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大韭菜 作品

281.第273章 安史之乱盛唐倾颓

第273章安史之乱盛唐倾颓

天幕上。

一点火光自画卷中间透出。

焦边向四周泛去。

富丽堂皇的大唐被焚烧殆尽。

长安城外。

数不清的、面黄肌瘦的百姓胡乱抓起地上的黄土吞咽充饥。

朱雀大街上。

原本栽于道路两旁,展现大唐风姿的林荫已经体无完肤。

原本偌大的集市已经静悄悄的不复繁华。

偶有几个面色惨白枯槁无比的男子对视一眼,随后交换了怀中襁褓。

端门。

一队威严肃穆的彩旗仪仗在军队拥簇中自宫门鱼贯而出。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双手紧握成拳。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鼎盛时期怎么会突然沦落到要易子而食?!

是突厥打过来了?

但就算是也不至如此啊?!

大唐各镇不是有四十九万精锐吗!

四十九精锐难道还还拿不下

等等!

刘恒突地抓住刘启的双肩,大声喝道!

“他设立了多少节度使!多少!”

刘启被吓得面如土色,但也迅速冷静道:

“十十个!阿父,十个节度使!”

刘恒身子一软坐回原处。

原本看到兴盛之世的脑子彻底冷静下来。

十大节度使

各镇四十九万精兵

募兵制

中央与地方对立

“哈闹了半天竟是昙花一现”

刘恒惨然一笑。

大唐。

殿内众人睚眦欲裂。

李世民颤抖的扶桌而起。

面目抽搐,齿缝间迸出几字。

“李!隆!基!”

那道仪仗分明就是皇帝出行的仪仗!

他为什么会自长安而出?

发生了什么?

究竟发生了什么?!!

是突厥打进来了吗?!还是契丹?吐蕃?!

兵呢?!将呢!!

几十万大军都是死人吗!!!

“砰!”

按着桌案的手臂上青筋寸寸暴起。

通红的双眼紧紧盯着天幕。

眼中按捺不住杀气令群臣噤若寒蝉。

“朕就该灭了他们!!”

众臣毛骨悚然。

恍然间,群臣突然想起来了。

眼前这个总是平易近人,经常被魏征指着鼻子骂还要笑着讨好的人。

也是踩着无数尸体,从战场上厮杀出来的杀神!

自开元以来,唐朝为了解决沿边游牧的侵扰问题设置了节度使以统率边防,但却对统兵边将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造成了内轻外重之势。

天宝后期,胡将安禄山能杀能打还擅长献媚,深受李隆基信任,从而一人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统领近十五万铁骑。

宰相杨国忠颇为忌恨,常进言说安禄山要造反。

李隆基略有怀疑,派官员探查,被安禄山重金贿赂,回来就说安禄山“竭忠奉国,无有二心”。李隆基信了。

大隋。

杨坚捂着脸,目光凝重。

他信了?他为什么信啊?

就因为派去的人说的是好话他就信了?

手握二十万重兵!!!

这已经不是说什么信什么的事情了!

这是他真的有造反能力的事情!

脑子被猪油蒙住了吗?

天幕上。

一身铠甲,身形魁梧胡人将军拔剑指天,震声道:

“今奉密诏!诛杀杨佞!”

面前,是数不尽的精锐甲士、长矛林立。

狼烟滚滚,马蹄嘚嘚。

一阵征尘自河北挺进中原。

公元755年,大唐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

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由在范阳起兵。

当时海内承平日久,听说范阳兵起远近皆震。

河北为安禄山统辖,叛军所经过州县或开门迎叛,或弃城而逃,或被叛军擒杀,叛军很快就控制了河北。

时,太原以及降城之人奏报安禄山造反,李隆基仍认为是厌恶安禄山的人编造的假话,没有相信。

大唐高宗时期

揉了揉额角,李治靠在龙榻上长呼一口郁气。

“舅舅你说他真的不知道吗?”

长孙无忌看着天幕,叹息道:

“陛下,这些年臣明白了一个道理。”

“人越老,就越容易沉溺在过往的荣耀里。”

“而李隆基,他的荣耀太大了”

“他没有醒过来,他丧失了对待天下的敏感。”

“他真的以为自己可以遥控一位手握重兵天高地远的将军”

李治捂着额头,深深的叹口气。

“潼关应该是失守了,不然李隆基也不能逃出长安。”

“但是怎么失守的呢?”

长孙无忌也想不通。

自三国、两魏以来,潼关的防守已经可以说是毫无破绽。

这人又是寻找到了什么破绽?

十一月十五日,李隆基才相信安禄山确实率兵造反,随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

接着任命他的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高仙芝、封常清临时在长安、洛阳募兵,得到的都是市井子弟。

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就攻入洛阳。

东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卢奕不肯投降,被俘后为安禄山所杀,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安禄山。

退守潼关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

李隆基听信监军宦官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斩封常清、高仙芝。

起用病废在家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军二十万,镇守潼关。

哥舒翰进驻潼关后立即加固城防,深沟高垒,闭关固守,安禄山久攻不下。

五月,李隆基接到叛将崔乾佑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的情报,就遣使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

六月初七,哥舒翰与崔乾佑战于灵宝,大败,二十万军队只剩八千余人。

初九,崔乾佑攻占潼关,潼关失守。

汉末。

曹操看着录于白帛上的诗句,脸色复杂。

“大势已去啊”

刘备与诸葛亮默默无语。

潼关失守,能够拱卫长安的军事力量就已经荡然无存。

此时只有一个办法了。

三人对视一眼,同声道:

“御驾亲征!”

大唐天子的威名还在!

只要御驾亲征同时只追首恶不追余从,事情就还有转机!

对!那道仪仗!

三人突然恍然大悟,原来他是去御驾亲征了!

六月十二日,李隆基登勤政楼,下诏宣布御驾亲征。

天幕上。

画面再次来到那肃穆异常的仪仗之中。

镜头穿过长长的甲士、宫人。

来到一座青纱金纹车辇中。

须发皆白的李隆基睁着一双布满血丝的双眼,呆呆的看着虚空。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公元755年六月十二日,李隆基带着杨贵妃姐妹、皇子、皇妃、公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和宫女悄悄出逃长安前往蜀都。

队伍行至马嵬坡时发生兵变,宰相杨国忠被诛杀,杨贵妃被逼自缢。

二十三日,长安沦陷。

天幕上。

一抹血色染在朱雀大街上。

屠夫举着长刀。

公侯将相,男女老幼,襁褓孩童无一幸免。

血红的画面渐渐模糊,最后回转到一开始的画面。

交换了襁褓的男子抱着布裹回到一处破瓦房,随后生了柴火,添了脏水。

襁褓打开,里面是贯着刀口断了呼吸的婴儿。

“噗通!”

重物落水。

男子抱着膝盖坐在火堆前,呆呆傻傻。

画面拉远,男子身后一堆残衣破布。

地面上,几朵粘着灰土的绒花与支离破碎的纸鸢,顺着门口涌进的清风,微微颤动。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

长安失陷,君储逃亡,安史之乱开始进入了最高峰。

煌煌盛唐,就此倾颓崩塌。

脑子里的画面有,但完全没写出来。

还是书读的少,这形容句积累的不够啊。

笔力太差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