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铖 作品
第130章 报行天下(大章)
这日上午,方叔维翼翼小心步入圆照园勤政殿,手持着一份样报,对袁庆柏恭声道:“圣上,臣遵旨修改了《大周报》,再呈御览。”
早在西汉初年,华夏就出现了邸报,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
邸报由西汉诞生,历唐宋元明而不废,然而直到如今的大周,邸报都只是用于抄发上谕、臣奏、朝政的,主要供官员阅览的。
邸报算不上现代意义上的报纸,因为现代意义上的报纸有三大特性,一是刊载新闻,二是定期出版,三是面向公众。
而早在七十年前,西方的德国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份日报。
二十多年前,美洲那边也出现了《波士顿新闻信》。
反倒是华夏,到现在都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报纸。
华夏印刷之术已臻上乘,足堪办报之用。
袁庆柏登基后便着手了此事。
方叔维,本是一名翰林院侍读,从五品文官,年逾四十,学识渊博,忠诚可靠。
四个月前,袁庆柏选中了方叔维,任命为大周报社的社长,定为从四品文官,让汤承远协助方叔维创办《大周报》。
按照袁庆柏的指示,不久前方叔维印出了第一期《大周报》的样报,交给袁庆柏审阅,袁庆柏不满意,提出了几点修改意见。
今日,方叔维复献修改后的样报。
袁庆柏详览样报后,对方叔维道:“此样报可,第一期《大周报》就这般印制,九月初一日发行于天下,以后当不断改进。”
方叔维生怕这次的样报又让圣上不满,闻言松了口气。
《大周报》暂定为旬报,即每旬发行一期,发行之日分别是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
内容暂定两大版块,一是新闻,二是副刊。
新闻版块,以报道朝廷要事为主,且每期的头条必会报道大周天子。
副刊版块,相当于文艺版块,刊登诗词、散文、笑话,等等。
虽说在袁庆柏的要求下,报社已尽量使用了小的字体,但相比于袁庆柏前世的报纸,《大周报》的字体还是大不少,哪怕每一期的内容不多,且是双面排版,每一份报纸仍需数张纸。
每一期《大周报》,都会免费赠送于全国各官府、各军营、各官学,还会在全国各驿站和各大书店亏本出售。
每一份《大周报》的成本都不便宜,若想靠这个赚钱,是卖不出很多的。
或许将来可以根据情况提高售价。
袁庆柏创办《大周报》,可不是以营利为目的。
此次创办《大周报》,袁庆柏创制了逗号、句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用以断句。
袁庆柏会下旨,令大周驿站系统全力协助发行《大周报》。
袁庆柏还会下旨,全国各官府、各军营、各官学,都必须集体研读每一期《大周报》。
……
……
展眼已是九月初一。
这日一早,军机大臣詹尔廷来到圆照园的军机处值房当值。
忽有军机处的属员拿来了一份《大周报》,是今日刚发行的,今日早晨,这份报纸便率先送入了都中各官府、各军营、各官学。
詹尔廷好奇地拿起《大周报》仔细看了起来。
他早知道了《大周报》的事儿,也知道汤承远协助方叔维创办的这份报纸,但他尚未看过样报,很好奇。
只见,报纸分为新闻版块和副刊版块。
头版头条,有袁庆柏署名的贺词:“贺《大周报》创报发行!”
贺词后面,有一篇方叔维撰写的文章《臣方叔维奉旨创办大周报》,文章中介绍了邸报的由来,也介绍了《大周报》的情况。
还提到了袁庆柏下旨创办大周报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臣子和广大百姓了解上谕、臣奏、朝政,副刊则是为了让读书人有个展现和交流的平台……
而事实上,袁庆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他这位天子的威信,方便他的一系列改革……
头版头条后面,是一篇介绍袁庆柏迄今为止的一些经历成就的文章,该文章由汤承远撰写。
其中写到了袁庆柏天生神力,十二岁入京营训练,因在秋狝中表现突出受到景安帝赏识,被抚养宫中。
写到了袁庆柏年少时发明热气球,载人飞天,用于军事。
写到了袁庆柏曾在少年时考过武状元,先后担任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大将军王,还平了青海之乱。
袁庆柏当初在承德避暑山庄解救景安帝,袁庆柏献策摊丁入亩……这些事儿都没写。
汤承远介绍袁庆柏的文章后面,则有多篇小新闻,这里的小,指的是篇幅小字数少,事实上,是精选出来的一些朝廷要事。
比如,改革钦天监,改革太医院。
比如,贾珍因违国孝和纵容家奴作恶被惩处。
然后便是副刊版块。
这一期的副刊版块很特别,算是袁庆柏缅怀景安帝和承泰帝的专刊。
刊登了当初景安帝、承泰帝、袁庆柏一起春游同作的诗,包括了景安帝的《春行》、承泰帝的《春郊》、袁庆柏的《春郊》,并附有袁庆柏写的相关说明,还刊登了景安帝、承泰帝、袁庆柏各说过的一个笑话。
其中,袁庆柏的笑话,是他曾经在当春园澹泊为德宫给汪太后、何皇后讲过的,是那个书生下棋连输三局的笑话。
袁庆柏还为这个笑话写了几句简短的说明,也算是以此缅怀汪太后,展现她对汪太后和当今何太后的孝道。
詹尔廷耗费了半个小时,细览了第一期《大周报》,心中不禁感叹:“当今圣上实有计谋,这《大周报》对圣上甚为有利啊!”
