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不是大神 作品

第172章 ,黑衣判官,封常清

【第九十位:判的了别人却判不了自己的罪人之后——黑衣判官:封常清。】

封常清,大唐蒲州猗氏人,罪人之后。

此人幼年时,因其外祖父犯事被流放到了安西充任守军,导致封常清自小在安西边镇长大。

一直到他成年后,在家庭背景的影响下,投靠了当时时任安西四镇节度使的‘夫蒙灵察’,成了对方麾下一个大头兵。

并在他死皮赖脸的追从下,成了当时担任四镇都知兵马使的‘高仙芝’身边一名亲军侍从。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安西四镇爆发叛乱,唐玄宗‘李隆基’下诏让当时督镇安西四镇的‘夫蒙灵察’平叛。

夫蒙灵察接诏,并委派麾下高仙芝出征,高仙芝奉命出征,并率两千名精骑一战平灭叛军。

而在事后准备撰写军报时,当时跟随在高仙芝麾下的封常清却给他呈送了他自己提前写的军报。

事后,因封常清在战报中事无巨细的描绘了整个作战过程,从而相继被高仙芝、夫蒙灵察看中并重用。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封常清这个罪人之后彻底成名,并在高仙芝等人的扶持下,用平叛之功被当时的唐庭接连授任‘叠州戍主、四镇都知兵马使判官、镇将、果毅、折冲、判官、安西四镇支度营田副使、行军司马’等职位。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安西节度使‘王正见’去世,在王正见麾下担任行军司马的封常清顺位升任‘安西副大都护,摄御史中丞’,并持节充任‘安西四镇节度、经略、支度、营田副大使,知节度事’,总理安西四镇军务。

次年,封常清因率军平灭‘大勃律国’,即后世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有功,被李隆基封为‘权知北庭都护’,并持节充任‘伊西节度使’。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紧急任命封常清为‘范阳节度’,命其募兵征讨安禄山。

次日,封常清率六万长安市民与仆役组成的杂牌新军赶往洛阳坚守。

同年十二月,‘安禄山’攻陷陈留,前锋进入罂子谷,当时在洛阳驻守的封常清派骑兵与叛安禄山麾下精锐交战,伤杀叛军百余人。

可惜,其人麾下尽皆新招募的市井小民,不仅没有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身上连甲胄都不全。

所以面对安禄山之后的大举围攻,封常清一败再败,先失洛阳外城,后败于都亭驿,再退宣仁门,最终率残兵退至陕郡,跟闻讯赶来的高仙芝一起退守潼关。

结果他们这种先丢洛阳,驻守潼关的举动惹毛了当时被安禄山跳起来狠狠删了一比兜的唐玄宗李隆基。

再加上当时李隆基刚被宠臣安禄山背刺,正处于看谁都是白眼狼的应激状态。

所以在得知洛阳失守,他的‘大唐精锐’正龟缩在潼关被动防守后,暴怒下,在身边宦官‘边令诚’的挑拨中将‘高仙芝与封常清’两人一起当着三军的面砍了脑袋。

然后,潼关就没了。

因此人是罪人之后,并在从军期间多次担任各军判官一职,故而其人被后世一些历史爱好者称之为:判的了别人却判不了自己的罪人之后,黑衣判官——封常清。

“败军之将,臣死不足惜,然天下纷乱,贼兵四起,为社稷江山计,臣请愿,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祸军之贼‘边令诚’。

此贼死,则社稷复安,届时若臣泉下有知,臣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鋋,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敬上。”

【第九十一位:一个为了大唐披荆斩棘,呕心沥血的高句丽遗族,大唐西域守护神——唐人:高仙芝。】

高仙芝,高句丽降臣,高句丽贵族出身,早年曾随父亲‘高舍鸡’在安西从军。

虽然骁勇,但因为外族出身,而且还是一个被大唐灭了国的外族贵族后嗣,所以其父子并没有被当时在安西镇守的唐军守将重用。

一直到同样是外族出身的羌族遗族‘夫蒙灵察’担任了安西节度使,他才开始因为骁勇善战而被对方提携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命高仙芝率步骑兵万余出兵讨伐小勃律。

高仙芝奉命出征,并带着大军先攻占小勃律边陲重镇‘连云堡’,伤杀六千余,俘获战马千余,物资器械无数。

后用暗度陈仓之计一战攻灭小勃律国,活捉其国主与王妃,并震慑拂菻、大食等‘胡族七十二国’归降。

天宝八年,公元749年,高仙芝因功升任‘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

同年十一月,中亚‘朅师国’判唐攀附唐朝国敌吐蕃,李隆基大怒,派高仙芝出征。

天宝九年,高仙芝奉命出征,并一战击破朅师国,俘虏朅师王‘勃特没’,顺带平灭另一中亚叛唐夷国‘石国’,活捉国王‘车鼻施’。

并在返程途中以‘突骑施’背叛为由,突击‘突骑施部落’,顺势俘虏突骑施可汗‘移拨’。

随后,高仙芝升任‘武威太守,河西节度使,右羽林大将军’。

同年,被高仙芝平灭的石国遗族联合大食国出兵数十万进攻安西四镇,李隆基得知消息,紧急派高仙芝出征平乱。

同年四月,高仙芝奉命出征,率两万番汉大军进攻大食,结果因为孤军深入,以及唐军中的番兵‘葛罗禄部众’突然叛变而功亏一篑。

关键时刻,其麾下时任右威卫将军的李嗣业孤身一人为他杀开一条血路,才让其人逃脱。

战后,高仙芝因战败被解除了安西四镇节度使之职,入京任‘右金吾卫大将军’。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急派当时正好入京朝见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赶赴洛阳募兵迎战。

同时任命荣王‘李琬’为讨贼元帅,其本人为副元帅,率‘飞骑’、‘彍骑’两军,以及朔方、河西、陇右进京勤王的兵马,总计五万人随附。

结果在赶往洛阳接应封常清时遇到了从洛阳溃败逃回的封常清。

两人当时见叛军势大,而他们麾下又多是新招募的新丁,所以出于谨慎,就回军驻守在了潼关,试图以潼关天险阻挡叛军。

结果这一举动刺激到了当时因为安禄山背叛而陷入应激状态的李隆基。

导致被李隆基以怯战为由将其人与封常清一起斩首。

因此人为高句丽遗族,且生前为大唐平灭西域诸多夷番,所以其人被后世一些历史爱好者称之为:

一个为了大唐披荆斩棘,呕心沥血的高句丽遗族,大唐西域守护神,唐人——高仙芝。

“你是我提拔的,后来又接替我当节度使,结果今天却和我一起死在这里,当真是时也命也,天数难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