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有内鬼

临近登州府的渤海之地。

一处密室中,有数人聚集于此。

只见一人用略显僵硬的汉话,开口说道:

“为了完成你们的事,鳌鱼四太子被那单进所杀。此人的实力,比你们先去所言,还要强大得多。

国主说了,如果你们还想要除去单进,之前说好的酬金翻上一倍。”

明显是此间做主的中年男子,闻言顿时眉头一皱。他一方面是惊讶,单进实力如此强悍,竟然杀了那鳌鱼四太子。

听闻此人,可是海寇之中仅逊色于国主的高手,实力不容小觑。

同时,也是因为海寇临时加价,让他心有不忿。虽然他们这等顶级世家大族,并不缺这点钱,但感觉却不同。

但沉默之后,男子还是答道:

“只要能够除去单进,酬劳不是问题,接下来,吾会派人将单进引入你们的陷阱之中,到时候就看国主的手段了。”

如今单进对世家的威胁不容小觑,在各世家大族看来,如今的单进乃是杨坚手中最锋利的刀,必须将之解决。

如果放任不理,日后单进必然给他们带来更大的麻烦。

方才说话之人,见男子答应得如此爽快,也是愣了下,接着点头道:

“阁下等我们的好消息吧!”

片刻后,男子看着那道离去的身影,目光微微闪动,接着叹了口气道:

“希望这次不要再出什么意外了。”

随即,男子令人取来笔墨,写了一封密信,又找来一名心腹,开口道:

“将这封信,送入东莱县内。”

心腹连忙拱手称是。

——

此刻在大兴城内。

杨林回到此处,也有段时间了。这些天,杨坚召集群臣,商议该如何对高句丽用兵,这高句丽实在是太张狂了。

大隋没有对高句丽动手,结果这高句丽却以为,大隋不敢动他。

杨坚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

尤其是在隋军覆灭突厥之后,他的战意更盛。他的年纪不小,也不知道接下来还能活多久,自然要趁早解决这个问题。

杨坚也不想将这件事留给后人。

既然高句丽接连侵扰大隋边境,不说彻底将之覆灭,也得让他长长记性。

免得以为大隋是软柿子。

天下承平日久,杨坚一直避免大动干戈。但在北伐之战后,杨坚已经确定,现在大隋有着足够的底蕴,支撑对外征战。

虽然他不是穷兵黩武之辈,但是在他看来,该用武的时候,亦不能优柔寡断。

身为天子,本就要刚柔并济。

大殿之中。

杨坚与杨林等亲信重臣皆在此处。

如今尚未确定,何时对高句丽用兵,杨坚自然不会大张声势,将消息泄露出去。

他们正议论,要何时,从什么方向,如何对高句丽动手,做着相关的议论。

其实,大致的行动已经商讨得差不多了,此刻只是细节上的确定。

正在这时,殿外传来声响,吸引了在场众人的注意,他们纷纷向外看去。

而后,一名禁军士卒急切无比的跑了进来,同时大声喊道:

“陛下,登州府急报,海寇入侵,突破登州防线,请求朝廷出兵支援……”

刚开始时,众人都在好奇,究竟是什么消息,竟让这名士卒如此惊慌失措。

但是,当他们听到士卒口中所言,顿时勃然色变,有些难以置信。

同时,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的看向了杨林,原因很简单,因为杨林一直镇守在登州府,此事与之息息相关。

更令人意外的是,为何杨林离开登州府不久,就发生了这样的变故。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大殿之中,霎时间变得寂静一片,杨坚目光冰冷,其中闪过寒意,沉声道:

“急报何在,快呈上来给朕看看?”

