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投名状(求月票)
“你是谁”
北川一郎依旧没有转身:“不下来泡泡吗下来吧。”
金大勇犹豫了一会,拘谨地步入热水池,他偷瞥了一眼旁边男人,此刻才看清他的长相,三十岁左右,身形偏瘦,蓄着一圈络腮胡子,细长的眼睛微闭着,很是惬意的样子。
“这才对嘛。”男人看着金大勇笑了笑,很耐心地说:“我是日本人,你是朝鲜人,在山城,说到底我们都是外人,但有一天未尝我们不会变成这里的主人呢”
金大勇沉默着。
“知道我为何选择在这里见面吗”
金大勇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坦诚说:“不知道。”
“入乡随俗,这样才显得真实坦诚嘛。”北川的语气更加温和,“我始终坚信,与人相交,贵在真实坦诚,这种坦诚不是虚假应付,而是直接体现在言行举止上。刚才的事我已经听黑田君汇报过了,错在他,我先代他给你道歉。”
说着,他神色一肃,微微低下了头。
金大勇仍然没有回答,此刻他泡在热水里脑袋晕乎乎的,还没有缓过劲来。
北川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又转头看了一眼站在热水池边的黑田智介。
收到北川的眼神,黑田智介马上上前一步,双手交叉,行了一个标准的日式鞠躬礼。
“金先生,实在对不起了。”
北川看着他,然后转头对金大勇说:“金少尉,你看这样可以吗”
语气甚至带着点央求的意思,这番前倨后恭的姿态让金大勇一时摸不着头脑,他看了北川一眼,还是问出了自己最迫切知道的问题:
“你们什么时候送我安全离开我母亲现在在哪里”
北川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担心自己的安全也怕你母亲在国内受委屈”
金大勇看了他一眼,想说什么,又什么都没有说,以前,他不敢也不想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可这些都被北川掌握了,沉默算是默认吧,毕竟又有谁不怕死不担心自己家人的安危呢。
片刻后,他执拗地重复刚才的问题:“我什么时候可以见到我母亲”
“放心,你的母亲现在很安全。”北川说着见金大勇情绪隐隐有些激动起来,摆手让他稍安勿躁,解释说:
“她现在是大日本帝国驻朝鲜大使馆的清洁工,不说荣华富贵,至少吃穿不愁。你如果实在想她了,现在就可以给她发报,或者我让那边邮寄一张她的照片过来”
金大勇半信半疑,但即便北川说的是真的,这也不是他想要的,愤恨地低吼一声:
“你们说话不算数,我们的交易已经结束了,我现在就要回朝鲜”
“不,你错了,我北川一郎堂堂梅机关的少佐,说话向来一言九鼎,你现在就可以离开。”北川打断他,又回头看了一眼黑田智介。
黑田智介立刻从怀里掏出两根“小黄鱼”递给他,北川不容拒绝地塞到金大勇手中:“你走吧。”
金大勇一脸疑惑:“什么意思”
“你可以当做酬劳,也可以看做朋友临别之际的馈赠,一点小意思,说不定路上用得着,毕竟从山城到朝鲜的路很远,关卡也不少。”
金大勇愕然,真让自己离开
北川看他有些吃惊的表情,继续说:“你不用怀疑,这都是我的真心话。不过,临别之际,有几句肺腑之言,不吐不快,金先生愿意听吗”
金大勇不置可否。
“抱歉,我们因为有任务,不能送你离开。”北川叹了口气,侧头望着金大勇,语重心长,“不说你能不能逃出去,即便你运气好,成功到了朝鲜,真的能得偿所愿吗有没有考虑换个身份回去”
“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你以大日本皇军梅机关中尉的身份回去,而非国民政府军事统计局行动处军犬驯导员的身份,嗯”
金大勇心头一震:“你想策反我”
“不是策反,是合作,也可以看成是交易。你在内,我们在外,彼此分享所得,我得情报,你得钱财,当然还有地位。”
金大勇眉头紧锁:“这不可能,你知道我帮你们带话给林啸冒了多大风险吗估计现在已经引起了他们的怀疑,更别说以后。”
他此刻已经明白,北川前倨后恭,分明是想拉自己下水,想到自己的处境,他的心情不由得有些沉重。
北川一副完全明白的神情:“需要我们帮忙吗”
金大勇心里冷笑,你们都自顾不暇,还帮我
北川仿佛猜到他在想什么,笑了笑说:“我们手上也是有筹码的,呵呵,如果有必要,我可以帮你解决眼前的麻烦。”
金大勇目光微闪,若有所思。
北川看了他一眼,忽然问:“你还是少尉军衔”
听到这个问题,金大勇尴尬又郁闷,脸上蒙上了一层冷峻又痛苦的阴影,不由又想到那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自从在临澧培训班遭到戴春风的冷遇后,他的处境就直转急下,竟然由一名行动教官被发配去养狗,一想到连那些被击落俘获的日本飞行员都能被军统电讯处奉为上宾,他就更不甘心了。
“辛苦,这几年你也不容易啊,可谓忍辱负重。”北川一脸惋惜,一副替他不值的样子,“其实吧,有时候,一条路都不通,为什么不换一条路呢只要你愿意,从现在起,你就是梅机关的中尉情报官,和黑田君平起平坐。”
金大勇沉默了。
北川继续说:“我知道你一时之间很难接受,换我也一样,不过这并不牵扯什么忠诚的问题,别人不信任你,难道你要一味地热脸贴冷屁股为什么不换个活法呢
想想,等我们在这边大功告成后,你以中尉情报官的身份,哦,那个时候说不定你已经是大尉了,你以大尉情报官的身份回到朝鲜,那该是多么的威风风光啊。那个时候,大家恭维你还来不及,又会有谁在乎你在军统做过什么呢”
