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不记得羊成什么样了,但是姑姥爷在羊城。
妈妈经常和姑姥姥姑姥爷打电话的。
她也会和姑姥姥聊天。
姑姥爷好厉害的,是公安局局长。
初一还想爬回那辆车去。
可是那些人好吓人,她还把人家的东西弄脏了。
院子里有人,她也不能偷偷的再爬上车。
初一在路边一棵大树下坐着。
没多久她就开始点头点头的。
安眠药的药力还没有完全消失。
尤其是在吃饱之后,初一就忍不住睡着了。
这棵大树树干挺粗,谁也不太注意树干后面半靠着的小女孩儿。
初一醒的时候太阳偏西了。
她跑到院门口去看,那辆车还在。
她揉揉肚子,又想吃面条了。
她要找回上午吃面的地方。
老太太又是刚刚出摊子的。
初一来了,她又给煮了大半碗的面。
她看初一身上脏,我还帮着拍拍土。
照旧是两毛钱的面。
初一吃的饱饱的。
老太太心想这孩子真能吃。
老太太的面案旁边摆了一个大水壶。
初一拿出自己的水壶,问老太太要了水。
一点水,老太太也不会吝啬。
初一又重新把水壶放进了自己的背包里。
“桃酥!桃酥嘞!”
桃酥好吃。
对食物特别钟爱的初一哪能错过好吃的。
“我要二斤桃酥!”初一总是听妈妈买东西,就是这样说的。
东西不是买上一斤就是二斤的。
还有弟弟呢,一斤不够吃。
初一又从兜里掏了钱,初一想了想,掏出了最大的那张票子十元。
卖桃酥的人不老实,一看小孩子这么多钱,而且明显是不知道钱面值的大小。
他给初一找了三块钱,可是也就给了二斤桃酥的样子。
“你干啥呢?王老六!你怎么这么缺德呢!这么点儿的小孩子你都骗!”卖面的老太太不愿意了。
初一没听懂他说什么,但是一看就是老太太不高兴了。
“你赶紧给孩子找钱!”
王老六到手的钱怎么舍得找回去?
“我不骗小囡!”王老六麻溜的又拿出了一些桃酥,都没有称,装进了油纸袋就塞给了初一。
他一溜烟的就跑了。
老太太一看就知道王老六赚了初一的便宜。
前后两次的桃酥一共不过5斤多。
但是她一个老太太能怎么办?
这个小孩儿真是的,以后让大人领着出来呀。
老太太把初一领过来念念叨叨的说着。
她有蒲草编制的简易网兜,一次性的用完就可以扔。
是为了方便有的熟客想买阳春面带回去。
就用网兜拎着碗,能方便一些。
老太太拿出来了一个网兜,把两包桃酥放进去。
她催促着初一赶紧回家,别出来乱跑了。
别自己出来买东西了,免得被人骗。
她问初一多大了?是谁家的孩子?几岁了?
初一是个爱说话的孩子,可是老太太说的话她多数听不懂。
她就愣模愣眼的看着这老太太的嘴张张合合的。
也不知道她在说什么。
老太太觉得可惜,这么好看的孩子,好像有点傻。
这么大了,怎么什么也不知道啊?
她还担心初一拎不动这么多桃酥。
谁想到这小丫头拎着就跟玩儿一样。
晃晃荡荡的走了。
现在家里孩子多,经常有孩子往外跑。
老太太就没有想过别的!
至于初一身上脏兮兮的。
孩子多顾不上,脏兮兮的也正常。
初一从记事起拉臭臭就在卫生间里,好像也去过公厕。
她揉了揉肚子,这里没有卫生间,也没有公厕。
这可真难为孩子了,她在附近转了好几个圈儿。
初一找了可以遮挡她的草窠儿,她掏啊掏啊,从裤子另外一兜里掏出来卫生纸。
孩子觉得好羞耻啊……
这多亏了李向南让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很多事情初一自己都会做的……
天色越来越暗了,那个院子里还是有人走动……
初一在不远处,找个地方蹲下来。
从小到大初一就没受过苦。
可是现在就墙根的草丛里靠着墙睡着。
小小的一团儿,被草遮挡了,也没有人注意。
初一感觉到淅淅沥沥的雨水。
下雨了。
她也觉得冷飕飕的。
那个院子里有昏黄的灯光。
现在院子里没有人了。
铁栅栏的大门根本就拦不住初一。
她从栅栏空儿里就钻进去,手里还不忘拎着她的桃酥。
这回没有搭下来的绳子,这么高的车厢,怎么爬上去啊?
