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章泼妇儿媳的不讲理婆婆64
申申日报裴记者被领导批了一顿。
再派出温柔美丽的文记者来再次采访。
而山河大学这边派出了周元女士来接受采访。
文记者说声音娇美甜蜜,看到周元多少有点愣住,还以为依旧是那个少小年呢。
“周小姐,兰代表是因为我是女子,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的礼节,才不接受采访吗?”
周元女士笑着回答:“文女士,你想的真多。兰代表现在正在进行链球比赛,所以无法来接受采访。”
“不知周小姐毕业于哪所学校?”文记者是西湖女子中学毕业的,以为周女士也毕业于某所女子学校。
周元回答道:“我曾在青州府女子中学念过几年,婚后就读于山河大学高中部,直升于山河大学医学院。我于三年前毕业的,任职于学校医院。”
“听说你们学校的学生毕业以后全都服务于学校……有那么多工作位置吗?薪水能发下来吗?您的薪水是多少?”文小姐主要还是问最后。
“无可奉告。”周元直接说。
“是涉及到什么秘密吗?不能说吗?女士的权利能得到保障吗?”文记者追问。
周元毫不客气的说:“那倒不是,是不想告诉你。明明是第一次见面,就问到薪资问题,你不觉得太冒昧了吗?还有我有权利说任何事情,更权利拒绝回答所有问题。”
说完人走了。
回去就给丈夫吐槽:“以后不接受采访,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看不起我们,还想要深挖什么秘密!”
文记者打扮得精精致致,身上喷的香水能熏倒蚊子!
看她的眼神是嫌弃,意思她不如上沪的女子精致吧?
陈明义也不愿意这些人来干扰自己的安保工作,以后的采访都拒绝了。
而申申日报,却以时尚与土味来形容山河大学。
那犀利的文记者更是说周元女士老学究,对于敏感问题避而不谈,没有做到时代女性的开放和知性。
第一天申申日报刚开始发售,山河年报也出售第一期。
份报纸同一天出售。
山河大学的报纸,首先赞扬了裴记者对核子和原子的“深刻解读”,又赞美了文记者的“知性开放”,夜会上沪军统卢少校,日见京师章少帅。得卢少校的赏识,送与章少帅求欢……
文章的最后着重表彰了申申日报,言不符实的报道!称其为花边新闻小道消息之祖。
最主要的是山河大学的报纸是彩页的,且附有采访时照片。
照片里文小姐翻白眼的样子被照的一清二楚。
裴记者歪嘴笑也一样被拍到……
看似赞扬实为反讽,而文小姐的花边新闻,比不开放不知性的好看很多倍。
有一个重点就是,山河大学的报纸不要钱!只要在每天运动会结束后帮忙清理一下垃圾就行。
这个要求太简单了。
很多人很诚信的,领了报纸,傍晚还真去收拾垃圾,干活的人比垃圾都多。
当天没有捡到垃圾的第二天再去,有好多人觉得只捡一下垃圾,太简单了,于是每天都去……
…………
方橙看山河队的比赛,让系统制了许多嘉奖牌。
等比赛结束以后回去进行嘉奖表扬。
这十一天,全国上下一片和谐。
陆校长和李先生在西湖的大街小巷找好吃的。
漫步在西湖的春天里。
等运动会的闭幕式,二人又出席。
山河大学队独占鳌头,奖牌拿的手软……
仿民国体育总局的林先生给陆校长发了总分第一奖牌。
二人以前是同僚,虽不是很亲密,也比较熟悉。
“老陆啊,能说一说你们这体育是怎么发展的吗?”
陆校长也不藏私:“自然是科学发展,合理的饮食加适量的科学锻炼,不管怎么说,一切讲究科学。”
“我能到贵校去参观吗?”
“恐怕不能,山河大学暂不对外开放。”
林先生表示遗憾,并叮嘱他,如果学校开放第一个通知他。
陆先生同意。
开放什么?他学校里的各种好东西,当然要藏着掖着!
闭幕式上,山河大学的服装又引起了不少人的讨论。
原来,人体运动员穿的是明制曳撒袍,全都绣龙。
腰系乌角带,脚穿黑皮靴……
男子短发,女子两麻花辫!
帅的一匹。
这次山河大学有自己拍照的摄影师,更专业,设备更好……
这一出场,其他队都成了陪衬。
观众席上,不少人站起来看,还拍掌!
不少人效仿,起身拍掌。
陆校长和李老师也大力鼓掌!当然要为自己家的孩子们站场。
体育会后边的什么会餐,聚会,拉拢人才……
山河大学没有参加,直接坐车离开。
人虽然走了,但是却引起了巨大的讨论。
山河大学,比那西方国家的大学都先进。
“西金县在哪?出黄金吗?”
“在东山省,好像除了山地还是山地,不出金。”
“咱们这儿就没有孩子去念书的吗?”
“那山沟沟地方,谁稀去?听说不收学费,咱们又不是交不起那俩钱!”
“哎,应该去的!”
…………
方橙晚两天才回去的,去看原生的西湖和雷塔塔。
回了百果山,地里长草了,下地除了半天的草。
四月二十日,山河大学开了表彰大会。
对运动员们进行了表彰,学校给人体运动员和安保人员都颁发的四级奖章。
肯定是比不过参与战斗的,这也是荣誉。
陆校长又得了一块,把两位摆在一起,放在桌子上。
他争取,把桌子摆满!
下一届运动会是哪一年?
…………
六月下旬,方程把武器送到了今春改名为“列宁市”的根据地。
放在了山区的山坳里,用油布盖好,又做了阵法掩护。
他才进了“列宁市”。
一连三天给工党领导人放信函。
最后一天工党抱着试试的态度,去了“列宁市”北面的山沟里,看到了全新的漂亮货武器!
“真的?”
“真的!”
“谁给的?能不知不觉运来这么多枪支弹药,这人本事大着呢。”
“不论他是谁,终究是为了人民!”
“首长!这里有一封信,说是一位叫香砂六君丸的爱国人士捐送的。”
“香砂六君丸?一个古药方?”
“是的。”
这一批武器数量太多,用二十辆牛马车,整整运了三天。
白天黑夜一起干。
还有不少战士人力背扛。
李香君为了种花家真下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