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挨罚
章氏在老夫人院里立规矩,身为女儿的卫姮是不可能坐视不理。
洗漱过后,卫姮便去了安福居给老夫人请安,正好看到母亲章氏很是规矩站在老夫人身边伺候着。
不过才一个晚上,容颜憔悴,连气焰都软弱许多。
老夫人笑着受了卫姮的问安,便打发卫姮出门,“ 今日你既有事,便早些出去吧,同小姐妹玩开心些,日落时分归家便成。”
“也不必日日过来给祖母晨昏定省,你管着家,忙起来连吃口热花的空闲都没有, 祖母身边有你母亲、小婶服侍,你且放心去忙吧。”
这是有意让卫姮避开。
卫姮又给章氏福了礼,这才缓步慢慢退下。
这几日母亲在老夫人身边伺候,静静心也是好的。
回头出了十五,看完花灯,再送母亲去庄子里住着吧。
母女情分淡薄,同住一个屋檐下只会彼此消磨,她不去追究母亲同卫文濯合谋诓害自己一事,也不欲再多看母亲一眼了。
就这样隔着山,隔着水,过完此生吧。
前世母亲早逝,今生护她一世,成了母亲的生恩吧。
“二姐姐……”
抄手游廊下,一道俏丽的小身影正踮着脚,欢快朝她挥手。
是岁姐儿。
蜜罐里温养出来的姑娘,聪明、机智,又极为懂事。
更难得的是,很会识人眼色,该说的,不该说的,她分得清清楚楚。
用方嬷嬷的话儿来说,是一位极有分寸的好姑娘 。
若能好好栽培,必有后福。
后面,方嬷嬷还说了一句话,她低声道:“姑娘若真与凌王成亲,岁姐儿的婚事,姑娘可以为她掌掌眼。”
姐妹和睦,日后嫁人遇到难处也能相互帮衬一二。
卫姮记下了。
不过,还得要看看小叔、小婶,还有岁姐儿是否愿意。
这才有了今日带岁姐儿去荣王府拜见老王妃。
三叔身为朝中官员,虽品职不高,但能走向仕途,且政绩不错,有些事儿她想,她不必点破三叔也能品出来。
就看何时才能品出她的深意了。
卫姮笑着走到岁姐儿身边,轻地握了握小姑娘娇嫩的素手,手轻地一抬了抬,旁边的碧竹微笑又恭敬地捧上暖手炉。
“手有些凉,暖暖手吧。”
将暖手炉递到岁姐儿手里,携了岁姐儿便往外头走。
屋里头的章氏这会子暗里咬牙。
她当母亲的受苦,孽障却还能出门小姐妹玩耍,天底下还能寻出第二个像孽障这般不孝的女儿吗?
可恨被老东西钻了空子,身为媳妇的她不伺候好婆母,一顶忤逆不孝的大帽子扣下来,她也没有好日子过。
且再忍忍吧。
要忍到老三外放的文书下来,忍到老东西离京,她的好日子又回来了。
心里想的活络,浑然没有发现老夫人耷拉的眼皮子微地抬了抬,将章氏脸上一闪而过的怨然尽收眼底。
冷冷一哼,把那注着热茶的茶碗往炕几上,茶水漾出来,顺着炕几流到炕下。
哐哐的声音让章氏一身皮都绷紧。
赶忙低了头,小声道:“母亲可是需要走走,消消食?儿媳服侍母亲去荷苑走走吧。”
“荷苑?那里头又水,又是冰,怎么?你这毒妇是想摔倒我不成?”
老夫人挑起刺来毫不含糊,劈头盖脸一顿指责下来,“毒妇”两字是骂到章氏又跪到地上了。
这要传到外头,她还没有给姮姐儿扣上一顶大不孝的帽子,自己就已经钉在“不孝”的耻辱柱上, 受世人唾骂。
以后别说参加宴席了,是连一张帖子都别想收到。
那她如何在外头坏了孽障的名声,又如何替她寻门好亲事,给音姐儿报仇呢。
能屈能伸的章氏跪在早把毯子撤了,有些冷凉的青砖石上,哀道:“母亲,儿媳绝无此意啊。”
“母亲一直随小叔在外,儿媳总是念着不曾替夫君好好照顾母亲,在母亲身边尽孝。如今好不容易盼到母亲归来,儿媳只盼着自己能伺候好母亲,让母亲开怀啊。”
“又,又生会那畜生不如的毒心啊。”
老夫人听到不禁笑了,垂眼看着嘴皮子利索的媳妇,老夫人扯扯嘴角,淡道:“我竟不知你这般有孝心。”
“要不,我也不同老三外放了,留在上京吧,也好成全你对我的孝心。”
章氏差点要呕出口血。
老东西是在威胁她呢。
“只要母亲愿意,儿媳不胜欢喜,定每日晨昏定省,寸步不离伺候母亲。”
呵。
她就不信,偏心眼的老东西能舍得下三房。
老夫人重新端起茶碗,吃口只有些温热的茶水,“好啊,回头我同老三商量商量,往后便留在上京享福了。”
章氏装出欢喜的模样,“那可太好了,只盼着母亲莫要骗儿媳啊。”
“嗯,不骗你,我本也有此念想
。毕竟上了年纪,受不住舟车劳顿的苦了。”老夫人说得很是认真,好像是真有留下来的打算。
章氏就慌了。
不会吧。
真要留下来?
那她……
老夫人就等着章氏这么一瞬间的抗拒,眼神犀利扫过,手里的茶碗用力掷到地上。
“好你个章氏,瞧瞧你那憋屈样,敢情儿说的全是假话啊!伺候婆母本就是为人媳妇的本分,你竟敢怨上。”
“自个都是快要当祖母的人了,竟还这般不识礼数、不懂规矩,来人,把女四书给二夫人捧上来……”
章氏尚还没有再解释,便开始跪着读抄女四书。
老夫人到底还是给章氏留了体面,在暖阁里置了屏风,让章氏在屏风后罚跪、抄书。
不管章氏为人有多差,待姮姐儿有多么不好,也改变不了她是姮姐儿亲生母亲的事实。
姮姐儿瞧着是有大造化的,训诫章氏的同时,也要为姮姐儿给章氏留几分颜面才成。
含章院里,卫炎宗正在西梢间作画、练字。
他酷爱作画,尤其是心绪不宁时,会把自己关在屋里,不让任何人打扰,从日升到日落,直到心静方出来。
荆氏示意丫鬟们把朝食给自己后,放轻手脚走过东梢间。
“老爷,吃点朝食吧。”
将膳盘放到旁边摆了两张高背椅的高几上,“丑时末老爷便起了床,如今这会子都是卯时末了,吃点朝食垫一垫,莫 饿坏了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