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不是大神 作品
第八十二章,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姜小白(上)
公元前717年,即周桓王三年,在东周开国之主姬宜臼东迁洛邑时,曾伙同秦、晋两国一起护送周朝东出的郑国第三位国主郑庄公按照周朝惯例,携带金银珠宝前往周朝朝见。
结果时任周王的周桓王自诩周朝正统,对其多有苛责怠慢。
这让自诩有功于东周朝廷的郑庄公‘姬寤生’心中很是不满,再加上其本就是周朝皇室王亲。
其祖父,即郑国开国之祖郑桓公‘姬友’乃周幽王亲叔,曾在镐京保卫战中与周幽王一同战死。
所以,在这种私心作祟下,此人便一怒之下与周朝断了朝贡联系,并以护国忠臣之名充当周朝卿士,直接架空了周桓王。
正巧这时位于山东曲阜一代,由西周开国功勋‘姬旦’后嗣组建,同样姓‘姬’的周朝宗亲国鲁国发生了一件极具挑衅意义的恶性政变。
当时,前任鲁国君主鲁惠公因为留子留的迟,在晚年才有子‘允’。
所以临死时为防主少国疑,其人就让自己的庶长子‘息姑’代为执掌朝政,等其嫡长子‘允’长成后再还政。
结果在公元前712年,即周桓王十二年这一年,蹦出来个名叫‘翚’的人。
此人是鲁国的宗亲,此人为了夺取鲁国执宰之位,以‘鲁隐公‘息姑’多年劳苦功高’为名,唆使‘息姑’除掉当时已经长大成人的‘允’,以此来坐稳鲁国江山。
岂料鲁隐公并不留恋鲁国国主之位,反而以‘当国还政’为由拒绝,并表示过几年就要还政退位。
而后,此人怕‘允’得知他曾唆使息姑害他而找他算账,就提前暗中找到‘允’,抢先诬告鲁隐公‘息姑’要准备除掉他,以此激起‘允’的仇恨。
而‘允’本就因为鲁隐公的多年在位而对其会不会还政心存疑虑,在他的游说下,就信以为真,便让其在同年年底将鲁隐公‘息姑’刺杀于鲁国城外一桩别院中。
这件事本来跟周朝没关系,但坏就坏在当时周朝有个规矩。
但凡诸侯国有君主离世,新君主上位,新任君主必须在治丧完毕后赶往周朝都城接受周天子的册封与询问。
但鲁桓公‘姬允’在‘姬翚’的挑拨下指使‘姬翚’杀掉其兄鲁隐公‘息姑’自立为君后,因为手段不光彩,所以就并没有按照旧制去向当时任周朝帝王的周桓王请求册封。
这种无视,在那个秩序初生的年代无异是极具挑衅意义的打脸行为。
偏偏当时的周王朝内部因为周桓王与权臣郑庄公的不合正在内斗,根本就顾不上鲁桓公这种践踏国威的挑衅行为,所以周桓王并没有做出反应。
反而是在鲁桓公自立后不久,于公元前707年,即周桓王十三年时,以‘郑庄公不臣’为由,率东周禁卫军,以及附属国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国军队讨伐郑国。
结果其人志大才疏,反被郑庄公击败,其本人更是被郑庄公一箭射中肩膀,导致不得不匆匆退兵。
而也正是因为这一场战争,统御华夏中原大地数百年的大周王朝彻底被拉下了神坛。
因为在这场战争之后没多久,彻底看清了周朝虚实的其它诸侯国开始纷纷自立。
而这场揭开东周王朝最后一块遮羞布,让东周王朝彻底威严扫地的战役,史书将其称之为‘繻葛之战’。
将东周大王彻底拉下帝国神坛的郑庄公,则被史书称之为春秋三小霸之一。】
“……”
公元前717年,周桓王三年。
正因为忌惮郑庄公而故意冷落对方,专门在对方朝见期间撇下对方独自设宴款待戎国朝觐使者的姬林懵了。
同时,与他所在王宫相隔不远的一座破落偏院中,正因为被冷落苛待而暗自恼怒的郑庄公‘姬寤生’也懵了。
略显呆滞的看着光幕中那与姬林剑拔弩张的老年自己,隐隐有些阴郁的眼神开始明灭不定。
…
【……公元前704年,既周桓王十六年,楚国国君芈通以‘王权不允,我自尊取’为由在荆州霸气称王。
当时,周朝羸弱,周桓王对此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
而他的默许,也打开了其它诸侯国国主的野心。
公元前686年,即周庄王十一年,位于山东的春秋姜齐,即西周开国功勋姜子牙后嗣封国姜氏齐国内乱。
内乱中,齐公子‘姜小白’以诈计骗过其兄‘姜纠’成功登上齐国国主之位,史称‘齐桓公’。
同年末,姜小白在齐国两大贵族‘国、高’两氏的支持下,发兵攻击同为山东大国的鲁国索要其兄‘姜纠’以及党羽。
鲁国不敌战败,被迫交出其兄‘姜纠’与姜纠师‘召忽’、姜纠麾下谋臣‘管仲’。
随后,姜纠、召忽死,管仲因姜小白麾下谋臣鲍叔牙劝说而幸免于难,并在事后被鲍叔牙作保,引荐为姜小白麾下大夫委以政事。
也就是因为这个人,齐国这个名字起的相当潦草,可以说潦草的不像古人的君主在之后短短数年之内快速崛起,并最终率领齐国南征北战称霸一方,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公元前647年,周襄王五年,刚刚带兵帮周襄王平定了内乱的管仲定定的看着天空光幕中那逐渐凝现的身影,神情略显复杂。
他身旁,正带着齐国朝臣为他举办庆功宴的姜小白看着他有些落寞的神情,轻声一叹。
“昔年之事,非卿之过,卿不必自责,要怪,就怪时也命也,情也势也。
不妨与卿言,倘若当初卿真的一箭将孤射死在了即墨那片小树林里,孤也不会怪你的。
如果兄长泉下有知,想来也会跟孤一般无二。”
管仲从失神中回神,顿了顿,轻声一叹,拱手没有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