随着杨坚开口,从登州府送来的急报,很快到了他的手中。杨坚没有迟疑,便是仔细查看起急报中的内容。

看完之后,杨坚嘴角微微扯动,他冷漠的表情足以说明他的恼怒。

海寇侵入登州府,在其中烧杀掳掠,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是对刚扫灭突厥的杨坚来说,更是令他怒上心头。

杨林同样急切无比,登州府是他的驻地,他在登州府耗费这么多心思,才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登州防线。

结果现在告诉他,海寇竟然突破了登州防线,杀进了登州府,他岂能不惊?

虽然杨坚的脸色不太对,但是事已至此,杨林也顾不上太多,他连忙拱手向前道:

“陛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登州府究竟情况如何?”

杨坚眯了眯眼睛,虽然此刻他很愤怒,但他终究没有丧失理智,他知道,这件事情并不能怪杨林。

若非杨林离开登州府,来到大兴城议事,登州绝对不会出现如此纰漏,让这些海寇抓住可乘之机,侵入登州肆意妄为。

念及此处,杨坚直接让人将急报拿了下去,接着开口说道:

“你们自己看看吧,朕下旨召虎臣入京,这个消息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海寇却能抓住这个机会,突袭登州府,当真不简单啊!”

显然,杨坚已经意识到,海寇背后定有人在推波助澜。否则,海寇凭什么知道如此隐秘之事,还敢全力攻入登州。

要知道,往日杨林在时,这些海寇根本不敢这般嚣张。

岂敢直接梭哈?

杨林等人并没有回话,他们聚在一起,纷纷看起急报上的内容,但他们看完上面的信息,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

杨林咬牙切齿,愤怒无比。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多年来的努力,竟然一朝毁为一旦。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登州防线何等坚固。纵然海寇突袭,也不可能轻易突破,能够给登州府守军,留下足够的反应时间。

可是按照急报之中内容,海寇是直接突破防线,杀入登州。守军完全来不及反应,整个战局就崩溃了。

在杨林看来,此事的背后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有内鬼!

若非有人泄露登州防线机密,就凭那些海寇,如何能有这样的本事?

也不等众人开口,杨林立刻拱手道:

“启禀陛下,臣弟愿立刻回身登州府,领兵剿灭海寇。这些海寇杀入登州,皆臣弟之过,等剿灭海寇之后,任由陛下处置!”

杨林倒是直接,先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同时承认的自己的责任。

他并没有推卸什么,此刻什么理由的无济于事。不管这件事背后,是有何人作祟,都必须将之揪出来。

然而,杨坚却没有着急,他看着杨林,缓缓摇头道:

“虎臣,朕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但此事已经发生,再着急也于事无补。从大兴城到登州府,可不是一两天能到。

这件事错不在你,谁也没有想到,这些海寇竟然如此胆大妄为,趁你离开登州府,便是领兵突袭。

而且,朕知道你构筑登州防线多年,从未出现问题。如今却被海寇轻易突破,这背后之事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听得杨坚肺腑之言,杨林叹了口气,答道:

“陛下所言极是,若是臣弟所料不差,应当是登州出了内鬼,将消息泄露给了海寇,他们才能这般轻易杀进登州。

虽然此事,并非臣弟亲为,但御下不严,亦是臣弟之过也!”

杨林很是难受,他从未想过登州府会出现如此变故。甚至是有些后悔,早知如此,他就不贸然离开登州府了。

只见杨坚微微闭目,忽然说道:

“虎臣,其实登州局势,你也不必太过担心,单进乃是东平府节度使,距离登州府不远,若是消息传到,他定会领兵支援。

虽然没有朝廷命令,但以朕对他的了解,绝不会袖手旁观的。

以单进再加上济南节度使唐壁,那些海寇,应当不是什么大问题。”

杨坚对单进很有信心,虽然单进年纪轻轻,但他立下的功勋,足以证明他的本领。

同时,这段时间,杨坚也陆续得到东平府传来的消息,当他得知,单进在东平府的所作所为,不由得一阵惊叹。

其中就包括,单进在东平府售卖纸书,当杨坚知道此事后连声叫好。

虽然杨坚并不知道,单进是如何做出这纸书来的。但他却知道这纸书意味着什么,能够给大隋带来什么变化。

虽然有些事,并非一时半会能够改变,但是,随着纸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终有一日,会让大隋朝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自以为高高在上的那些世家大族,他们的影响力,必将不断削弱。

