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大韭菜 作品

第752章 驰禁鸦片严禁鸦片

第752章驰禁鸦片严禁鸦片

亭亭玉立的茎一枝独秀,约三尺来高。

顶端单生一朵大。

略皱的四瓣微光轻泛。

白、红、粉、紫各自鲜艳。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几人面面相觑。

“这玩意有毒”

李建成与李世民同样一头雾水。

你要说鸦片,那咱们不知道。

但你说阿芙蓉……

那玩意不是观赏植物吗

川西平原一望无际都是这种玩意!

“阿耶……”

李世民忍不住出声唤了一声。

李渊瞪了他一眼,没好气道:

“朕知道!”

“还用你来教我做事啊”

“先把图画下来再说!”

……

大宋哲宗时期

赵煦嘴角忍不住抽动。

司马光一时忍不住倒吸冷气。

“这……”

赵煦下意识的端起一旁的茶杯,饮了一口,随后道:

“朕记得……治疗呕逆、腹痛、痢疾、咳嗽等病……就是把罂粟子、罂粟壳炒熟,研成粉末,加上蜂蜜制成蜜丸吃进去吧”

司马光一时也不知道怎么说,只是点头道:

“民间确实也有直接用罂粟当滋补品的做法……”

赵煦默默无言,又饮了一口茶水,轻声道:

“……这种好东西应该与辽、夏共享啊……”

司马光侧目而视。

“陛下……这……”

赵煦坦然接受对方目光的洗礼。

“岁供吗……多正常。”

……

大明。

朱元璋觉得很震惊!

“这玩意有毒他们不知道啊”

马皇后则有些好奇了,她看向老朱,询问道:

“你怎么知道的”

朱标也问道:

“爹,宋朝苏澈曾写《种药苗》,诗里说罂粟堪比春天的青菜,秋天的谷物,如果老人气虚不思饮食,就用蜂蜜水煎了罂粟子代茶饮,可以便口利喉,调肺养胃。”

“您怎么知道它有毒的”

朱元璋腰一板,头一扬,嘴角一翘,眼睛一斜。

“哼,不知道了吧!”

“咱走南闯北什么没见过”

随后又正色道:

“不得不说,这玩意止咳止泻都很厉害,但杀人也如剑。”

“不过除了治病,也没人常吃它。”

“更没人去做这什么……鸦片……”

……

【不过直到明朝以前,罂粟都仅作为观赏植物和药用,还没有被当作毒品吸食。】

【等到明朝时,才学会用罂粟制作鸦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有详细的方法记载。】

【不过吞服鸦片的危害很大,不小心过量就一命呜呼。】

【明万历十七年(1589),《陆饷货物税则例》中,明文规定鸦片按进口药材纳税,“每十斤税银二钱,是为中国征税之始”。】

【天启四年(1624),荷兰人强占台湾达四十年之久。】

【在此期间,他们将爪哇吸食鸦片之法传入台湾,复由台湾传入漳州、泉州、厦门。】

【这就为鸦片大量输入创造了条件。】

……

大明天启时期

朱由校心烦的挠了挠头。

站起身来,来回踱步着。

“怎么破事这么多啊”

“荷兰人……”

“一群人亡我之心不死啊!”

……

【乾隆二十二年(1757),英国占领印度鸦片产地孟加拉。】

【鉴于鸦片贸易可获取高额利润,英国在乾隆三十八年确定了鸦片政策,给予英国东印度公司以鸦片专卖权。】

【嘉庆二年(1797),又给予东印度公司以制造鸦片的特权。】

【东印度公司利用这些特权强迫和用贷款引诱印度农民种植罂粟,然后按预先规定的价格卖给官方专卖局。】

【专卖局加工制成后,在市场上公开拍卖给商人,偷运进中国。从此,输华鸦片数量迅猛增长。】

……

天幕上画分左右。

左边是一张表格彰显着鸦片的数量增长速度。

『雍正七年(1729),每年输华鸦片不超过200箱。』

『乾隆三十二年(1767)每年1000箱。』

『以嘉庆五年至二十五年(1800~1820),平均每年输入鸦片在4000箱以上。』

『道光元年至四年(1821~1824),每年平均输入7889箱。』

『道光五年至九年(1825~1829),每年平均输入12576箱。』

『道光十年至十四年(1830~1834),每年平均输入20331箱。』

『道光十五年至十八年(1835~1838),每年平均输入35445箱。』

『道光十八年至十九年(1838~1839),输入达40200箱。』

右边则是一间四方形的小屋子,屋里仅有一扇窗户,两张铺着草席的矮床。

矮床上摆放一张斑驳的小木桌,木桌中间放着一只脏兮兮的托盘,托盘上放着一杆大烟枪和一盏烟灯。

一名骨瘦如柴的男子拿起烟枪,烤着烟灯。

期间接连打着哈欠。

偶尔还干呕了几次,整个人慢慢瑟缩起来。

他盯着烟枪,看着烟雾腾升。

迫不及待的将烟枪塞到嘴里。

“呼~”

