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麒麟 作品

第六十三章:一念龙门跃

殿中的气氛,紧张而安静。

冯拯心乱如麻,一时之间也不知该如何开口,其余众臣,除了早已经知道‘内情’的王曾和钱惟演之外,脸色皆是有些惊疑不定。

见此状况,钱惟演立刻乘胜追击,道。

“冯相公,在给别人扣罪名之前,你还是先解释一下自己的嫌疑吧,若非有意蒙蔽圣听,你只送为丁谓说情的奏札入宫?”

这番话,倒是叫冯拯反应了过来,他立刻躬身道。

“太后,官家明鉴,臣在中书,绝无玩忽职守之处,朝中诸臣的奏札,臣皆是和其他二位执政共议之后,再行决断,断没有蒙蔽圣听之举。”

说着话,他看向了一旁的王曾和任中正二人。

见此状况,二人对视了一眼,最终,让冯拯松了口气的是,王曾上前一步,开口道。

“太后,官家,臣和任参政可以作证,冯相公的确没有擅权自重,蒙蔽圣听之举。”

不管王曾和任中正这次的目的是什么,但是,钱惟演刚刚的那番话,说的实在太严重了。

这要是坐实了,那就是整个中书的锅。

所以,哪怕是出于自保的立场,王曾也需要暂时站在冯拯这一边。

与此同时,任中正也点了点头,道。

“太后,官家,确实如此,近日以来,中书政务,的确都是我等共议,冯相公并无专断之举。”

这话一出,冯拯悬着的心,才算是安了下来。

但是,就在他打算开口再为自己辩解几句的时候,却未料到,一旁的王曾又再度开口,道。

“不过,冯相公虽无揽权之举,但是,在丁谓一案上,臣和任参政,与冯相公的确有些分歧,并未达成一致,正因于此,才一直不敢入宫禀奏。”

“今日,我等联袂进宫,本是为了禀奏刚刚那份奏札,却不知冯相为何,说起令丁谓出知郓州一事。”

这话一出,冯拯顿时打了个激灵,目光顿时便射向了一旁的王曾。

他焉能听不出来,王曾这话,是在暗示对丁谓的处置上,中书并未达成一致,而是他这个宰相,擅自代表他们在向太后禀奏。

当下,冯拯目光森然,道。

“王参政,你这话什么意思?”

面对这般质问,王曾倒是神色平静,拱了拱手,道。

“冯相公息怒,丁谓一事干系重大,恕王某不能不言。”

见此状况,冯拯脸色越发阴沉。

但是,这次还未等他说话,珠帘后太后的声音便已响起。

“中书议事,有所分歧实属正常,吾和官家,今日召诸位前来,也正是为商议丁谓一案如何处置。”

“既有异议,各位好生商议一番便是。”

这话一出,冯拯到了嘴边的话,又被生生卡了回去。

他现在已经彻底能够确定,今日之事,就是一场针对于他的局。

可惜的是,他直到现在才反应过来,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静观其变了……

果不其然的是,看着冯拯退下,王曾又上前一步,道。

“太后,官家,丁谓之罪,乃纵容雷允恭擅移皇堂,此举乃玷污宗庙,罪在天下,其恶劣程度,与谋逆无异。”

“故而,不可适用宰执优免之例,何况,除了擅移皇堂之外,丁谓勾连内外,阻塞言路,擅自挪用库银,窃人主之权为己用,如此种种,已是僭越大罪,非人臣当为之事,更不可轻恕。”

“只因官家初登大宝,不宜急诛大臣,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因此,臣以为钱副枢所奏理所应当,恳请太后,官家允准,免去丁谓一切官爵,依律问罪。”

话音落下,冯拯的眼神微动,望着王曾的目光越发不善起来。

不过,对于自己的话会引发什么后果,王曾显然早就已经有所预料,所以,他的脸色没有丝毫的变化。

王曾退下之后,紧随其后的便是任中正,他也上前开口,道。

“太后,官家,臣以为钱副枢和王参政所言甚是。”

“丁谓之罪,必当严惩,方能震慑宵小,虽因其身为宰执,不可擅自诛之,但决不能任其全身而退,否则,无以告慰祖宗神灵。”

如果说,王曾的转变还有迹可循的话,那么,任中正这个原本还在力保丁谓的同党,此刻竟然也彻底改变了态度,言之凿凿的要求严惩丁谓,可就让在场众臣十分出乎意料了。

然而,这还没完,二人说完之后,作为‘始作俑者’的钱惟演,再次上前,道。

“太后,官家,丁谓奸邪,擅权弄国,其罪当死,此本中外所望也。”

“顾太后与官家仁慈,不忍擅诛大臣,然此等贼子,罢去官职,流放边地已是宽恩,若再宥之,则违天下意也。”

显然,有了王曾和任中正的支持,钱惟演也变得越发有底气起来。

这番话说的慷慨激昂,仿佛丁谓不是他的姻亲,而是他的仇人一般。

一时之间,殿中回荡的都是这位钱副枢沉痛的声音。

声音落下,短暂的安静了片刻,帘后太后的声音忽然又响起。

不过,这一次,她老人家却点了一个谁也没想到的人。

“吕学士,你如今知开封府,此案也算是在你职责之内,你觉得,应当如何处置?”

这话一出,众人不由纷纷看向站在最末端的绯袍中年人身上。

此人身形清瘦,但面颊饱满,胡须茂密,望之便有威严之感,不过,他站在殿中,却又几分格格不入的感觉。

其原因也很简单,在场所有人当中,只有他和张士逊二人穿着的是象征本官三品以下的绯色官袍。

他便是吕夷简,咸平三年进士出身,入仕四十年,三度拜相,贯穿了半个仁宗朝的朝堂不倒翁。

如今他官阶不过正四品,却做到了权知开封府的实职,实质上已经具备了进入中书的资格。

近段时间,朝中盛传,丁谓去后,吕夷简和鲁宗道二人,必有一人能入中书。

而随着太后的这句话问出,众人的目光也汇聚在他身上,神色各异。

虽然据说,之前王曾提议过让他来审讯此案,可毕竟太后没有东西,所以按理来说,这件案子如今,和吕夷简是半点关系都没有。

可偏偏,今日议事,他是除了宰执大臣之外,唯一被召见列席的。

那么,这或许意味着……朝中近来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如此说来的话,太后此刻的问话,恐怕是对吕夷简的最后一次考验。

若答对的话,海阔天空,鱼跃龙门,但若答错的话……

“禀太后,官家,臣以为丁谓之罪,不可轻恕,但自太祖开国以来,一贯以仁而治,若非谋逆不赦之罪,尚无株连之例。”

“何况,丁谓入仕多年,门生故旧,姻亲子弟众多,若将其举族流放,恐牵连甚广。”

“故而,臣斗胆,请太后与官家止罪于丁谓一人,其族中之人,若因丁谓得官,并许罢黜,其家产为贪渎,受贿所得者,一并抄没。”

“其余无罪之人,可不加株连,令其归乡,以彰朝廷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