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定年号建武

    「建武,倒是比较符合。」

    李铮扫了一眼,缓缓开口说道。

    「皇上。」

    「建武年号,是臣与礼部众位同僚商议后的备选结果,毕竟皇上是军中出身,以武事扬名,定国。」

    「所以才会有建武这年号。」

    「但依臣之见。」

    「陛下作为大唐第三任皇帝之尊,当以仁政施天下,所以臣觉得永徽最符合,其次是永康。」陈叔宝恭敬的道。

    「年号,一个称呼罢了。」

    「并不能代表朕未来施政,永徽,不符合朕的脾气,就定位建武了。」

    「礼部,去拟定年号的章程吧。」

    李铮沉声说道,带着已经定下的毋庸置疑。

    如若用了永徽这个年号,李铮是觉得很晦气,根本不会用。

    建武倒是附和他心中所想。

    见李铮如此,陈叔宝恭敬一拜,「臣明白了。」

    除了年号以外。

    「还有老皇上的封号。」

    「昔日太子的封号。」

    「这些都需要滴定章程。」

    「请皇上示下。」陈叔宝又恭敬道。

    「尊父皇为太上皇,追封老皇后为太上皇后。」

    「并追封我母亲林氏为太上皇后。」

    「追封昔太子为承皇帝。」

    李铮思虑一颗,立刻说道。

    这一件事。

    他昨天晚上就考虑清楚了,自然是有所决意。

    自己父皇还在,太子大哥还在。

    只不过是自己父皇退位了,但是他们的尊号自然不能变,特别是自己的大哥,必须要给他加个尊号,不然以后怎么面对。

    毕竟李铮的大哥李承乾还只是太子,自己这个兄弟都成了皇帝,又怎么会让大哥继续称呼为太子,那岂不是笑话了。

    所以尊为承皇帝是最好的做法。

    而自己父皇尊台上皇帝,也是按照辈分定下的,这也一点没有错。

    「此举,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李铮又看向殿中群臣。

    「皇上圣明。」

    殿中群臣纷纷相视,全部都想着李铮一拜,全部附议。

    「除此外。」

    「封朕的妻子秦婉儿为皇后,掌皇后宝印,掌管后宫。」

    「封李媛为皇贵妃,辅助皇后掌管后宫。」

    「封雪小红为明妃。」

    「封王馨玉为玉妃。」

    「封杜琼为琼妃。」

    李铮想了想,又对周围臣子说道。

    这几个妻妾都是一直跟着李铮一起的,感情深厚,如今李铮为皇,她们的位分自然也会上来。

    这也是她们,如果以后再有女子入宫,那些女子肯定得不到这种位分。

    「皇上圣明。」

    「还有诸位公子都需要册封,太子之位也需要定下来。」

    「这也是太上皇特别交代的,早立太子,杜绝后患。」陈叔宝恭敬启奏道。

    显然。

    这也是李世民为了未来考虑,为了大唐国运考虑。

    当初他登基为皇,第一时间便将李承乾立为太子,以最稳妥的办法培养,让他的地位无可撼动。

    此刻特意交代礼部,也是为了大唐传承。

    也是为了他的孙子李贤,想让他如同当年的李承乾一样,地位稳固,无任何人可以撼动。

    而且现在也的确如此。

    李贤的地位无可撼动,他是李铮唯一的嫡长子,其他的都是庶子,当然,还有一个嫡女。

    「册封李贤为太子,等十三岁后可入东宫开府。」

    「封李妍为安宁公主。」

    「朕其他子嗣都为皇子,十五岁之后再议封王。」李铮想了想,立刻说道。

    自己福化悲愤的教导,他自然不会忘记,位分不能乱,身份不能乱。

    否则必有灾祸。

    李贤地位稳固,而且也是得到他真正的关爱,他也会如同前太子一样,地位无可撼动。

    「皇上圣明。」

    群臣齐声高呼道。

    相对于李世民有许多事情踌躇,李铮则是更加雷厉风行,遇到许多事情都是当断则断,从不拖泥带水。

    「如今皇上已经登基。」

    「是不是要在皇宫一处给太上皇安排一处宫殿?」秦健生恭敬道。

    「就安排在太上皇后原来的宫殿吧,在那里有单独的院子,也有田园,想必父皇心中也是这样想的。」李铮微微一笑。

    「臣明白了。」秦健生点了点头。

    「皇上。」

    「北疆府传回了吴王殿下的军报。」

    「如今北疆府仍在动兵进攻草原各部残存,我大唐虽然有损伤,但北疆疆域仍然在被窝大唐兼并。」

    「但北疆主体人口仍然是以北疆草原族群为主。」

    「此举,是不是要有所改变?」

    「我大唐,是不是要迁移一些人口千万北疆,更好控制。」秦健生启奏道。

    「轻爱卿,你可明白太能下百姓最想要的是什么?」李铮微微一笑,看着秦健生。

    「无战,安宁。」秦健生回道。

    听到这句话,李铮却是摇摇头,「错了。」

    「请皇上赐教。」秦健生抬起头,好奇的问道。

    「活着。」

    李铮吐出了两个字。

    「无论是我大唐,还是大唐之外的番邦异族,又或者是那北疆草原的部族,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想到的可不是帝王那种扩张,他们最大的渴求就是能够活着,活下去。」

    「以前,他们的那些大汗不能给他们。」

    「但朕能够给他们,大唐能够给他们。」

    「如若他们想要活着,那就只能顺从臣服,如若他们不想,那就送他们上路。」

    「对待他们,唯有恩威并施。」

    「朕当初离开北疆府时就交代了吴王和荆王。」

    「重典治之。」

    「对于不服之民,贬为奴隶,如若还不服,杀。」

    「这是治。」

    「当然。」

    「刚刚秦卿所言的迁移人口至北疆,弱化北疆诸族,这也是可行。」

    「此事。」

    「户部可全权负责,朕授予你权。」

    「虽然我大唐如今已安稳,但流民人不在少数,食不果腹者,还有交州府地域,也不在少数。」

    「要是有流民,可将他们迁移至北疆安置,安置建房,给予牧场养殖,这些朝廷可赐予。」

    「当然。」

    「如若有主动去北疆安家的,朝廷也可组织前往北疆安置。」

    「迁移人口之事,不宜过快,也不可强逼,一切仅凭自愿。」李铮缓缓说道。

    「臣明白。」

    「户部必全力完成皇上所定的旨意。」秦健生恭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