看得出来,孔子不是这个意思啊,他以德报怨是一个问句意思是说如果别人对你不好,你却还要反过头来对他好,这岂不是迂腐之人的行径
所以原句应该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透过原剧就可以看得出来,儒家并不是教你去迂腐行事,反倒是直来直往,别人对我好我就对别人好,别人对我不好,我也无需对他好。
这只是非常简单的一个对比就可以看得出来,为什么一定要阉割掉后面的十二个字呢
其实这就是思想的一种非常高明并且恶毒的渲染。
要知道,思想对于人性格行为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人人都信奉‘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种直来直往并且性格突出的行事方法。
那么有一天官府如果因为北边打仗,不得已要强加赋税给老百姓头上,老百姓‘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的行事准则会怎么干
那肯定就是,那老子我就不鸟你,你对我不好我干嘛要对你官府尊重我干嘛要给你脸你想弄死我,我就带人起兵造反。
这会给人一种极其强烈的反抗精神,皇帝需要这样的反抗精神吗尤其是开国皇帝,他会愿意看到自己手底下的那些个老百姓,一个个都是刺头嘛,绝对不希望。
那要怎么来改造很简单,思想文化上阉割掉你的这种反抗精神。
我先把儒家提高到显学的地位,先让你们这群读书人觉得皇帝在尊重你们,你们就会效忠于我。
紧接着我让天下所有老百姓都看到,读书是升官发财的最好捷径。
于是读书人的地位就被抬升起来了,一个村子里边所有人都是泥腿子,可是只有一个读书人,那么这个读书人的话语权将要超越甚至凌驾于里正,以及一般性的小官小吏。
而且大家还都愿意相信他的话,为什么因为皇帝和官府都认同读书人是将来的官员,他要治理我们,他是官老爷,崇拜强权,不管是什么时代都一样。
那这个时候就好办了,既然一个读书人能带动一大片没有读书的泥腿子的思想,我就让这部分读书人来影响那些个泥腿子。
怎么影响
让你读的书当中没有了那些锋芒毕露的词语。
于是就必须得要对经典进行改造,掐头去尾,把那些容易把人的思想塑造成锋芒毕露的词汇给它改掉,改得绵绵柔柔,比如以德报怨这个词汇大部分人一听心里就不舒服,凭啥别人对我不好,我还要笑脸香,你这不是贱骨头吗
但是读书人会给你这么解释,一个有修养的人就不应该去跟那些没修养的人一般见识,我们笑脸相迎让他不好意思伸手打笑脸人。
当然这是最粗糙的解释,但意识就是这样,就是要在最大程度上把那些掌握舆论的人的思想强行给他塑造的绵绵柔柔。
这部分掌握了话语权的读书人一辈一辈往下传,就会带动整个社会风气变得柔软化,这才最适合统治者们统治。
就像程朱理学那样,把所有人的思想都塑造成高压锅形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像个高压锅一样,一级压一级,把所有人都装在这个锅里边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