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不是大神 作品

第97章 ,肛裂男李悝,毒士吴起(下)

【……公元前387年,周安王十五年,一手助魏国登上七雄霸主宝座的吴起因功高震主遭到魏武侯魏击的猜忌,无奈南逃楚国。

而逃到楚国后,其人为了向魏国复仇,也为了重新执掌大权当大官,就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开始效昔日同门李俚故事,在楚国大刀阔斧的搞起了变法。

然后,他就不出意外的出了意外。

变法这种事大家都知道,很得罪人的。

因为各朝各代所谓的法,其实就是它们各自开国之主跟开国功勋们签订的养猪合同。

其中,合同制定者‘皇帝’拥有最终解释权与致命打鸡权,守约一方的文武勋贵们,则享有法外开恩权与就食于民权。

守约的另一方,也就是普通屁民,则享有盛世牛马权与乱世炮灰权。

而所谓的变法,一般都是拥有最终解释权的开国之主后代因为某些原因要单方面终止合同,或者更改,重新定制合同内容。

但大家要清楚,这种合同的本质是保护富人的利益不受到侵犯,穷人的权益能得到保障。

可一个拥有这种效益的合同沦落到要被人废弃、甚至重新更改的地步,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合同双方有一方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侵害,导致这一方有了撕毁合同掀桌子的倾向。

而在通常情况下,只有由合同制定者主动发起的更改合同的行为,才会被世人称之为‘改革变法’。

因为但凡是合同约束双方中的任意一方绕过合同制定者私自发起,那么在历史上就不叫‘改革变法’。

叫什么?

叫‘改朝换代’啊老铁们。

吴起不是楚国的王,但行为很像楚国的王。

因为他的改革变法就是割楚国旧有贵族的肉来喂楚国的底层人民。

再所以,公元前381年,周安王二十一年,当楚军在前线接连攻城拔寨,对吴起信任有加的楚悼王病逝,吴起照例前往治丧处披麻戴孝时,他就被早就对他心怀不满的楚国贵族们给围攻了。

然后,历史名场面就来了。

当时,此人在走投无路下,临死前跑到楚悼王尸体前一把掀翻了楚悼王的棺材盖。

然后,作乱的楚国贵族在乱箭射杀他时,一些箭簇就射在了刚死不久的楚悼王尸体上。

再然后,趁机作乱的七十多家楚国贵族,就被后来继任的楚国国主楚宣王‘芈良夫’以亵渎先王尸体罪全部族诛,一个不留。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将吴起称之为无双毒士的原因。

而这,也是后世一些战国爱好者眼里此人的地位比汉末那个著名的老乌龟贾诩都高三分的缘由。】

建安十二年,正在许都当人形背景墙的贾诩:“?”

周安王二十一年,正在楚悼王的治丧处给楚悼王披麻戴孝的吴起:“……”

他面前,正准备拔剑高呼‘狗贼受死’的诸多楚国贵族:“……”

双方隔着楚悼王的尸体四目相对,脸上充满尴尬。

【……不过瑕不掩瑜,从历史的角度看,李俚、吴起两人虽然在性格上有很大的缺陷,但他们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李俚的四大变法,吴起的百战百胜,在‘春末战初’那个时代是传说级的神话,没人敢小瞧,也没人有资格小瞧。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这两人的突兀出现,打蒙了齐国,打怕了秦国,打醒了各大诸侯国。

尤其是386年吴起变法时,齐国权相‘田和’借魏赵韩三国之力篡逆代齐后。

本就受到晋国内乱刺激的春秋老牌诸侯国们在田和的刺激下,开始纷纷效魏文侯、楚悼王故事,从平民之中拉拢人才入朝变法改革,以此来平衡削弱内部势力,加强王权。

其中紧跟魏、楚两国步伐率先开始内部改革的,就是在第一、二次河西之战分别被李俚、吴起俩鼻窦打懵逼的秦国。

本来在没开始河西之战前,秦国内部也处于君臣割据争权的混乱时期。

只不过由于秦国国情历来与中原各国不同,在他们独有的立贤不立长的半禅让制下,导致他们内部的君臣相争跟晋、齐两国不太一样。

晋、齐两国是臣权坐大,君王势孤,最终被权臣自立为王。

但秦国不是。

秦国是诸臣站队,各自拥立一位秦国的王族,以此形成一个个以秦国宗亲为首,各地方大臣为核心的小藩国,彼此为了王位相互倾轧。

它的情况跟后世那些大一统朝代中藩王坐大,旁支压主宗的内部皇权斗争很像。

而以当时秦国的综合国情,本来不出意外的话,用不了多久秦国也会步晋、齐两国的后尘。

因为宗亲内斗损耗的是皇室气运,获利的却是朝堂的文武百官。

不用怀疑,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两个王子争王位,经过多年争斗,一个胜了,一个败了。

那么,胜的这个在登上王位后会干什么?

赏赐。

赏什么?

官职。

官职是什么?

权利。

什么是权利?

弱者对强者的绝对服从。

这个绝对服从怎么来的?

一个朝代的开国之祖一刀一剑从死人堆里砍出来的。

那为什么争权上位后要把这种权利分给别人呢?

因为这是王子还是王子时,跟那些前来帮他争夺王位的人事先约定好的。

不给行不行?

当然可以,只要你不怕未来某一天有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行。

这,就是为什么皇室内斗会减弱皇权,养肥百官的原因。

因为能参与王储斗争的人,其本身在朝堂就有着一定的身份地位,否则他根本接触不到这种层面的事。

实在听不懂的,可以想一想唐太宗李世民跟他身边那些名臣猛将。

他们就是一个皇权内斗的典型。

李世民跟他大哥李建成争,房玄龄、杜如晦、程咬金等人则跟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争。

如果不是他们,大唐后世不会乱成那个鸟样子。

毕竟少了砸锅抢碗的大臣辅助,那些想鲤鱼跃龙门的李唐后世皇子到死也只是一个皇子,难不成他一个人还能翻了天?

扯淡。

而当时的秦国就是这么一个状况,叔杀侄,弟弑兄,王权衰落,旁宗割裂,很乱很乱。

本来不出意外的话,再经过百八十年的养蛊式循环,秦国也会自动崩溃,被强者取而代之。

但巧就巧在就在他们内斗争的激烈时,魏国的突然崛起与突袭,让秦国这个自立国开始,脑回路就与中原各国不同的特殊国家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今天丢的是河西,来日如果丢的是整个关中呢?

所以,本来内部矛盾极其尖锐的秦国各宗亲嫡子在魏国这两场震惊各国的大战逼迫下,从老祖宗‘非子’时期养成的忧患意识集体爆发,最终被人融合归一,开始停止内讧一致对外。

而将这些宗亲势力捏成一股绳的人,就是秦国第二十五位国君,秦孝公嬴渠梁。】