外行人观其热闹,内行人识其门道。
詹尔廷已然看出,《大周报》的发行,配上袁庆柏的宣教旨意,大有利于袁庆柏这位天子。
与此同时,詹尔廷也不禁有些羡慕汤承远了。
他已经预感到《大周报》会火爆,《大周报》的创办会成为大周乃至历史上的一件要事,而汤承远撰写的介绍袁庆柏的文章,刊登在了第一期上,荣宠莫大焉。
……
……
神京城里的贵官显宦之府,都会免费赠送每一期的《大周报》。
其中就包括了荣国府。
这日上午,大周报社的送报人,将一份《大周报》送到了荣国府,落在了贾母手里。
贾母觉得这玩意儿真新奇,好奇之下,戴着眼镜仔细看了起来,看到头版头条和介绍袁庆柏的文章,不禁佩服袁庆柏的才能,赞叹是位非凡的天子。
然而紧接着,当她看到报道贾珍被惩处的新闻,便不禁郁闷了起来。
好嘛,珍哥儿的丑事,此前已经昭告了天下,现在又登上这报纸了,真真是让我荣国府都跟着蒙羞啊!
饶是贾母对此郁闷了,还是接着看起了副刊。
贾母的文化水平不低,看得懂三代天子的春游诗,但她的关注点,不是哪位天子的春游诗最好,而是袁庆柏的孝道,竟然想出用这么一种三代天子诗歌笑话专刊的方式来缅怀景安帝和承泰帝,孝心可嘉啊。
贾母又仔细看起了三代天子的笑话,她对这个最感兴趣。
接连看完三个笑话,她不禁笑了三次。
“老太太,上头写着什么,怎让您老笑个不停呢?”
正待在贾母身边的孙媳妇甄宝芬,很好奇地对贾母问道。
贾母道:“上头有三代圣上讲的笑话。”
甄宝芬登时眼睛一亮:“可以给我瞧瞧么?”
贾母将报纸递给了甄宝芬。
甄宝芬仔细看了起来,看到笑话的时候,也不禁笑出声。
甄宝芬可是个饶舌的,当她离开荣庆堂,便将《大周报》的事儿告诉了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三春等姑娘们,姑娘们纷纷好奇了。
史湘云是贾母的内侄孙女,她还是襁褓里的婴儿时,父母就没了,她由叔叔婶婶抚养长大,这里的叔叔指的是保龄侯史鼐。
贾母喜爱史湘云,有时会特意派人去史家接史湘云来荣国府。
今日便是如此。
“我找老太太要来那玩意儿,咱们一同瞧瞧!”
敢作敢为的史湘云,当即前往荣庆堂,找贾母要来了《大周报》。
姑娘们环坐共览,都被笑话逗笑了,也都不禁钦佩起了袁庆柏。
“当今圣上真真很有才干,连诗都作得这般好,这首《春郊》可谓经典矣!”
探春赞叹。
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迎春、惜春纷纷点头称是。
这群姑娘都有些文化水平,其中,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探春还都有着不俗的诗词水平。
史湘云突然对薛宝钗笑道:“恭喜宝姐姐,将来您可是要当圣上的妃嫔呢。”
此话一出,薛宝钗登时害臊,白了一眼史湘云:“你又拿这事儿打趣我!”
心中却窃喜。
林黛玉心里悄悄“哼”了一声,未知何故,对此感到有点子不爽。
探春心里悄悄羡慕,嘴上却笑道:“闲来无事,要不咱们几个,今日便仿效三代圣上,一同作诗吧?”
史湘云兴味盎然,应声附和:“妙极!”
她可是对作诗很感兴趣的。
于是这日,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探春几个,一同作起了诗……
若根据原著,明年探春会在大观园里倡议结诗社,金钗们一同作诗。
现在,大观园虽没了,金钗们却是提前一年一同作诗了。
……
……
由于神京城和西部战争前线经常有文书加急往来,当第一期《大周报》还没有发行到江南的时候,身在西北前线的靖边大将军王子腾,就已收到了这份报纸,也已收到了必须集体研读的旨意。
“王大将军升帐!”
“王大将军升帐!”
“王大将军升帐!”
