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八 作品

第728章 宝山府的作坊

第728章 宝山府的作坊

这些感恩的话,潘掌柜都不知道说过多少次了。

每一次他为安小暖做点什么事情,安小暖要感谢他时,他总会把安小暖这一份恩情拿出来晒晒太阳。

对此,安小暖也是无奈得很,只能笑道:“一码事归一码事,别总是混为一谈。

这搭桥牵线是分内的事,可砍价砍到比正常价格还便宜三千两,甚至为了这件事情几天都不睡觉,就不是分内的事这么简单了。

你这次的操作啊,若不被你们东家发现还好说,一旦被他发现,对你的影响是很大的。

所以啊,这一千两你得拿着,千万别跟我客气!”

言毕,见潘掌柜还在犹豫,她又故意道:“潘掌柜一直不肯收,难道是觉得一千两不够?

也对,你冒如此大的风险帮我,让我省了三千两,按理说,我应该给你一千五百两才是……”

安小暖边说边掏出了钱袋子。

潘掌柜见状,只能急忙把一千两银票收下:“哎哟,安小娘子,够了够了,一千两够了!”

他往后退了几步,生怕安小暖再给他塞银票。

安小暖好笑:“对咯,早这样多好?”

“这……”

潘掌柜反应过来,万般无奈:“唉,还是您这脑瓜子好使啊,我一不小心就上套了!”

“行了,你安心收着吧。”

安小暖笑道:“我这作坊马上就要开起来了,以后需要你帮忙的地方还多着呢,希望到时候你别嫌辛苦才好。”

潘掌柜听言,连连表态:“那怎么会呢?有什么需要您尽管开口,我能办到的一定帮您办到,办不到的,豁出性命也得办到!”

这就是安小暖的处世之道了。

别人给她帮忙,她绝不会让人家白辛苦。

就像潘掌柜这次做的事情一样。

身为牙人,促进买家和卖家谈成交易,确实是他分内的事,但能站在安小暖这边,设身处地为安小暖着想,却是其他牙人做不到的。

倘若安小暖不知道潘掌柜背地里的付出也就罢了,一旦知道,就少不得要感谢他。

空口白牙画大饼,向来不是安小暖的行事作风,她这个人喜欢来实际的。

潘掌柜哪怕再如何客气,再如何不好意思,也会为安小暖的做法而感到动容。

这不?

连豁出性命来帮安小暖做事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可见潘掌柜有多感动。

……

潘掌柜离开后,安小暖便开始炸排骨。

方才买完庄子回来,大家伙儿都饿了,所以蒜香排骨就没做,只吃了点饺子和长寿面。

眼看着时辰差不多,待会儿大宝二宝还得回鹿鸣学院和东方武馆,安小暖也不敢耽搁时间。

她手脚麻利地把蒜香排骨炸好,又用食盒将其装起来,这才让阿大驾驶马车,将两个孩子送出家门。

大宝出门前,把刘怀安给的红荷包交到了安小暖的手里。

一开始,安小暖是不收的。

她耐心对大宝说:“这红封既然给了你,那就是你的零花钱了,你的零花钱,应该由你自己收着。”

可大宝却道:“还是阿娘收着吧,儿子又不认识那位刘老爷,刘老爷能给儿子红封,也是因为阿娘。

等什么时候儿子跟那位刘老爷见过面了,彼此相识了,他再给儿子红封,儿子一定自己留着。”

除此以外,大宝还叮嘱安小暖,让安小暖找到机会儿就尽快把这个红封的人情给还了。

另外,对方帮忙去北边边境打听消息,一路也辛苦,他认为家里应该给对方支付一笔酬劳。

大宝说的这些,安小暖当然明白。

见儿子坚持,她到底还是把那个红封收了下来。

只是不知道为何,她总觉得大宝对刘怀安的态度怪怪的,好像有点疏离,又有点防备,害怕沾惹上什么麻烦?

可这孩子都没见过刘怀安啊……

罢了罢了。

既然想不通,那就不想了。

接下来,还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她去做呢。

……

次日一大早,安小暖就带着童静秋和阿大去了牙行。

到牙行时,苏东家也在。

得知安小暖要开作坊,急需一大批奴仆,苏东家前几天便把附近几个分号代售的人都召集到了宝山府,让安小暖好好挑。

一百五十多号人,把牙行的院子挤得满满当当。

安小暖先挑了一批面相看起来比较好的人出来,再一个个问询问题,最后选定了一百个人买下。

这一百个人,年龄从十三到四十岁不等,有男有女,有读过书会算账的,也有目不识丁的。

价格嘛,有高有低。

便宜的才卖五两,贵的能卖二三十两。

总之一百个人,共花了安小暖一千六百两银子。

其中,有三十号人的体格都比较强健,安小暖将他们的卖身契拿到手后,直接就把人安排去了东方武馆,让他们在那边先待上一个月。

这三十号人,以后要组建成宝山府这边的送货队伍。

有货需要送,他们就去送货。

不需要送货的时候,就在庄子里当安保队,避免以后有人眼红,对作坊下手。

剩下的七十号人,当天就被带去了庄子。

有几个年纪稍长的,在有钱人家里待过,安小暖就暂时让他们当管事,分别负责给大家伙儿定规矩,还有大家伙儿的吃喝拉撒,以及采购庄子需要用到的物品等等。

腌制黑珍珠蛋的材料,是安小暖亲自去买的。

鸡蛋、鸭蛋、大缸子、大盆,还有大桶等等,则是阿大带着几个人去收的。

由于现货有限,所以还提前给了不少定金出去,约好了过几日再来收一批。

安小暖在买好材料的当天,就带着童静秋搬到庄子去住了。

住在那座二进院里。

她让管事把所有人擅长做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再去分配工作。

种植技术比较高的,就负责照看田地。

养殖技术好的,就养鸡养鸭养猪养羊。

厨艺好的,安排到灶房做后勤。

手脚轻的,去洗鸡蛋鸭蛋。

力气大的,上山砍柴割草,烧草木灰。

短短半天时间,每个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岗位,各司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