云雾弥漫。

暗淡的眼神透露着精光。

……

【雍正七年(1729),清廷首次颁布禁烟诏令,规定对贩运鸦片烟者,“枷号一月,发近边充军”;对私开鸦片烟馆者,“拟绞监候”;对失察之文武各官,“均交部严加议处”】

【但此次诏书,未涉及吸食者,也未禁止入口,海关则例在药材项下仍订有鸦片税银,因而为殖民者对华的鸦片输入留下一个大漏洞。】

【乾隆年间,又曾发布禁令,毫无效果。】

【嘉庆元年(1796)再颁禁令,停止征收鸦片税,禁止鸦片输入。以后又三令五申,严禁鸦片的输入、贩卖、种植和吸食。】

【鸦片贸易完全成为非法。】

【但英国决不放弃鸦片贸易,不能公开贩卖,就改为走私。】

【他们通过贿赂手段,将鸦片的囤储地点改在澳门,然后用船载往黄浦,不再上岸,就在船边私售。】

【而清朝的“缉私巡船”由于受到贿赂,对鸦片走私则予以包庇。】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望着天幕脸色发黑。

自己的禁烟政策依然是只禁鸦片烟,不禁鸦片进口。

看来只禁贩卖设馆,不禁吸食、进口鸦斤,不能从源头上禁绝烟毒之源,也很难起到实质性的禁烟作用。

这一点上还不如永琰……

“从今日起,严禁鸦片进口,同时禁止内地种植罂粟。”

乾隆扫了一眼群臣。

没有商量,单纯通知。

“崇文门专理税务,仅于所属口岸地方稽察,恐不能周到。”

“著步军统领、五城御史于各门禁严密访查,一有缉获,即当按律处死,并将其烟物毁弃。”

“至闽粤出产之地,著该督抚关差查禁,断其来源,不得得视为具文,任其偷漏。”

“海船有夹带鸦片烟者,立行查拿,按律惩办。”

“如委员胥吏有卖放情弊,均予重惩。”

“倘透入内地货卖,一经发觉,穷究来从何处,买自何人。”

“不得以买自不识姓名商船搪塞朦混。”

“失察卖放之监督及委员吏役人等,一并严惩不贷。”

乾隆看了一眼,刑部官员,冷声道:

“定立科条,凡商贩售卖鸦片烟者应作何治罪。”

“侍卫官员等买食者应议以何等罪名。”

“军民人等买食者应议以何等罪名。”

“奏定后,通行颁示。”

……

【道光元年(1821),清朝重申禁令,不许在澳门、黄浦囤放和贩卖鸦片。】

【英国鸦片贩子便在珠江口外的伶仃洋建立走私据点,在伶仃岛停泊固定的“趸船”,存放外洋运来的鸦片,并由兵船加以保护。】

【他们又勾引广州的土棍,以开设其他店铺为名,暗中包售鸦片,称为“大窑口”。】

【中国鸦片贩子到大窑口看过样品,然后交款,得到大窑口的提货单,到趸船提贷。】

【提出的鸦片专门有包办武装走私的快船运到各地,这种船名为“快蟹”或“扒龙”。】

【鸦片运到内地以后,又由该地的衙门吏胥、军官、土棍等开设“小窑口”,售卖到各城乡市镇。】

【道光十四年(1834)英国政府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垄断权,而由英国外交部直接派出驻华商务监督,指挥对华“贸易”,鸦片走私愈益猖獗起来。】

……

{此时,随着烟毒的泛滥,它所造成的社会危机也日益严重。}

{道光十五年(1835),清朝吸食鸦片的人数在两百万以上,流行地区已从沿海地区扩大到内地十几省。}

{而鸦片的吸食者中有贵族、官僚、地主、商人、衙役、士兵、游民、乞丐等各种人,而绝大部分是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的依附者。}

{他们为吸食鸦片而消耗的大量钱财,然后转嫁到平头百姓身上,使本已十分沉重的剥削更加沉重。}

{而烟毒泛滥造成大量白银外流,又引起银贵钱贱,从而直接威胁到百姓的生活。}

{有些地区过去的银钱比价,是白银一两换铜钱一千文左右。}

{道光十年(1830)涨到一千三百多文,道光十六年(1836)涨到一千六百多文。}

{但同一时期内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并没有变动。}

{农民和手工业者仅有的少量产品零星出售,只能换回铜钱。}

{而他们在缴纳各种捐税时却要折合成银两。}

{这意味着,从前交钱一千文可以抵银一两,而现在却要交一千六百多文。}

{白银外流愈多,百姓生活愈益恶化。}

{有人考证,从1800-1839年的四十年间,因鸦片走私贸易导致的中国白银外流,总计高达六亿两。}

{社会财富在毒烟缥缈中化为乌有,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所处的出超地位,也由于西方对华大规模的鸦片走私,转为入超,国家财政陷于困顿之局,国力为之严重削弱。}

{白银外流,造成本已十分困难的财政更加困难。}

{经毒雾的腐蚀,贪风更盛,吏治更坏。}

{兵丁吸食鸦片,使军队失去战斗力。}

{不得不说,嘉庆在位时期,三令五申,从禁绝进口入手,停征鸦片税,严禁贩运偷漏,立法严惩侍卫官员、军民人等吸食鸦片,整顿吏治,追究海关监督、沿海督抚官吏失察之责。}