现在杨坚不好直接对他们动手,那是为了天下平稳。如果他们没有了这样的倚仗,杨坚就没有顾忌了。

他才是大隋天子,那些世家大族名望再大,也只是他的臣子。

毕竟,杨坚是一统南北,大隋的开国之君,而不是晋朝的无能之主。

当杨林听得此言,不由得愣了一下。

但仔细想想,杨坚说的不无道理,以单进的性格,不可能看着海寇肆虐登州府,残害大隋百姓的。

昔日北伐突厥的时候,杨林就看出来了,单进对外族极为痛恨。最信奉的一句话,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如果只是济南节度使唐壁,杨林未必信得过,但有单进出手,那就不一样了。

单进的实力,可是远胜于杨林,或许在排兵布阵之上,单进还差了些,可是冲锋陷阵时的战斗力,可不容小觑。

不出意外的话,这些海寇不可能是单进的对手。

杨坚沉吟片刻,接着说道:

“海寇背后,乃是琉球、扶桑等国,他们如此有恃无恐,进犯登州府,无非是觉得朕奈何不得他们。

朕虽年老,却不是畏战之辈,既然他们主动来招惹我大隋,那就不能善罢甘休。

不论单进是否能够击溃海寇,都必须让这二国,付出应有的代价。唯有如此,才能让我大隋的将士百姓死而瞑目。”

众人听得此言,不由的脸色一变。

他们自然能够听出杨坚的意思,这位陛下,似乎有意要对扶桑、琉球等国用兵,这让他们心中一惊。

高颎犹豫着问道:

“陛下是想要彻底消灭海寇吗?”

杨坚没有否认,点头说道:

“不错,此事亦是出乎朕的预料,其实朕早有攻灭琉球、扶桑之意,海寇侵扰边境,本是大患,岂能熟视无睹?

只是朕不曾想到,海寇如此张狂,朕本打算先解决了高句丽,再对付他们不迟,想不到他们如此自寻死路,岂不可笑?”

在杨坚和杨林之前的商议中,他们就已经确定好了接下来的目标。

像高句丽以及琉球、扶桑等国,他们都对大隋的边境造成了威胁,自然不能轻易放过。

如果他们老实臣服于大隋,那么杨坚也不至于斩尽杀绝。

可若是他们冥顽不化,欲要与大隋为敌,那就绝对不能留情。

群臣一阵默然,杨坚的决定太突然,他们之前都想着,要如何对高句丽动手,此刻的目标却变成了扶桑和琉球。

倒是杨林,他没有任何犹豫,他作为杨坚真正的心腹,自然不会质疑杨坚的决断,当下斩钉截铁道:

“海寇杀入登州,臣弟愿为先锋,将功赎罪!”

杨坚摆了摆手道:

“做先锋就不必了,朕知道你想要报仇,所以朕要你做元帅,讨贼灭国大元帅。

不过现在,却无需操之过急,尔等先给朕议议,接下来要如何动手?

无论海寇因何原因动手,只要他们敢犯我大隋,朕决不姑息。也好让天下人知道,如今我大隋的血性!”

众人都明白了杨坚的想法,就杨坚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确实不是他们能改变的。

而他们,作为杨坚的亲信大臣,此刻要做的并非否认杨坚。

而是完成杨坚交代的任务。

其实,在场的高颎、伍建章、杨素等人,都赞同杨坚的决断。

只是事发突然,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如今仔细想想,高句丽的行动最起码还有所克制。不敢真的与大隋撕破脸,但这海寇却不同。

真以为自己挂个海寇的名字,杨坚就不知道他们的底细了?

未免想太多了。

做错了事,就必须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