初一围着车厢转好几圈,她都够不到车厢。
初一只能攀着车轮一点点往上爬。
她手里还有桃酥。
好难啊!
后来她把网兜挂脖子上,双手攀着车轮往上爬。
要是长风、铖顺、包括扬帆,他们三个人,谁也爬不上这个车厢。
也只有初一力气大,顺着车轮爬上去抓着固定帆布的绳子,才能站住了。
可是上面是盖着帆布捆绑的紧紧的。
所以初一就顺着车厢板一点点的往车后挪。
最后还是从后面有能进去的地方。
初一从小到大最看重的就是食物,都这样了,桃酥都好好的。
天上下着小雨,初一在车轮上爬,又在车间板上蹭。
那点泥水粘满全身。
初一造的像个泥猴子一样。
她终于坐进车厢的时候,她觉得好累。
小小的人,在里面好不容易找了个空隙。
找这个空隙真是不容易。
为了减少碰撞,和工艺品一样,木箱子靠近车厢板的地方,塞着减震的东西。
所以木箱没有紧靠车厢板。这也是车里仅有的空隙。
初一好累,帆布的遮盖下车厢也黑漆漆的。
好在初一从小子胆子就大,不怕黑。
她手上黏糊糊的,身上湿乎乎的。
脸上也好痒,不知道被什么虫子咬了。
她哪里都不好受。
坐下来的初一,用手绢擦着手,她又哭了,忍不住直喊妈妈。
妈妈呢?妈妈会不会来啊?
哭着哭着累了,初一就睡着了。
初一醒来的时候,是被车晃醒的。
这个时候的京都,李科长刚刚得到纪海波的口供……
京都工艺厂那边赶紧打电话,他们的车估计昨天就应该到苏省宜城瓷器厂了。
那头电话没人接。
毕青山就联系宜城的公安局。
宜城公安局又往瓷器厂附近的派出所打电话,让他们赶紧去瓷器厂问问。
那头派出所的同志立马就说确实是有个孩子啊。
昨天瓷器厂的人发现的。
他们听说了,还在附近找孩子了。
转了几圈没找到孩子,也就拉倒了。
这事他们没重视。
他们是找孩子了,但是他们找的范围小,没想到初一走出去那么远。
那原来是京都那边丢的孩子。
宜城公安局局长被骂了一顿,司机都报案了,他们这么没有责任心吗?
现在,立刻,马上,去瓷器厂附近寻找孩子。
运输队的司机为了白天多赶点路,天刚亮就出发了。
这时候的运输车辆早已经出发几个小时了。
宜城公安局的同志,扩大了寻找的范围。
没到中午的时候就找到了那个卖阳春面的老太太。
老太太说的小女孩的穿着打扮,还有说话的口音,一听就是初一无疑了。
李向南想来宜城找初一,可是这个时候铖顺起了高热。
李向南这些天吃不好睡不好,人也憔悴了许多。
铖顺发高热肯定与惊吓有关系,扬帆也懂事了,知道姐姐丢了。整个孩子蔫的不像样子。
万一他也生病了,那可怎么办?
李向南在身边才能让孩子更安心。
李向南的心就像在油锅里煎似的。
窦兴盛劝李向南留在京都,他去宜城找孩子。
窦兴盛和办案人员坐飞机,飞往苏省。
公安局的同志和窦兴盛都快把宜城的地皮一寸一寸的搜遍了。
哪怕是卖桃酥给初一的那个小贩子都找到了。
可就是没找到孩子。
在京都的李向南等待着消息,可是依然一无所获。
也不能说是一无所获,最起码卖阳春面的那个老太太说孩子是好好的,没有因为吃多了安眠药而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