{综观嘉庆时期的禁烟政策,比雍、乾两朝态度更加坚决,措施也日趋严厉、完善,在清代禁烟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

大明万历时期

朱翊钧看着笼罩黑雾下的大清疆土。

想到那些一点兵将样子都没有的士兵。

“真是……绝户计啊……”

他看了一眼内外侍候的宦官,唤他进来。

“拟旨,兴贩鸦片烟者,照收买违禁货物例,枷号一个月,发边卫充军。”

“若私开鸦片烟馆,引诱良家子弟者,照邪教惑众律,拟斩。”

“为从者绞监候。”

“船户、地保、邻佑人等,杖一千,流三千里。”

“失察之汛口地方文武各官,并不行监察之海关监督,均交部,革职处理。”

宦官领旨匆匆下去。

朱翊钧面带冷色。

“荷兰人……”

……

大清嘉庆时期

“那也没见给我加分……”

嘉庆嘴里嘟囔着。

一旁被带来的绵宁小声道:

“有没有可能……就是说已经是加过了呢”

嘉庆瞪了他一眼。

不会说话那就把嘴闭上!

又道:

“即刻通晓各夷商,以鸦片烟泥产自外夷,不准私入内地。”

“以后各夷船倘再有私带鸦片烟泥者,进口之日,兵役等照例严搜,一经搜出,除将烟泥焚毁沉溺外,必将私贩之人从起治罪,决不宽贷!”

……

【道光十三年(1833)以后,针对鸦片输入的迅猛增加,白银大量外流,广州一些劣绅开始倡言鸦片弛禁。】

【道光十六年(1836),太常寺卿许乃济上奏《鸦片烟例禁愈严流弊愈大亟请变通办理折》。】

【提出:严禁不仅产生不少流弊,并且例禁愈严流弊愈大。】

【停止贸易,下令闭关,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惟一的办法是弛禁。】

【弛禁分三方面:第一,准令外商输入鸦片,照药材纳税,政府由此可增加收入。】

【鸦片进口后,“只准以货易货,不得用银购买”,可避免白银外流。】

【第二,准许内地种植罂粟,则“内地之种日多,夷人之利日减,迨至无利可牟,外洋之来者自不禁而绝”,且内地种植“无碍于地方,而大有益于农夫”。】

【第三,禁官不禁民。只禁止官员、士大夫和兵丁吸食鸦片,“愚贱无职事之流”则听其自便。】

……

{这不是合法化了吗这不成了某三绞了我日!}

{这主意出的好啊……人才呀,皇上要重用才行,反正也禁不了了,不如按这个驰禁的法子试他一试何如赶紧脑补一下}

{所以后来有一段时间这玩意还成了大清的新拳头产品,农民一看这玩意有利可图顿时大喜,种地我可会呀!}

{于是实现了海外出口…从美国到澳大利亚,有辫子人的地方就有烟馆。}

……

大汉。

“他娘的!”

刘邦叉腰大骂道:

“这个许乃济!”

“出发点就是从国家白银外流思考,根本没有去想被这些鸦片残害的百姓!”

“还是那套什么从点到面的整体秩序的混乱!”

“看他那高高在上的态度!”

“我呸!”

刘邦冲天吐了口吐沫。

“一点也不关心民间疾苦!”

“一点同理心都没有!”

“谁信了他的话谁就是天下第一蠢货!”

吕雉坐在席上,凤目微眯。

“没准是与外人有利益往来呢。”

……

【道光十八年闰四月十日(1838年6月2日)。】

【鸿胪寺卿黄爵滋上《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

【他从国家的财政观点着眼,详细申述了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严重祸害,尖锐指出:“若再三数年间,银价愈贵。奏销如何能办税苛如何能清设有不测之用,如何能支”】

【提出一个“重治吸食”的严禁方案,主张吸鸦片的人,必须在一年内戒绝,过期不戒者,普通百姓处死刑,官吏则罪加一等,本人处死,其子孙不准参加科举考试。为不使漏网,又提出五家邻右互保,举发者给奖,包庇者治罪。】

【这篇奏折在朝廷中引起强烈反响,道光将此折发交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及各省督抚议论回奏。】

【不久朝廷收到二十九份遵旨议复的奏折,其中除贵州巡抚贺长龄看法特殊外,其余督抚大员都认为当时“内地银价之昂贵,由于纹银之出洋,而纹银之出洋,由于鸦片之流毒”。因此都同意严禁鸦片。】

【但在如何更有效地禁绝鸦片的政策措施及在打击重点等方面,意见又有不同。】

【有的全力支持或基本同意黄爵滋的意见,有的主张塞漏赔本,首应严惩贩烟和开烟馆人贩,有的主张应严禁烟船入口及查逐趸船,有的主张首应严海口之禁、次加商贩开馆之罪。】

【有的主张必先重惩海口接引奸商,有的主张必须先严惩官吏中的吸烟人贩等等。】

【而在各省督抚讨论的基础上,严厉禁烟开始付诸实践且逐渐成为一场运动。】

越发难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