“……”
这日,大周北路大军中,又一次传出了王子腾升帐的军令。
数十名北路大军的武将,又一次聚集到王子腾的中军行辕。
王子腾端坐殿内正中,魁伟的身材配上大将军盔甲,依然是威风凛凛,气势不凡,依然是颇有大将军的范儿。
王子腾打量了一番下面端坐的武将们,然后拿起《大周报》,一本正经地说道:“今日本大将军收到了这份《大周报》,奉圣上之旨,我须得与诸将共研读,诸将也须得带领各自所属的官兵们研读。”
接着,王子腾便当众读起了《大周报》……
“汪岳,本大将军奉旨带与你们一同研读这《大周报》,你竟敢打盹?这可是违抗圣命的!”
王子腾读着读着,发现一名叫汪岳的参将听得昏昏欲睡,训斥了起来。
汪岳心中郁闷,他是识字不多的大老粗,王子腾读的内容,他有些听不懂,却是强振精神,违抗圣命这罪名他可担待不起。
其实,现场还有其他武将听得昏昏欲睡,却是都不敢打瞌睡了。
王子腾继续读《大周报》,直到读完三代天子的诗歌才停下,后面的笑话没读了,觉得这种场合不适合读出来,将报纸递给武将们传看。
于是,适才还很严肃的氛围,因为三个笑话,变得乐呵呵一片。
……
……
有袁庆柏的旨意,配上大周的驿站系统,第一期的《大周报》在短期内便发行到了大周全国各地,包括了西部边陲和东南沿海。
各官府、各军营、各官学都集体研读了第一期《大周报》。
当第二期《大周报》还没发行到江南地区的时候,第一期《大周报》便已在江南地区开始火起来了。
江南地区的文武官员、文人墨客甚至民间百姓,纷纷对这一期的《大周报》展开了议论。
有人议论《大周报》的新奇之处。
有人议论袁庆柏这位当今天子的经历成就。
有人议论朝廷要事的新闻。
也有人议论景安帝、承泰帝、天隆帝三代天子的诗歌或笑话。
还有人的关注点在别处……
叶天世,今年六十多岁,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人,现居苏州阊门外的上津桥畔,因此又号上津老人。
值得一提的是,《红楼梦》里开篇就写到,苏州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葫芦庙……甄士隐、香菱、贾雨村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展开的,也可以说,《红楼梦》的故事是从这里展开的。
叶天世出自医学世家,家里世代行医,他的祖父甚通医理,医德高尚,他的父亲医术更精,读书也多,他的表兄亦为医生。
叶天世自幼对医道耳濡目染,有志于此,少时即受家学,禀赋聪颖且嗜爱医学。
他从小就熟读《内经》《难经》等古籍,对历代名家的医书旁搜博采。
他勤奋笃学,且谦逊向贤,经常向他人讨教习学,青少年时期先后拜过师的不下二十人,其中包括一些著名医家,可谓“师门深广”。
他可谓是“贯彻古今医术”。
如今,已经六十多岁的叶天世,已是大周当今的医学大家。
他尤其擅长治疗温病,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症,是华夏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大纲,为温病的辨证论治开辟了新途径,且对儿科、妇科、内科、外科、五官科都精通。
叶天世已颇有名气,不仅在江南地区有名,声名还传到了神京城,甚至有人称赞他为“天医星下凡”。
叶天世的儿子叶奕彰、叶龙彰也都是医生。
这日,叶奕彰、叶龙彰一同找叶天世商议起了一件事。
叶奕彰对叶天世道:“父亲,您应当入京,凭您的医术名望,去了京里,多半是能当上御医的。”
第一期《大周报》里有一则袁庆柏改革太医院的新闻,新闻里提到,袁庆柏黜免了多名滥竽充数医术低下的太医,向大周天下诚邀医术高明的医生入太医院,若果真医术高明,便会授予御医之职,正七品官,可用六品冠戴。
这让叶奕彰、叶龙彰都心动不已,都希望老父亲能去当御医,以前是没这个机会,哪怕叶天世医术高明,也进不了太医院,今逢良机,不可错失。
叶天世对两个儿子道:“我已逾花甲,每日伤病盈门,忙于诊治病人,连著述都无暇,又何必去都中太医院?”
叶奕彰道:“父亲,难得当今圣上整治太医院,向天下召集名医,如此重视医道,您去了神京城,便能得见圣颜,还能当上御医,这对咱们叶家甚是有益,对咱们做儿子的,还有您的孙子们,都大有裨益。”
叶龙彰附和道:“诚如大哥所言,父亲,此良机不可失,凭您的医术,进了太医院,以后或许还能当上院判甚至院使,让您的孙子们沾沾您老的光。”
叶天世沉思了一会子,颔首道:“善哉,我便往神京一行!”
本来,连大周太医院的太医都地位不高,更别说民间的医生了,哪怕叶天世是当今医学大家,身份地位也不是多高。
而在这个时代,仕途为尊,人皆向往。
纵然是叶天世这样的名医,心里也是想当官的,而且,叶天世很疼爱自己的孙子们,愿为了孙子们去神京城搏一个官身!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