金大勇深吸了口气,北川的提议很难让人不心动,但毕竟事关身家性命,他必须问清楚了。
“你所说的大功到底指什么”
“你说他们计划炸毁委座府邸”局本部,戴春风看着手中林啸的供词,内容让他触目惊心。
“是,林啸是汪逆的人,北川一郎一伙是梅机关的人,这显然是他们的一次联合行动,明着是为窃密做掩护,实则有更大的阴谋。”
“嗯,他们通过收买已经拿到了委座一处府邸的内部草图,另一处的呢炸弹又怎么送进去”
“据林啸回忆,他曾问过北川一郎这个问题,对方说得很神秘很笃定,似乎胸有成竹,他怀疑北川在总统府还安插了卧底。”
“内鬼”戴春风琢磨着,现在抓到了林啸和黑田勇介,明面上就只剩下北川一郎和黑田智介了,但也不能排除他没有其他的暗手了。现在虽然揭开了“斩首计划”的谜底,还要尽快找到内鬼,排除掉那些作为“人”的炸弹,最后将北川一郎和他的同伙一网打尽,否则不管是那颗炸弹响了,后果都不敢相信。
这么想着,他的脸色越发凝重起来。
思忖了一会,他抬头问张义:“你刚才说,那个朝鲜人叫什么”
“金大勇。”
“这个人也有问题”
“本来只是怀疑,我和何处长合计后,当着大家的面演了一场戏,结果他上当了。我们跟踪的人汇报,他出了局本部后,上了一辆黄包车,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和车夫发生了冲突,最后将车夫打晕了,后面又出现了一个神秘人,将车夫救醒,带着金大勇去了一处澡堂,这个人应该就是北川。”
“那里是他们的据点”
“有可能,不过这个点澡堂的人很少,害怕引起他们的注意,打草惊蛇,便衣并没有跟进去。”
说话间,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戴春风抓起听了两句,对电话里说:“我马上过来。”
挂上电话,他起身对张义和何志远说:“我马上要去委员长那里汇报,你们先回去吧。叮嘱好监视北川一郎的两个兄弟,一切以小心为重。”
“是。”
说着,他一边起身往外走,一边回头叮嘱:“从现在起,这个案子保密级别升为最高,除了我们三人之外,包括参与案情的每一个人,只知表,不知里,明白吗”
戴春风的表情异常严峻。
“明白,所有进展,我们只向您单独汇报。其他人如果问起来.”
何志远话未说完,戴春风打断他:
“保密,对任何人。”
“是。”何志远看着他,迟疑道:“您怀疑局里还有其他日本间谍”
“金大勇就是警示。”戴春风冷哼一声,大步流星地走了。
“金中尉,请。”
澡堂里,北川一郎将一杯热茶亲手递到金大勇手中,语气更加随和,“你不必为此忧心忡忡,记住,目前你只是受到了一点儿怀疑。现在你不再是单枪匹马,如果需要,我可以随时帮你消除怀疑。”
金大勇刚想问怎么打消,便听北川一郎接着说:“和林啸一起被捕的还有一个人,你见过吗”
“没有。”金大勇摇摇头,“需要,需要我想办法打听一下”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件事你先别插手。”北川一郎摆摆手,“你当前的处境,没有调查这件事的条件。要是真暴露了-——”说到“暴露”二字,北川一郎突然停顿了一下,随后起身走到窗后,对金大勇招了招手。
金大勇不明所以,木然地走了过去。
北川一郎推开虚掩的窗户,指着对面居民区:“看到什么了”
“黑夜”金大勇郁闷地看着他,夜深人静,到处黑漆漆的,能看到什么
“你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吗”北川一郎神秘一笑,似乎是对金大勇说,也像是自言自语,“我看到了功劳。”
“功劳”
“对,对面左排第二户人家,你知道住的是什么人吗”
“不知道。”
“那我来告诉你,那里住着一个红党分子。”
“红党您是怎么发现的”金大勇一脸震惊。
北川一郎对他的表情很满意,自得一笑,说:“你估计听说过,我们日本军人,尤其是做特工这行的,毕业之前是需要见习的,那个时候我被分配到了上海,任务是伪装成进步青年想法打入红党地下组织。”
金大勇顺着他的话往下猜:“然后你遇到了这个人”
“嗯,他就是那个组织的其中一员。”
“然后呢”
“然后呵呵,当然是设法在组织里站稳脚跟,打探清楚他们每个人的底细,然后将他们举报给当局。哦,那个时候还是第二次上海事件之前。”
金大勇知道北川口中的第二次上海事件,中国人称之为八一三抗战,所以他口中的当局应该指的是果党当局。
“他们都被抓了”
“不错,我亲眼看见警察突击了他们召开会议的据点。”说到这里,他有些郁闷地摇了摇头,“要不是在山城再次见到这个人,我还真想不到当年还有漏网之鱼。”
“后来呢”
“我暗中跟踪了他很长时间,都一无所获,正准备暗中将他除去,就在计划实施的当晚,我发现他和一个人见面了,我又转头跟踪了那人,发现他是从红党办事处出来的。”
“这么说,他又重新和组织取得联系了”
“不错,很快他就被安排去一所小学做了老师,而为了近距离观察他,我同样改头换面应聘做了学校的老师。”说到这里,北川一郎的表情有些怪异,“你能想象吗这几年我就像一个胆怯的暗恋者一样,在背地里默默关注着他,呵呵,现在也该他派上用场了。”
“您的意思是”金大勇注视着他,从北川一郎的口气里,他似乎已经猜到了他接下来要说的话。
果然,北川一郎的话证实了他的猜测:
“检举他,消除军统对你的怀疑,拿他做你升官发财的投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